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3月 29, 2023

粵曲唱腔 @ 草根散記

曾在本欄多次提及,小弟不懂音樂,但不知為何,卻總愛拿音樂與攝影比較。這一回更是糟糕,找來更更更不懂的粵曲。

逢星期日早上,TVB 明珠台會選播一些都會大學 (前稱公開大學) 的公開講座。題材天南地北,看了都能長知識。沒料到,當中最能吸引自己聚精會神觀看的,竟然是與粵曲相關。不久前的星期天,就看了一輯題為《粵劇名腔的傳承與創作》。表面看,這題材與攝影風馬牛不相及,但假若你認同攝影是藝術,便得相信不同種類的藝術,頗有共通之處。然而又因藝種不同,差異難免。相互比較,既是趣味盎然,亦會有所啟發。

唱、做、唸、打,是粵劇表演的四大基礎,當中唱排首位,足見其重要性。粵曲唱腔,當指「唱」這方面的個人風格。而風格獨特,為人所接受以至欣賞的,就成為人所推崇的名腔。那麼,攝影又有哪些為人熟知的「攝腔」?假如有人回答日系人像、畫意風景之類,就表示他還不理解腔的重點,在於個人。腔是個人風格,必須與某人掛鈎。例如較多人認識的,拍攝街頭人物有「何藩腔」、「森山大道腔」、「Bruce Gilden 腔」,又或者風景攝影的「Ansel Adams 腔」。

講座中提到,名腔的形成,有後天及先天的因素,亦是傳承及創新的結果,討論起來頗複雜,暫且按下不表,先說較容易的「製成品」。

dcf-travel-img-47175
林中黃花秀  。  500mm f/8 雜嘜反射鏡

dcf-travel-img-47176
路邊嫣紅俏  。  500mm f/8 雜嘜反射鏡

不添加任何音效,歌者唱出的,百份百是個人表演。然而攝影師拍出的影像,卻必須經過大量的器材處理。由此而論,攝影師「腔」的形成,與器材關係密切。同樣的取景拍攝,採用不同的相機、不同的鏡頭,以至不同的編修軟件,可以得出明顯不同的結果,無需專家也可以分辨出來。由此可見,攝藝不同於歌藝,懂得取景構圖光圏快門焦距透視還不夠,還必須對影像處理過程之中,需要用到硬件與軟件,有一定程度的認識。要不然,本來想用 Leica 鏡頭拍出 Leica 味,拍了之後卻來個九唔搭八的 Lightroom preset,得出的結果恐怕只會不是味兒。

唱腔的另一特點,在於其獨特性。所謂文無第一,唱腔的好壞,難以科學化、系統化地評分。講座中就提到,唱腔的形成,相當程度是因應歌者的先天不足,為求隱惡揚善而得出的結果。事實上,近代的幾位粵劇名伶,馬師曾、新馬師曾、麥炳榮,不是煙屎喉就是豆沙喉,偏偏都能以獨當一面唱腔著名。不局限於粵曲吧,本地流行樂壇的前輩級人馬「大 L」,以至英國著名歌手 Rod Stewart,不也同樣是豆沙喉?由此可見,十全十美並非名腔的必要條件。

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,而在於建立獨有的美感與質感。如此重大發現,足以讓小弟這草根攝影人感到無比欣慰。把弄着數年前,以大約港幣六百元巨資網購「淘」回來的反射鏡頭,盤算着如何善用它那含糊草率,炫光偶然失控的成像特徵,拍攝出鏡頭內在的侘寂之美,發展出獨步單方的「草根腔」。

 


 

相關文章 -

片言花語 @ 草根散記
十年攝事幾番新 @ 草根散記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P 圖隨筆 @ 草根散記
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?@ 草根散記
蒙古烤肉 @ 草根散記
意境堆砌 @ 草根散記
攝影。感染。羅大佑 @ 草根散記
構?還是不構? @ 草根散記
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@ 草根散記
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@ 草根散記
進退之間 @ 草根散記
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
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@ 草根散記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
草根散記 @ 2020/12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日, 3月 05, 2023

片言花語 @ 草根散記

 得悉香港維園花展即將重新舉辦,友人問:幾時?我答:已開始了!

可不是嗎?君不見近日一眾花攝愛好者,忙個不亦樂乎。對他們而言,本年度的花卉展覽早已開始,而且展出場地不限於維多利亞公園。

dcf-travel-img-46961
白梅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62
紅梅。大帽山郊野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63
紅梅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0
桃花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81
桃花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70
鐘花櫻桃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4
鐘花櫻桃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2
吊鐘。沙田十二笏

dcf-travel-img-46983
吊鐘。沙田十二笏

dcf-travel-img-46964
李花。天水圍龍園

dcf-travel-img-46965
白玉蘭。天水圍龍園

dcf-travel-img-46966
紫玉蘭。沙田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67
紫玉蘭。歌和老街公園

三年的新冠疫情,為這世界帶來了不少改變,「花花世界」也不例外。從前的花展,萬眾期待,當中不乏攝影圏中的一群「花粉」。花展吸引,除了品種繁多之外,大堆頭的所謂花海,更被視為稀有奇珍,不容錯過。然而實話實說,維園花展場地有多大,心中有數;「海」的規模有多大,亦有數得計,但有理冇理,以往所見,就是總能吸引無數鏡頭。之不過,三年疫情過後,這現像是否如前,打個問號。

常言道:曾經滄海難為水。看過了東涌觀景山下盛放的櫻花林,見識過赤臘角小徑的黃花風鈴陣,拍攝過城門河邊持續盛放數星期,耐力非凡的富士櫻,還有城中各大小公園中此起彼落地開放的各種花卉,對「花粉」而言,花展期間那些乾巴巴地困在人群之中的花朵,若說吸引力不打折扣,是有違常理。就說今年花展的主角繡球花吧,眼下所見,幾乎每個公園都大量展示着繡球花。即使規模小得稱不上公園的休憩角落,以至路邊的花甫,都如是,彷彿是要來個先聲奪人。如此操作,到底是為花展造勢,還是倒米,稍後花展開幕,自有分曉。事實上,這個春天,城中各處可見,觀賞性高的花卉,無論在數量、質量,以至品種多樣性,都明顯比三年前優勝。

當然,花展的存在,並非只為照顧攝影愛好者的口味。而即使以攝影的角度而言,雖則日間的花展難以避免人花爭艷,但當中配合舉行的一些攝影活動,既適合大眾口味,亦可說是機會難逢。除此之外,若嫌日間的花展難避紛擾,不妨一試夜間拍攝,或許會令閣下感覺到別有洞天。

夜間花展的主角,與其說是花,不如說是色光燈影。欣賞的重點,亦由花卉轉移到攤位設計。同樣地,拍攝取景,聚焦之處,也與日間大相徑庭。而最最重要的,是入夜之後,遊人漸少,臨近展場關閉,更見疏落。此時此刻,不但取景拍攝變得輕鬆容易,閣下還可以重新感受到花卉應有的清新與優雅。關於花展夜攝,小弟之前亦有在本欄中撰文分享,請參閱本文相關文章連結,在此不贅。

無論如何,正如花卉品種繁多,賞花的觀點角度亦因人而異。但就個人而言,種在盆裡的花,無論打扮得如何漂亮,感覺上總是欠缺一點靈氣。花,始終是生長於自然環境中的好看。

dcf-travel-img-46968
富士櫻。城門河畔

dcf-travel-img-46969
富士櫻。城門河畔

dcf-travel-img-46985
富士櫻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86
富士櫻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87
杜鵑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92
杜鵑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1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2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3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4
大紅花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5
合歡花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6
黃玫瑰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7
紅棉。大埔廣褔邨

dcf-travel-img-46978
紅棉。大埔廣褔邨

 

相關文章 -
春花亂敘
燈影如夢鏡中花 @ 香港花展 2019
燈光色彩萬花筒 ─ 夜攝維園花展 2017
All We Need is Light – 夜攝維園花展 2016
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十年攝事幾番新 @ 草根散記
P 圖隨筆 @ 草根散記
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?@ 草根散記
蒙古烤肉 @ 草根散記
意境堆砌 @ 草根散記
攝影。感染。羅大佑 @ 草根散記
構?還是不構? @ 草根散記
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@ 草根散記
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@ 草根散記
進退之間 @ 草根散記
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
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@ 草根散記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
草根散記 @ 2020/12




















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