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2月 30, 2019

河北 @ 水鄉大澳

 若以貫穿大澳的大涌為界,位處大涌北面的區域,或可稱為大澳的「河北」景區。「河北」沿岸的主要街道包括西面的石仔埗街、中間的吉慶後街和東面的新基街。與大澳永安街、太平街所在的「河南」相比,河北區域保留着更多的原始風味。尤其是新基橋以北的一段吉慶後街,以及對岸新基街一帶,由於距離大澳「市中心」較遠,即使在遊人眾多的假日,這裡依然可以找到難得的憩靜。

dcf-travel-img-37413
▲ 大澳地圖。淺紅色標示「河北」區域。

前文《 再續水鄉情 》提到,小弟近期重拾的大澳獵影,是相隔二十多年的舊調重彈,然而在此期間,並不是完全沒有到訪大澳,只是並非專注拍攝而已。可是,若將範圍稍為縮小,局限於新基橋東北一帶,那就真的是二十多年沒有踏足過。

dcf-travel-img-37414

dcf-travel-img-37415

dcf-travel-img-37416

dcf-travel-img-37417

「以前呢度係船廠 ......」在一個像舞臺般闊落的木建平台上,一位「老」街坊如是說。(註:老,只是這位兄台自認。後來他透露了年齡,根據聯合國最新修訂準則,只屬中年。) 聽他道來,小弟似乎依稀記得,從前在這位置,岸邊有粗大的木條斜入水中,大概就是用來移運維修船隻的滑道。

dcf-travel-img-37418

「而家整個大澳只剩二千幾人 ...... 」他這麼說,小弟無從考證。只是當天並非假日,感覺大澳沒有從前那麼熱鬧卻是真的。

「好多屋丟空冇人理,柱樑俾白蟻蛀空晒,一推就冧 ...... 」我連忙低頭看看腳下所站位置,見木板並非殘舊,不禁舒一口氣。

伴在老街坊身旁的一瓶飲品、一包香煙,暗示着他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分享。幸而當時尚有一位到來寫生的畫家在場,可以分擔話題,好讓小弟能夠輕鬆地以 time sharing 方式,一面交談,一面拍攝 ……。今年的初冬沒有半點寒意,午後的陽光,比春光還要明媚;老街坊敘述的大澳往事,不時勾起小弟朦朧的回憶,與眼前的景物混成一片,彷如春霧。陶醉於如此光景,一時技癢,便拍了幾幅畫意習作。

dcf-travel-img-37445

dcf-travel-img-37444

在平台上拍攝了好一會,別過老街坊,便沿吉慶後街往寶珠潭方向走。遠離市中心的這路段,明顯亦與商業化保持距離,沿途所見,既簡樸,又古老,然而卻不乏姿彩。

dcf-travel-img-37419

dcf-travel-img-37420

dcf-travel-img-37421

dcf-travel-img-37422

dcf-travel-img-37423

dcf-travel-img-37424

dcf-travel-img-37425

dcf-travel-img-37426

dcf-travel-img-37427

dcf-travel-img-37428

走到寶珠潭燒烤場,放眼前望,遠處大海之中是二十多年前看不到的景物,── 港珠澳大橋。相信沒有太多人會留意到,1997年回歸之前,大澳的海岸就是香港與國內的邊境線。岸,屬英方;海,則屬於中方。記得當年拍攝到此,有時會見到不少居民往海邊走,又同樣有不少從海邊走回來。回程的,身上若非大包小包,就是兩手非空,臉上掛着滿足的笑容。原來是有來自國內的「商船」藉此海陸邊境之便,進行「跨境貿易」。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無形之手,真箇是無處不在,哪裡有着數,哪裡就有交易。

dcf-travel-img-37429
▲ 寶珠潭燒烤場。左面是楊候古廟,遠處可見港珠澳大橋,右面河的對岸就是新基街。

與吉慶後街一水之隔,是新基街。這裡不及吉慶後街那樣的古意盎然,然而卻有更多的鄉郊氣息。沿路的東面有大片的紅樹林,再遠處,就是環抱大澳的群山。據說大澳風水好,就是因為有鳯、獅、象、虎四山守護。畫龍點睛地,還有一個碧玉似的寶珠潭。

dcf-travel-img-37430

dcf-travel-img-37431

dcf-travel-img-37432

dcf-travel-img-37433

dcf-travel-img-37434

dcf-travel-img-37435

dcf-travel-img-37436

dcf-travel-img-37437

dcf-travel-img-37438

dcf-travel-img-37446

沿新基街往北走,可接東澳古道步行前往東涌,路牌指示說只需兩個多小時,信不信由你,不信的不妨一試。然而步行前往東涌只是題外話,這裡要說的是此路亦通往嶼北界碑,從界碑再往山上走不遠,便是可以俯瞰整個大澳,以及遠眺港珠澳大橋的觀景點。

dcf-travel-img-37440

大澳景觀豐富,好攝之徒到此一遊,往往都是拍個不停,忙個不可開交,不願錯失那怕只是半個的拍攝時機。然而走到後半山拍攝大澳全景,心態卻是截然不同。從踏入黃昏開始,大部份時間就只是伴着腳架,聽着清風,無無聊聊地等待着偶爾適當的時刻,按動快門。眼前開闊的景觀、緩慢的抇攝節奏,彷彿靈丹妙藥,一下子化解了整個下午匆忙拍攝的疲累。此時此刻,大可以用最平靜的心情、最細緻的心思來欣賞大澳;看着這盪漾於大海旁邊的水鄉,從金碧輝煌的斜陽夕照之中,漸漸地,再一次沉醉於夜幕下的寧靜。

dcf-travel-img-37441

dcf-travel-img-37442

dcf-travel-img-37443



相關文章 -
再續水鄉情
夜靜 @ 水鄉大澳







星期四, 12月 26, 2019

沙田聖誕燈飾 2018 即興重曝拍攝記

 「蒸糕包,蒸糕包,蒸糕 all the way ……」Jingle Bells 樂韻飄過大街小巷、又是燈飾璀璨的時節。過去幾年都有到尖沙咀或中環拍攝燈飾,但今年卻遲遲按機不動。一來連續拍攝多年之後,甚麼拉爆、變焦、搖鏡、重曝、星芒等花招都都用過了,覺得有點膩。二來,每年的燈飾也不外如是,變的只是外形,少拍一年也不覺得有太大的損失。

然而日前在網上看到有介紹 2018 聖誕打卡燈飾熱點的,云云二十多個選點,竟然不見沙田的名字,使身為資深沙田友的筆者感到有點意外。可不是嗎,佔全港近十分一人口,堪稱新市鎮老大哥的沙田,竟然沒有半個燈飾景點入圍?太不俾面了!一下子再度包拗頸上身,即時 google 「沙田燈飾 2018」,秒速搜到「愛麗絲聖誕燈飾登陸沙田新城市」。還沒搞清楚是甚麼一回事,即擸相機,草草檢查確定有電、有記憶咭,出門!

dcf-travel-img-33969


前往途中透過手機了解展出細節,得知「愛麗絲聖誕燈飾」分為兩大部份;一部份設在沙田新城市廣場3樓中庭,另一部份則在7樓露天的星光花園。3樓商場燈光火着,人多勢眾,肯定不是小弟杯茶,一到埗,不瞄半眼,直奔7樓。拍燈飾,筆者就是喜歡那種漆黑中的閃耀璀璨,太明亮的環境,一眼看透,沒趣味!

說句老實話,多年來在港九新界所見,真正可以稱之為「靚」的燈飾,絕無僅有。否則的話,又何需動用這麼多拍攝手法來為燈飾加工?上等食材不用落重調味,這道理不難明白,當晚面對的當然不算上等「食材」,手上有的亦只是原始的相機加配變焦鏡,因而決定集中採用單一調味,也就是多重曝光。
( 註:關於多重曝光的拍攝光法,可參閱筆者拙文《幽篁夢醉竹影深 ─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》)

正如只用豉油已能成就不少美食,單用重曝,亦足以拍出美妙燈飾。筆者之見,重曝或許是可塑性最高的燈飾拍攝方式。何以見得?首先是夜景燈光中往往存在明顯的暗位,重曝中若然每一拍的暗位多,佔位廣,重疊時各影像亮部的相互干擾便容易受到控制。其次是重曝中的每一拍,都可以混入多種的變化,包括改變焦點、焦距、曝光、色溫等等,按此而論,重曝與其說是一種手法,不如說是一個載體,可以載入多種的拍攝方式。

dcf-travel-img-33970

dcf-travel-img-33971

dcf-travel-img-33972

▲ 重複三次曝光。將不同景物的影像重疊,同時改相機的多項拍攝設定,令景觀、色彩與質感變得更豐富。

回說展覽場地。7樓星光花園其實只有大約兩個籃球場的大小。方寸之地,佈置了不下十個的燈光場景,是典型的港式擺設;美其名曰小巧精緻,實情是狹窄擠迫。還好拍攝當天不是假日,亦未近聖誕,絕非人流高峰期,仍有足夠的時空讓小弟靈活走位。走位?沒錯,因為要選擇適當的景物來重疊嘛。一幅三次重複曝光的照片,拍攝三個景觀有時就要走上幾十米!

dcf-travel-img-33973

dcf-travel-img-33974

▲ 若有親友同行,可以利用重曝將他或她的「貓樣」置入「畫框」之中。筆者當日獨行拍攝,唯有選用真正的貓樣。

除了不斷走位消耗體力之外,當晚筆者還付出不少的精神緊張。因為所用的相機規限了同一影像中每次的重複拍攝,必須在三十秒內進行,否則就會當作另一影像記錄。換言之,走位換景、改焦點、變焦距、調色溫、加減曝光、企定取景、閉氣拍攝,全部工序必須於三十秒內完成,當中的緊張緊湊,可想而知。事實上,當晚不斷重複的拍攝程序就是:選景,策劃,綵排,拍攝。
( 註:嚴格來說,Nikon 的重曝時間規限是待機時間再加30秒;例如待機時間設為10秒,則重曝中相連的兩拍必須於40秒內完成。)

dcf-travel-img-33975

dcf-travel-img-33976

dcf-travel-img-33977

▲ 每次曝光所要記錄的景物,以及採用的拍攝設定,都要預先作出估計,有時更要加上多次嘗試,才能拍出期望達到的效果。

如是者,重複程序拍攝不知過多久,忽然間,遊人彷彿驟然疏落,選景走位變得容易起來。心中暗喜:這可方便!可惜,還沒來得及好好利用這突如其來的優越條件,一位穿制服的小姐笑容可掬地站在小弟跟前,玉臂一橫,禮貌地説:「先生,場地關閉的時間到了!」

意興闌珊地離開「愛麗絲聖誕燈飾」,意猶未盡地走到沙田大會堂對開的廣場。這裡是行人通道,每天24小時不關閉。再晚一點,燈飾會否熄滅不得而知,只是眼前所見,城門河岸一帶的燈飾,論璀璨,難與尖沙咀或中環的相提並論,然而卻是格外的親切。於是,從背囊拿出之前已收起了的相機,仍用重曝,拍下了瀝源橋上,城門河畔的點點星光。

dcf-travel-img-33978

 


相關文章 -
幽篁夢醉竹影深 ─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








星期五, 12月 20, 2019

割席不成再行騙,楓香林內覓新篇

 在香港,每年到了十二月中旬,好攝之徒的社交媒體版面,總會充斥着來自四面八方,關於大棠楓香的消息;既有圖,亦有文。就其內容簡單歸納,大致而言,圖,多是騙人的,文,才是真心話。照片,百中選一,竭盡所能展現楓香之美;文字,洋洋灑灑,毫不留情狠批楓情之劣。

dcf-travel-img-37349

dcf-travel-img-37340

事實上,近幾年大棠的楓香狀態,似有每下愈況之趨勢。在此情況下,絕大部份流傳於世的紅葉美態,若非出自騙術超群的攝影高手,便是多得先進手機的超凡智慧。 有見及此,小弟去年便寫了《鏽色可餐,Art呃難分 ─ 楓香林內的反思》一文,以警世人。而今年,更決意以身作則,誓與騙術割席,十二月的拍攝日程雖不緊密,卻沒有為楓香二字留下空間。

只是沒料到,決意之脆弱,原來比被北風乾透的落葉更甚,日前早上灑下的幾陣微雨,便足以令小弟再度加入騙子行列。

dcf-travel-img-37348

dcf-travel-img-37341

綿綿細雨之所以能夠改變主意,首先是因為之前從未拍過雨中的大棠紅葉。記得曾在城門水塘拍過被雨水濕透的楓香,亮晶晶的紅葉,嬌艷欲滴,令人難以抗拒。雖然根據天氣預測,稍後雨勢未必持續,然而陰晦的天色,亦不無好處。一來遊人或許較少,二來,正切合小弟的包拗頸心態,── 人家都說天色明朗逆光拍攝最漂亮,我就不信天色晦暗拍不出好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37342

dcf-travel-img-37343

到埗大棠楓香林,乾枯的紅葉找不到任何曾被雨水濕潤的痕跡。遊人之眾多,使人懷疑近日本港旅遊業遭受重創之說。驅使遠道而來的三大拍攝動機,即時剔除兩項,僅餘可以滿足包拗頸心態的晦暗天色。

然而,陰晦天拍攝楓香已非首次,加上這楓香林的景觀,多來幾遍,已覺熟口熟面,若要拗頸之餘,亦不流於了無新意,就得求變。客觀條件改不了,唯有改變拍攝取向:往年近攝葉子為主,今年較多捨近圖遠;往年間中仿效水墨技法,今年完全杜絕;往年着意尋找紅葉,今年不拘顏色;往年重曝手法只是偶一為之,今年用不釋手 ……。總而言之,既然未能與騙術割席,就嘗試與過往的拍攝習慣說不吧!

dcf-travel-img-37344

dcf-travel-img-37345

dcf-travel-img-37346

dcf-travel-img-37347

拍攝習慣的改變,表面看相當簡單,那不就是放棄以往慣用的手法而已。然而改變手法,並非一下子便能拍出預期的效果,要成功,很多時需要多番嘗試掌握。過程之中,往往會因為效果未能如意而有所懷疑,於是,不知不覺間又會重施故技,跳不出原來的框框。因此,若要從拍攝中尋求突破,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改變,審美觀念的相應配合更是關鍵。須知道,拍攝技術只是用來表現所追求的「美」的手段,若連心目中要表現的「美」是甚麼也搞不清楚,又豈能拿捏技術的分寸?然而,這正是不少業餘攝影人所忽略的地方。靚相從來沒標準,如何避免不斷的重蹈覆轍,又或者方向無定的只是模仿抄襲、拾人牙慧,讓自己摸索出個人的風格路向,當是愛攝之徒又一永恆的課題。


相關文章 -
鏽色可餐,Art 呃難分 ─ 楓香林內的反思
楓香四韻 @ 大棠紅葉 2017 (1)
色即是楓,楓即是色 — 大棠楓香色彩





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