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月 30, 2018

偶拾寒梅記 @ 嘉道理農場

 傳媒報導,嘉道理農場的山櫻開得燦爛。屈指一算,也覺得差不多是時候動身了。只是,去的目的不是賞櫻,而是賞梅。即使出發前上網查看,梅花的花開指數只是 30%,但還是照去可也。誰知道這30%是否就是今年梅花開放的極限?去年,最盛時,也許不到 20%!

進場後首先要探訪的,當然是最近大門口的一株紅梅。可是花況令人失望,絕對可用「梅比黃花瘦」來形容;興緻頓減一半。換上鏡頭,多看兩眼,半幅沒拍便移步另一目標,也就是長在「猛禽之家」旁邊的一棵。

走到「猛禽之家」,抬頭一望,這回的形容詞是「零星落索」。於是,二分一興緻又少一半,只餘四分之一。但畢竟一場到來,還是認真地拍了幾幅,之後再往山上進發。

dcf-travel-img-30481

攝影人的行為不容易理解,就連自己也不明白,為何僅餘的四分一興緻仍足以推動雙腿停不了往山上走。現在回想起來,極有可能是數學潛知識使然。須知花開指數是按農場整體平均計算,換言之,山下寥寥可數,便意味着山上花開燦爛!...... 到底條數係咪咁計?無論如何,沿「生態徑」拾級而上,走到比「修女花園」略高處,還未從小徑返回大路,透過樹叢竟然看到一片粉紅。心想:沒那麼誇張吧?偏惼就是如此誇張;平均數理論得到實在的驗證。── 眼前就是鋪天蓋地的花開璀璨!一下子,頓悟何謂天道酬勤。

dcf-travel-img-30483


很難單純以美來分析對梅花的偏愛,受中華文化的薰陶肯定是原因之一。去年底在拙作《還看殘荷亂舞 ─ 從欣賞到拍攝》寫過,曾被歷代詩詞歌賦描寫過的花卉都不易拍,是因為要拍出形外之意,這論點對梅花而言,卻有點似是而非。這或許是因為梅花無論就形態及意境而言,同樣可以有多方面的欣賞角度。

首先在形態上,梅花是喬木花卉,樹幹花朵兼備,造型變化較多。尤其是老樹梅花,枝幹蒼勁妨如書法家的筆觸,觀賞性高。去年筆者在拙作《一樹紅梅,百態千姿 @ 嘉道理農場》曾有提及,在此不贅。意境方面,梅花亦可能是眾多花卉中性格特徵最多的一種。這多少可以從歷代詠梅詩詞作品的數量中反映出來。從長在深山傲雪凌霜,到種在門前喜報春回,梅花既是世外高人,卻又平易近人。

梅花形意俱佳毋庸置疑,本文要談的,卻主要是色。別小覷梅花花朵精緻,色彩淡然,單獨以至三數觀賞,淡雅之外,似乏善可陳,但當花朵盛開,點點色彩積少成多,便足以為附近的景物染色,影響畫面的色調;這與「人面桃花相映紅」同理。

dcf-travel-img-30472
▲ 從人物膚色可知,這大致是正常白平衡的顏色。

dcf-travel-img-30484
▲ 以日光白平衡拍攝樹冠底下的景物, 由於大量粉紅小花的色彩反射,可見明顯偏紅。

若以 RAW 檔拍攝,後製時糾正色偏,是老生常談的容易事。以下的兩幅,便同樣以日光白平衡拍攝,但以「正常」色調後製處理。

dcf-travel-img-30479

dcf-travel-img-30486

然而色偏不一定是壞事。色彩對觀者情緒有明顯的影響力,恰當的偏色,能有效地營造情調氣氛。以下便是藉偏紅色調營造出洋洋暖意的例子。

dcf-travel-img-30488
▲ 左上淡黃的光線來自遠處山坡的夕照,夕陽的金黃混合紅調,便得出一派春暖花開的情調。


這次拍攝最愜意的收穫,正是因為偏色而得到的幾幅紫藍色調寒梅。之所以會用冷調來演繹,實屬偶然。當日拍攝至午後時份,梅花所在位置附近已完全沒有直射陽光,由於天晴,天空中是大片的藍。藍色的天光加上花色映照的偏紅,便化作紫藍。起初不以為意,但愈近黃昏,紫藍愈見濃重,加上後來為了淡化鎖碎枝幹的干擾,用上重曝拍攝,因而亦突顯了色光的表現。從機背LCD一看效果,頓覺可取,於是便一路以此方法拍攝,直至管理員清場。拍回來後,因勢利導再朝清冷色調適當調節,便製作出一輯調子偏低,色彩紫藍的冬日寒梅。適逢近日天氣轉冷,如此色調倍覺應景。

dcf-travel-img-30485

dcf-travel-img-30473

dcf-travel-img-30471

dcf-travel-img-30478

dcf-travel-img-30474

dcf-travel-img-30487

dcf-travel-img-30480


同樣是嘉道理農場,去年花少,以仿水墨方式演繹 ;今年花開燦爛,又帶來意外的色彩驚喜。不知明年嘉道理農場的梅花,又會給予筆者甚麼樣的拍攝靈感?期待。

為本文作結,送上筆者尤其喜愛的,南宋詞人陸游作品《詠梅》節錄。

「無意若爭春,一任群芳妬,零落成泥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」

dcf-travel-img-30476

 

相關文章 -
一樹紅梅,百態千姿 @ 嘉道理農場
還看殘荷亂舞 ─ 從欣賞到拍攝












星期一, 1月 15, 2018

田下山上美麗的誤會

 上網 Google 「田下山」相關圖片,大致就會得出類似下圖的結果。搜到的大部份都是拍自差不多同一角度,以布袋澳及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為主要景觀的照片,當中又以拍於黎明日出時份的佔大多數。

dcf-travel-img-30407

再試搜尋「田下山日落」,列出的頭十幅照片,竟有過半數仍是類似上述景觀的日出照。不知就裡的,很容易誤以為那些是日落景致。馮京作馬良尚算字形相近,日出日落天各一方,這誤會不能算小。幸而誤會的只是觀景位置,田下山位於於清水灣半島的南端,而且是最高點,視野廣闊,日暮黃昏景色又怎會乏善足陳呢?

dcf-travel-img-30410
▲ 田下山夜色

事實上,田下山近山頂一帶,從午後到黃昏,從黃昏到夜幕低垂,絕對可以日落、星空、月色一 take 過。需要的,就只是選對日子,揀啱位置。

dcf-travel-img-30387
▲ 日落。

dcf-travel-img-30386
▲ 星空

dcf-travel-img-30408
▲ 月色

相比日出,田下山日暮景色知名度之低,令人費解。先說地點,能拍到精彩日暮景色的山頂,與位處山腰的日出例位,相距不足二十分鐘行程。再說時間,拍日出要半夜三更出發,日落卻可以好整以睱,「他他條條」地午後出動,公共交通亦不成問題。百思不得其解,唯有歸咎於上山頂的小路不夠明顯。筆者就曾經在通往山頂的小徑旁邊,聽到的一位仁兄對同伴說是沒有路上山頂的。而記憶中,亦看過網誌說並沒有攻頂的路。其實,登頂小徑不單只有,而且至少兩條。為求完整,以下與前往田下山的方法一併介紹。

乘坐公共交通前往田下山,便捷的方法有二,請參看以下地圖。

dcf-travel-img-30390

方法一是乘91號巴士到清水灣總站,然後沿大坳門道向布袋澳方向行十多分鐘,到一休憩處的背後 (這裡是玩遙控飛機的熱門地點),有石階可以中途切入釣魚翁郊遊徑。沿石階登上郊遊徑後,按路牌指示沿往大廟方向走,約半小時便可抵逹郊遊徑的最高點,也就是最接近山頂的位置。

dcf-travel-img-30391
▲ 釣魚翁郊遊徑中途切入點所在的休憩處。

dcf-travel-img-30392
▲ 這翠鳥有點可憐。地圖牌背後就是石階。

dcf-travel-img-30393
▲ 上到郊遊徑,可見清晰路牌指示。沿大廟方向往田下山。

方法二則是乘16號來往寶琳邨與布袋澳的專線小巴,於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站 (亦稱大廟站) 下車,再前行數十米,右面停車場側便可進入釣魚翁郊遊徑。沿徑上行十多分鐘,便會經過「日出例位」,再上行十來分鐘,即可抵達登頂小徑的位置。

dcf-travel-img-30394
▲ 釣魚翁郊遊徑大廟入口位置。左面是清水灣鄉村俱樂部,右面路牌後就是郊遊徑。

dcf-travel-img-30414
▲ 進入郊遊徑前行不遠,可見清晰路牌指示。沿孟公屋方向往田下山。。

dcf-travel-img-30395
▲ 從大廟入口起步,沿郊遊徑上行約15分鐘,便可抵達「日出例位」。

上述兩方法都是單一車程接步行,絕不複雜。方法一看似要多走十多分鐘,然而那只不過是一段斜度不大的公路行程,兩者其實分別不大。要拍日暮景色,重要的還是知道如何登頂。

之前說過登頂路線同樣有兩個選擇,但入口較明顯的,只是其中之一,也就是地圖中以橙色標示的登頂小徑。至於另一綠色標示的小徑,坦白說,若非試過從山頂沿路下行返回釣魚翁徑,筆者也許至今也未必知道路口的所在,因為太不起眼。但進入一小段後,儘管灌木依然荗密,路徑卻變得明顯可辨。

比較兩條登頂小徑,「橙徑」入口明顯,路程短,坡度大;「綠徑」入口隱晦,路程長,坡度平緩。以景觀而論,筆者推薦「綠徑」。若找不到「綠徑」的入口,乾脆先沿「橙徑」上頂,再由山頂尋覓「綠徑」下行會較容易。綜合而言,兩小徑沿途環顧,可遠眺九龍東、港島東、石澳龍脊,又可近觀東龍洲、彿堂門、鄉村俱樂部,亦可遙望遼闊無際的海洋 ……。景觀之豐富美妙,四個字:賞心悅目!

因此,下次到訪田下山,不妨多花少許時間與體力,走一回登頂的觀景小徑。你會發覺日落田下山不再是一個指東話西的誤會,而是說不盡美麗的景色!

dcf-travel-img-30406
▲ 沿「橙徑」登山,回望東南方,是無際的海洋。前景是清水灣鄉村俱樂部。

dcf-travel-img-30398
▲ 沿「綠徑」下山。山坡下就是堆填區。日間看,頗殺風景。這可能是山頂景觀被扣分的另一原因。

dcf-travel-img-30399
▲ 從「綠徑」遠眺清水灣鄉村俱樂部。

dcf-travel-img-30397
▲ 從「綠徑」遠眺東龍洲。

dcf-travel-img-30401
▲ 山頂觀日落。

dcf-travel-img-30400
▲ 山頂觀晩霞。

dcf-travel-img-30402
▲ 山頂雖然不算高,但芒草還是有的。

dcf-travel-img-30416
▲ 從山頂俯瞰夜幕下的清水灣。

最後,特別為對攻頂路線尚有半點猶豫的朋友補充幾句:即使不上山頂,就在郊遊徑附近地點探索,也不愁沒有收穫。以下幾幅照片都是在山頂區郊遊徑附近拍攝的。只要不固執於找尋傳說中的例位,美景就在路旁,多的是!

dcf-travel-img-30396

dcf-travel-img-30405

dcf-travel-img-30404

dcf-travel-img-30403

 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