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7月 13, 2017

幽篁夢醉竹影深 ─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

 相信不少拍友對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並不陌生。這地點交通方便,滿種花草樹木,夏荷、秋葉、冬梅、春桃俱備。也不乏昆蟲雀鳥,既有「蜻蜓池」、又有「蝴蝶谷」。當中,還有一個鮮被提及的小竹林,面積只有半個籃球場大小,種了不多於十叢的竹樹。如此景點,相比時下流行的名山大川,諸如大東山、大帽山等等,連個小數點也不如。然而在一次探討多重曝光的活動中,筆者還是選了這個不大起眼的「小數點」,讓同學運用多重曝光技巧,為這小竹林拍出夢幻的光影。

dcf-travel-img-28104
▲ 逆光重曝

dcf-travel-img-28105
▲ 順光重曝

dcf-travel-img-28106
▲ 柔光重曝

 

多重曝光的應用,非常粗略地劃分,大概有兩大派別。如上面圖例所示的,拍攝同一景物,以重曝方法創製出朦朧光影效果的,可稱為朦朧派。朦朧派作品頗能表現出中國畫的詩情畫意,因而特別受到華人拍友的青睞。


另一派,則是重疊不同景物,以表現超現實畫面的,或可稱為離奇派。雖然本文主要談論朦朧派,但為求完整,以下仍附離奇例子一則。

dcf-travel-img-28159
▲ 影像甲、影像乙

dcf-travel-img-28109
▲ 將甲、乙影像以 Canon 的 White-on-black 模式重疊。
這模式對比兩影像相同位置的亮度,並保留較亮的部分。

 

從原理上看,以重曝方式拍出朦朧效果不難。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將一個合焦的影像與一個失焦的影像重疊;即所謂虛實重疊。但不知為何,很多時在攝影講座聽到關於重曝的論述,總覺得有點虛無飄渺,模棱兩可。從聽眾的提問,亦不難察覺拍友對這技術掌握的困惑。最常提出的問題主要是以下三個:
一、先虛後實,還是先實後虛?
二、虛實兩拍的曝光比例該如何分配?
三、虛的一拍,失焦程度應為多少?


第一個問題容易回答。在不啟用相機重曝功能中的自動計算曝光選項 (例如Nikon 的 Auto-gain,Canon的 Average) 的情況下,各種重疊方法的算式都符合數學中的所謂交換律,因此,先實後虛與先虛後實並沒有分別。以最簡單的亮度相加為例,由於A+B = B+A,A先還是B先,兩者不會有分別;即使有,也不在於曝光結果,而在於哪個方法較符合個人的拍攝習慣。


第二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。兩拍曝光比例的多少才適合,視乎很多因素,包括主體是逆光還是順光、背景是明亮還是昏暗、場景中反差的強弱,以至要達至的演繹效果等等。以下面的第一幅為例,實的一拍按測光減2/3級,虛的一拍則按照測光不減;也就是說,虛的一拍曝光比實的一拍還要多,這才可突顯來自背後的亮光。而另一幅,實的一拍按測光減1/3級,虛的一拍則再多減1級;由於背景很暗,虛拍的光芒仍顯得相當明亮。

dcf-travel-img-28110
▲ 要突顯背景的光亮,失焦的一拍,比合焦的還要曝光更多。

dcf-travel-img-28111
▲ 昏暗的背景,使失焦的高光效果尤其明顥。


第三個問題同樣沒有標準答案。考慮的主要是兩個因素。首先是主體佔畫面的大小。若拍的是竹樹的近照,太少的失焦,效果不明顯,看起來似是對焦失準。其次是要達致的重曝效果。例如以較遠距離拍竹樹,而又刻意大幅度失焦,就可以將畫面拍得像掛上輕紗似的迷迷朦朦。

dcf-travel-img-28112
▲ 逆光向天拍攝,失焦程度洽好讓亮光適量地滲進粗黑的竹桿,看來更富立體感。
右方較幼小的枝葉,有些部份,有些完全地被失焦的亮光所淡化,造成水墨般的效果。
假如說是很有把握地一試即中,若非幸運,便是說謊。

dcf-travel-img-28116
▲ 大幅失焦。失焦的亮光瀰漫畫面,似是一幔輕紗。


「幽篁夢醉竹影深」,「夢醉幽篁深竹影」,「醉影幽篁深竹夢」,「竹影幽篁夢醉深」;朦朧派精彩之處在於朦朧,朦朧重曝的要點在於不可一成不變。翠竹、光影只是拍攝對像,透過多練習、多嘗試,充份瞭解虛、實、明、暗的相互關係,不同組合都同樣可以拍出醉光夢影般的詩意。

dcf-travel-img-28118


上面提到,重曝技巧適宜靈活運用,只就不同的失焦及曝光組合,兩拍重疊,已可以造出非常豐富的變化。拍攝如是,取材亦一樣。不必老是將題材限制於花花草草,或者中國式的畫意演繹。應用於其他類別的景物拍攝,亦可以同樣有趣,同樣精彩。日後有機會另文與大家分享探討。

dcf-travel-img-28114

dcf-travel-img-28119

dcf-travel-img-28115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