星期四, 8月 24, 2017

城門河夜拍單車徑 @ Impressionism

 喜歡深奧一點的,或可稱之為印像主義 (Impressionism);率直一點,就只是筆者的胡亂拍攝。之所以想到以「亂嚟」的方式拍攝騎單車,首先是相信凌亂確有其美的一面;其次,是筆者擁有的一套低階DSLR加天涯鏡,好一段日子沒派用場。箇中細節稍後交待,先簡述拍攝方法。

dcf-travel-img-29015

 

基本原則 ─ 難得糊塗

拍攝的基本原則是不求影像清晰,只求在畫面上呈現亂中有序的色光形狀;強調氣氛,不重細節。為達到此目的,拍攝時無需在意對焦是否準確,有時更是刻意失焦。影像失焦便不會出現太過硬磞磞的線條,亦可避免拍出扭曲嚇人的五官臉孔;更重要的,是忽略細節更能突顯光影、色彩、形狀,以至氣氛。

dcf-travel-img-29016
▲ 沒有細節,畫面變得簡潔。「朦查查」地實現了攝影的減法。

dcf-travel-img-29017
▲ 失焦影像。消除了細碎線條的干擾。

dcf-travel-img-29018
▲ 見人不見五官,正是刻意失焦所要達至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29019
▲ 石階背景與欄杆前景都模糊了,只剩下原始的幾何形狀和色光對比,

 

為亂而設 ─ 光圏、快門、 ISO、白平衡

就相機設定而論,這拍法在曝光方面沒有甚麼難度。選用手動 (M) 模式,設定光圏與快門,然後交由相機自動調節 ISO 以配合曝光。在可以維持足夠慢速快門的前題下,光圏不要太細。一方面淺景深容易失焦,有助減少細節;另一方面,亦有助避免出現 ISO 過高的情況 (話得說回來,高ISO多噪訊未嘗不是一種可取的凌亂)。快門速度亦沒有規定,只要不是快至拍出清晰畫面便可以了。筆者較多選用1/3至1/2秒,以這不長不短的速度手持拍攝,既不會因抖動太多而導致影像過份凌亂,但又有足夠時間應用不同方法創製效果;除搖鏡外,還可以變焦距、變焦點。

至於白平衡方面,由於同一位置會有多種光源,若用上搖鏡,更可能會在一次拍攝中遇上不同色溫,因此,最簡單有效的方法,當然是選用自動白平衡了;配用 RAW 檔拍攝,拍出來覺得不滿意才調較。

dcf-travel-img-29020
▲ 牆壁與樹叢本來有碍眼的交接位置。 多得慢快門,鏡頭一搖,兩者便融合得天衣無縫。

dcf-travel-img-29021
▲ 1/3秒快門,較容影取得略為清晰的影像。

dcf-travel-img-29022
▲ 1/2秒快門,可以為畫面帶來極多的意料之外;包括這半透明的人。

dcf-travel-img-29023
▲ 1/2秒均速改變焦距,拉出連續的光線。

dcf-travel-img-29024
▲ 大小車輪,是1/2秒快速改變焦距得出的效果。

 

務必分享的「秘訣」

自動曝光白平衡加上亂拍,聽起來太容易,恐怕會令本文失去閱讀價值,有必要補充一點「秘訣」。原來,秘訣不在於拍攝,而在於選景。平平無奇的一段單車徑,不容易拍出吸引的效果。筆者特意選了沙田第一城對開河邊,近翠榕橋的一處單車徑交匯點。這裡有較豐富的視覺原素,包括路邊的樹叢、接上橋面行人路的樓梯,還有兩段分別穿越翠榕橋底與大涌橋路的隧道。其中最重要的,是大涌橋路隧道內明亮的燈光,藉此可以大造文章,拍出富戲劇性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29025

dcf-travel-img-29026

dcf-travel-img-29027

dcf-travel-img-29028

隧道與沿河邊的單車徑成直角,在這裡的單車不會只是向左走向右走,因而可以拍出不同的角度走向。

dcf-travel-img-29029

dcf-travel-img-29030

 

天涯印像

這次拍攝是以 Nikon D5000 加上 Sigma 18~250mm F3.5~6.3 DC Marcro OS 鏡頭進行。這天涯組合曾經陪伴自詡草根攝影人的筆者好一段日子。後來因要顧及攝影班教學的需要,添置了小量「高階」(相對而言) 器材充撐場面,這組合便難免被冷落了。上週某天晚上,突然靈機一觸,覺得這組合很適宜拍攝「印像主義」題材,於是二話不說,背上天涯組合就往城門河邊跑去。

作為資深「沙田友」,日間拍單車對筆者而言是又老又舊的題材,但夜拍加亂拍,記憶中未試過;一拍之下,發覺果然是個「低階器材友善」的題材。拍攝時除了自動ISO之外,全部手動操作。加上以亂為本,朦朧無拘,相機及鏡頭的對焦與防震能力變得無關重要。1/3秒以至更慢的快門,即使夜拍,ISO也絕少升高至噪訊難以接受的程度。還有凌亂模糊的畫面,能看得出天涯鏡的影像變形才怪。相反,D5000 機身輕巧有反芒,極宜手持取景;Sigma 18~250 天涯鏡同樣輕巧,變焦範圍大,取景選擇多,有利於創製不同效果。或者,最妙的是 D5000 那只得千多萬像素的影像檔,佔位不多,亂拍亂試也無後顧之憂。

不妨坦白,以這樣的方式拍攝,若說能精準地拍出預期效果,就是騙人的鬼話。因此,拍攝時需要檢視剛剛拍得的照片,思考分析,作出適當調整,才可以提高成功率。換言之,每到一個新的位置,或換取一個新的角度,以至改變一個演繹方式,都會有一段適應期。初時或許是名副其實的「亂嚟」,結果強差人意,但拍過若干幅之後,便會漸入佳境;未必談不上得心應手,但總可以做到趨優避劣,略有所成。

dcf-travel-img-29031

這次靈機一觸的亂拍委實愜意,既樂見天涯組合找到了新的存在意義,亦再次驗證了筆者的一個信念:器材題材不怕舊,只怕沒有新念頭。

 

星期一, 8月 14, 2017

白日夢境 ─ 正午時分的油麻地果欄

 藍天,白雲,驕陽似火。夏日正午的陽光,似乎要把這都市溶化。街道地面升起的熱氣,把人蒸得頭昏腦脹。逃避熱浪,帶着浹背的汗水,我匆匆的走進油麻地果欄,一下子,彷彿闖進了另一世界;還沒來得及反應,已被一片昏暗拘捕 ……。當眼晴稍為適應時,才意識到不知甚麼時候,相機已從背囊裡跳了出來,掛在頸上。

dcf-travel-img-28875

按照一般常識,沒有理由相信百多年前建造油麻地果欄時,曾考慮過照顧攝影人的喜好。然而,看着眼前的景物,又不能否認,這裡宛然是個為攝影而設計的場地。戲劇性的光影、錯綜複雜的形狀與線條、豐富而又強列的質感;既古老,又神秘,現實中帶着夢幻 ……,在在都是教人拿出相機拍攝的誘因 。

 

戲劇性的光影

強烈的明暗反差是基調。一個燈籠、一個身影,一灘積水;簷篷間的空洞、窄巷裡的陽光 …… ,不同的光影組合巧妙呈現,比刻意設計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其意想不到,其渾然天成,戲劇性一詞也不足以形容,或者以神經質稱之更為適合。

dcf-travel-img-28876

dcf-travel-img-28877

dcf-travel-img-28879

dcf-travel-img-28878

 

形狀線條,錯綜複雜

強烈的明暗反差,造就精彩光影的同時,亦創製出豐富的視覺形狀及線條。簷篷的投影棱角分明,是幾何圖案。棚屋的結構、鐵閘的剪影,又顯得精緻細碎;直、曲、疏、密、縱、橫、斜,似畫家在練習素描。

dcf-travel-img-28882

dcf-travel-img-28880

dcf-travel-img-28883

dcf-travel-img-28881

 

質感豐富強烈

跨越世紀的建築群,當然不難找到建築物料進化的痕跡。磚瓦、木材、鋼鐵,還有先進的PVC塑料,儼然是個現成的材質展覽。

dcf-travel-img-28884

dcf-travel-img-28887

dcf-travel-img-28886

dcf-travel-img-28885

 

古老神秘,現實中的夢幻。

果欄內通道昏暗,交錯縱橫,對不熟悉的人來說,就像進了迷宮,總不知到拐個彎之後會見到甚麼景像。近景遠景之間,又往往是黑沉沉的一片,隱隱然滲着神秘。

dcf-travel-img-28889

dcf-travel-img-28888

dcf-travel-img-28890

午間大概是欄商最悠閒的時候,店舖大都關上鐵閘,雖然亮着燈,卻很少有人,無無聊聊的像示範單位。從閘外窺探,傳統格調的招牌不在話下,細心看,可能還會發現古老的賬簿、算盤 ……。偶然,陰沉中卻泛起暖洋洋的燈光,幾位老人家在打牌作樂。古意盎然,老氣橫秋,與咫尺以外的閙市相比,有如世紀相隔,感覺脫離現實。

dcf-travel-img-28891

dcf-travel-img-28892

dcf-travel-img-28893

 

何去何從 ......

無論在攝影人眼中,這裡的光影是何等精彩,何其夢幻,現實中的油麻地果欄,似乎正處於被時代淘汰的邊緣。三年前曾到此拍攝,當時已因其妝容破落而慨嘆,寫下拙文一篇 《油麻地果欄的夏午》。誰料之後不久,這果欄便被大火燒毀了一半。近日再訪,周圍都寫上了白底紅字的標語,查問得知,正是關於被燒毀部份的重建安排。

dcf-travel-img-28895

現今的社會議題黑白難分,單靠表面觀察,道聽途說,難以判別當中是非。然而,這些帶着控訴意味的標語,無疑為眼前的光影綴上點點憂愁。── 即使門市依然客似雲來,攤檔的帳篷依舊色彩繽紛。

dcf-travel-img-28896

誰會知道,這油麻地果欄,何去?何從?

dcf-travel-img-28894 

 
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