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2月 31, 2023

自動,or not 自動

 攝影班中,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:幾時用自動曝光?幾時用手動?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:可以手動就手動,唔可以手動就自動。似乎講咗等於冇講,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。

其實以上的答案,還有一個看似相反,但意思相同的陳述,那就是:可以自動就自動,唔可以自動就手動。選用手動還是自動,除了個人偏好之外,還要取決於客觀條件。所謂客觀條件,主要幾個因素:一、場景亮度是否穩定;二、是否有充裕時間更改設定;三、拍攝操作條件。前兩個因素不難理解,至於後者,就以近日兩度短程北上 hea 遊的拍攝個案為例。

例一。晨早六點幾,廣州從化溫泉區,下榻酒點附近隨拍。

早上天朦光,走到街上,才發覺下着微雨。沒有直射陽光,亮度穩定,按習慣,這情況下採用手動曝光。

dcf-travel-img-49003

走到跨河的橋上,雖仍是微雨,卻低溫兼風大,縮骨遮吹反了好幾回,一手擎傘一手拿機,操作條件相當惡劣,於是改用自動曝光,只控制曝光補償,單手搞得掂。

dcf-travel-img-49004

走到上圖左面的涼亭,有瓦遮頭,有恃無恐,又改回手動,配合觀察亮度分佈圖,曝光要幾準,有幾準。

dcf-travel-img-49005

回程途中,邊走邊拍,雨勢不減。鏡頭不同指向,亮度分佈變化頗大,單手操控應付不來,唯一選擇是自動。

dcf-travel-img-49006

dcf-travel-img-49007

dcf-travel-img-49008

回到酒店樓下,見園林景致不錯,便走到亭中,回復 M 模式,設定好曝光參數,亭內亭外各拍幾幅。天空是唯一光源,亮度既穩定亦平均,拍攝同一主體,無需每幅重新測光。如此情況下若用自動曝光,反而會因為取景範圍不同,拍出明暗飄忽的影像。

dcf-travel-img-49009

dcf-travel-img-49010


例二。長隆野生動物園,乘坐園內遊覽小火車。
 

dcf-travel-img-49012

廿幾分鐘的車程,穿越長隆野生動物園幾個仿原野區域,沿途行駛不停頓,景物話過就過唔等人。加上路建不平車箱搖晃,旁邊既有圍欄又有人,拍攝機會真的是稍縱即逝。此外,動物位處的光照條件變化多端,時明時暗,正光、側光、逆光、直射光、散射光,色色俱備。如此狀況,自動曝光肯定是首選。雖然這様拍出來的原始影像,很多時都會與期望頗有分別,但由於曝光值大致靠譜,只要拍攝時選用 RAW 檔,絕大部份可以透過後製調節得到所需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49013

dcf-travel-img-49014

dcf-travel-img-49015

dcf-travel-img-49016

dcf-travel-img-49018

dcf-travel-img-49019

dcf-travel-img-49021

dcf-travel-img-49022

dcf-travel-img-49023

值得一提,應用自動曝光,小弟多數採用 M 模式加配自動 ISO,而不是傳統的光圏或快門先決 (關於自動感光度設定,可參考小弟拙文 飛蝶留影 ─ 基本拍攝設定 ) 。原因好幾個。首先是小弟有強迫貪婪症,總希望光圏與快門均受控制。其次,後製處理,減輕噪點比除掉手震模糊容易得多;寧要高 ISO,不要慢快門。還有的是 ISO 可以調節的幅度較大。現時不少相機的感光度,可以由 ISO 100 升至 1SO 12800,足有七級之多。若改以光圏先決,七級可能就是 1/1000 秒與 1/8 秒的分別,影像清晰與否,難以保証。若採用快門先決,光圏涵蓋範圍可以是 f/2.8 至 f/32,景深效果差天共地。以現時相機的高感光度處理能力,只要曝光足夠,即使高至 ISO 12800 拍出來的照片,若縮小至適用於屏幕觀看的大小 (例如 1800x1200),即使不作減噪處理,也可以接受。由此可見,固定光圈快門,讓 ISO 自由浮動,明顯利多於弊。

既然談到自動曝光,也順帶一提相機另外兩個最常用的自動功能,也就是自動對焦與自動白平衡。相比之下,自動對焦何時適用最不含糊,因為它比自動曝光及自動白平衡都可靠得多,絕大部份的情況下,信自己不如信佢。至於自動白平衡的應用,明顯也沒有自動曝光那樣的強差人意。因為色彩的正確與否,比明暗更沒準則。大致睇落 OK,就 OK。相機不設白平衡補償功能,正說明了白平衡求求其其也可收貨。可真如此?一時時啦。以戶外自然光拍攝為例,照片的感覺很多時源於當下的色溫,常見的就有日落時份暖暖的金黃、陰雨時候藍藍的冷清。這些時候,採用自動白平衡會削弱色彩效果。又或者,當你走到茂密的樹林之中,拍出來的影像總覺灰灰沉沉,不妨檢查一下是否設定了自動白平衡。若是,試試放棄自動,改用日光(或陰天),青蔥翠綠極有可能魔法般呈現。

 

星期三, 11月 22, 2023

荷去何從 @ 草根散記

自從當初喜歡攝影,就是個雜家小子,除了一兩個例外,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,哪裡就手,哪樣覺得好看,哪樣覺得有趣,就拍甚麼。某年秋天某日,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,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,於是,就接連的到那裡碰運氣。碰了幾次,又偶然碰見一位不認識的拍友,言談之間,建議小弟到新田拍荷花,這才是首次聽到新田荷塘的大名。不過當時已屆夏荷水尾之尾,所以沒有坐言起行。然而,等到下一年的夏天,出動了。

dcf-travel-img-48677

初到新田荷塘,兩個字,驚艷。沒想過在香港,繁忙公路旁邊只幾分鐘的步程,就可以不花分毫地賞荷,大片的荷,大朵的荷。自此,拍荷,以至拍攝花卉,算是列作偏愛項目。

如是者,每年都會到此 N 遊。既拍夏荷,亦拍秋冬殘荷。雖然期間也曾到城中其他名塘拍攝,但仍以新田為首選,喜愛其天然風貎,鍾情其不事修飾。

dcf-travel-img-49433

dcf-travel-img-49434

dcf-travel-img-49435

可惜,天然的潛台詞是沒管理,這裡的荷花,基本上是自生自滅。而當管理到來的時候,對不起,要管的是水道,不是荷花。近幾年,新田荷塘就在天然與管理之間,無聲地衰落。

大自然的破壞,先是數年前的颱風山竹,大量樹木東歪西倒。這對荷花有多直接、多大的影響不得而知。總之,那年的新田荷花,連慘不忍睹也說不上,因為壓根兒沒幾株可睹。而近期的,就是連場黑雨。在通往荷塘西岸的小徑,之前被山竹吹倒的大樹,總算還留下狹窄空間讓人步過,而今,好些位置卻因為樹幹進一步下塌,不但要放下背包,瘦身纖腰,甚至要卑躬屈膝,方可穿越。

而水道管理上的影響,以攝影人的敏銳觸覺判斷,是一目了然。近年的殘荷,還未足夠的殘,已清理得七七八八。荷葉少之又少,都是零散光秃的斷枝。可能是水道分流的改變,自前年開始,植披有相當明顯的變化。不花筆墨贅述,總而言之,荷花少了,蘆葦、雜草多了。日前到訪,以往大至可以多人席地野餐的西岸斜坡,稍為深入,已幾無立足之地。只看一年說不準,接連幾年的低落,似乎足以判定新田荷塘不復當年。

dcf-travel-img-48681

dcf-travel-img-48682

dcf-travel-img-48683

近年常說氣候暖化,初冬的下午,熱得要人流汗。然而暖化只是人類在地球這小圏子的自作自受,大自然的大規律,人類暫時仍破壞不了。季節性的日出日落,萬載沒變。才不過下午四時許,西岸樹木的陰影,已遮蓋了大半個荷塘。蔚藍的晴天,在陰暗的塘面之上,倒映出一片深藍的幽鬱。就在那陰影的邊緣,冬日的斜陽,挽留着一片殘葉;一片殘葉,回憶着幾度斜陽。 

dcf-travel-img-48684

dcf-travel-img-48685

縱使新田荷塘真的從此遠去,但可以肯定,光影仍在。

dcf-travel-img-49436

 




星期日, 11月 12, 2023

怎一個愁字了得?

 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?

dcf-travel-img-48589

宋朝詞人辛棄疾,雖名棄疾,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。名句「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,愛上層樓。為賦新詞強說愁。」,表面上說的是自己,暗地裡是窒年青人,而且窒中要害。然而他並沒對此現像深入探究,當然也沒有提出對症下藥之策,以至時至今日,仍有不少生於安逸,本來生活得開開心心的年青人,偏愛攬愁上身。到底愁的滋味有何吸引之處?這可說是個千載未解的問題。

dcf-travel-img-48590

dcf-travel-img-48591

學術討論留給學術界,這裡回歸攝光寫影。話說某天,Charlotte 傳來小紅書屏幕截圖及連結,內容是關於甚麼疼痛文學女主,並說有意抄橋。細看,照片色彩偏向沉鬱清冷,主角女生的確面帶愁容,然而表現卻略嫌敷衍。心想:也罷!如此疼痛,頂多只是蚊叮痒痛而矣。隨手回覆:Easy!之後便約好日期,展開一段簡短而又多愁善感的「天涼好個秋 vs 新詞強說愁」之旅。

dcf-travel-img-48592

dcf-travel-img-48593

dcf-travel-img-48594

dcf-travel-img-48595

dcf-travel-img-48596

要抄橋,我才不會選那些甚麼疼痛文學。找靈感,搵參考,唐詩宋詞多的是。「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。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」,只一首四句,已能為拍攝計劃定下框架。時間,午後黃昏。地點,古原太高太遠了,小弟並非好高騖遠的人,還是選海邊吧。烏溪沙旁邊的渡頭灣,雖不太古,但簡樸。驅車?甚麼車?港鐵,一次付款,規定時限內可以來回往返多次,一次拍不好,還可以 take N 嚟過。至於服裝,也不必出動唐宋風格的漢服吧?得過且過,casual wear 已 ok。須知這回合,重點在於表現憂愁傷感,其他的都是次要,除了 model。

dcf-travel-img-48611

dcf-travel-img-48598

dcf-travel-img-48599

dcf-travel-img-48600

dcf-travel-img-48601

拍攝人像,從來都不是攝影師單人匹馬可以搞掂的事,感覺系主題尤其如此。色、光、構圖都對了,model 的甫士情感表現卻未能到位,也就功敗垂成。相反,即使只是偶然巧合,即使只是短暫瞬間,抓得住一剎那的 in sync,捕捉到適當的表情體態,啱 feel,就能為好片打下根基。因此,假若攝與被攝溝通良好,心靈互通,有共鳴,出好片的機會就高。若說這次拍攝的成功率偏高,亦應該歸功於此。Charlotte 想拍的,也是我希望能夠表現的,動機相同,目標一致,即使這不足以成為靚相的保證,但至少是創造了有利而且關鍵的條件。

dcf-travel-img-48607

dcf-travel-img-48608

dcf-travel-img-48603

dcf-travel-img-48604

dcf-travel-img-48605

dcf-travel-img-48606

實踐證明,計劃可以草率,準備可以求其,主題,卻不可偏離。聽過聖經上有這麼的一段嗎?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原來攝影也類似。主題明確,由日拍到夜也不會偏離。從車廂中的淡淡斜陽,到沙灘上的暮色蒼茫,再到夜幕低垂時份,小路旁邊、碼頭一角,以至手機屏幕的孤光暗影,還有後來公園裡清冷夜色中微暖的燈光,整過拍攝過程中,愁緒,就似是插在敞開窗戶旁邊的一注香,上面燃燒着的幾點紅,隨風明暗,看不見火焰,卻不熄滅。

本文 model : Charlotte
ig : char.lotte.ll



星期三, 10月 25, 2023

蘭亭雅聚

 附庸風雅,按照一般解釋,是指一些人雖然不懂藝術,卻又喜歡參加藝術社交活動,略帶貶義。然而,對於不懂藝術之小弟而言,類似行為不失為見賢思齊之舉,說不定是上進之表現。有見及此,加上不知哪來的靈感,小弟不久前搞了個名為《蘭亭雅聚》的攝影主題,拍了一回漢風輕滲的古雅文青。

dcf-travel-img-48493

城中具備中式庭園景觀的熱門地點,離不開「嶺風」與「九寨」。雖然都是中式庭園,兩者格局廻異。九龍寨城公園的設計,高低跌宕,林木森森,亭台古樸,着色深沉,流露幾分蒼涼,滲透着歷史感。而嶺南之風,基本上只是圍繞一泓碧水而展開的簡單佈局,平鋪直敘中略帶婉轉,一派裝飾的仿古,閒適的優雅,相比之下,更切合附庸風雅之義。 

dcf-travel-img-48494

dcf-travel-img-48495

dcf-travel-img-48496

地點不難敲定,時間仍需斟酌。「嶺風」位處荔枝角公園,比鄰超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,儼然是當地居民的後花園。早上時份,晨運客絡繹不絕;午後黃昏,則是屬於學童與外傭的一片天地。除了夜深人靜,以及公園關閉之時,中午應算是遊人最為疏落之時。須知世俗人多,人少,自然更顯優雅。 

dcf-travel-img-48497

dcf-travel-img-48499

dcf-travel-img-48510

dcf-travel-img-48498

天公造美,拍攝當日求求其其灑下幾陣微雨,便拒絕了不少遊人,令中午的嶺南之風倍添寧靜,更覺風雅。

既以雅聚為題,拍出來的照片,優雅必不可少,然而優雅從何而來?其實不論任何照片,賦予觀者的感覺,都是透過畫面中多種元素綜合呈現。拍攝造型人像,主要元素除了環境之外,一般還會考慮的是服裝與道具。因此,這次拍攝除了選擇「嶺風」之外,還特意上網淘了漢味濃郁的服式、古典的油紙傘,還有 A 貨線裝書《蘭亭集序》乙本。此外,model 也弄了個相對古典的髪型加持。

dcf-travel-img-48500

炮製感覺的材料應該足夠了吧?開工!

且慢!不好意思,似乎未夠。至少還欠兩個重要元素。首先是光線。相同的場景人物,不同的光照條,展現出不同的感覺。是否重視光線,往往是識唔識影相的分野。光與影,於照片之中,是非常實在的視覺元素。就以這次「雅聚」為例,柔和光線便為照片增添不少詩意。

dcf-travel-img-48501

dcf-travel-img-48502

dcf-travel-img-48503

其次是情感。或者有人認為這個太過虛無,其實相當實在,尤其是當拍攝的是人像。試想想:表情是甚麼?不就是從內心流露到表面的情感。Model 投入感情,自然會溢於外表。流光顧盼,以至身體語言,舉手投足,都是情感的具體表現,相機絕對可以記錄得到。亦因如此,model 的演出是否到位,是個重要因素。尤其是業餘 model,情緒演繹難以有求必應,很多時都是個性主導。這方面,今回算是選對了人。

dcf-travel-img-48504

dcf-travel-img-48505

dcf-travel-img-48506

dcf-travel-img-48507

dcf-travel-img-48508

場景中的實物,model 的情感演繹,再加上攝影師的光線運用,三者適當配合,就能有效地把氛圍感覺營造出來;要優雅有優雅,要文青有文青。然而仍需補充一點:大紋大路的環境氛圍或許可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維持不變,瞬間的表情感覺,還是要依靠捕捉。而提高捕捉成功率的要訣,就是憑感覺,找共鳴。因此,需要投入角色的不單只是 model,攝影師也應當沉浸氛圍,用心感受,才可以令觸覺變得敏銳,那怕只是輕微的嶺南風吹,也可以感應得到。

就如採用的道具線裝《蘭亭集序》,看似認真,其實有點兒嬉。這次拍攝所表現的優雅,少了一般的嚴肅,卻注入了些微的調皮。無論如何,拍一回蘭亭雅聚,感覺自己也變得優雅起來。請不要告知小弟這只是錯覺!

dcf-travel-img-48509

本文 model : Waiting
ig : waitingsuu

 

相關文章 -
空虛。寂寞。凍
感嘆魚塘邊上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







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