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2月 18, 2018

平方反比整色水 @ 閃光燈小實驗

 前文《平方反比乜傢伙 @ 閃光燈小實驗》介紹了如何根據平方反比定律,在一所只用一個 20W 白光慳電膽作照明的狹小斗室之中【圖1】,適當佈置閃燈、主體、背景三者之間的距離【圖2】,應用壓光技巧,實現主體明亮背景黑暗的拍攝效果【圖3】。這一回,讓我們在壓光的基礎之上再進一步,探討如何利用閃光燈整色整水。

dcf-travel-img-33852
【圖1】 – 現場光源;20W 白光慳電膽。

dcf-travel-img-33856
【圖2】 – 閃燈、主體、背景距離。

dcf-travel-img-33855
【圖3】 – 按照【圖2】距離佈置拍出的壓光效果。
相機白平衡 5500K;ISO 500、f/14、1/125秒。

相對上次,今次的實驗比較澤心仁厚,不對現場光進行過份的壓迫,刻意留有餘地,讓現場光的貢獻能在照片中展現出來。

用閃光燈拍攝,在光源與相機位置不變的前題下,若要保留多一點現場光效果,不外乎兩個方法:一、將閃燈的亮度調至與現場照明亮度相若,一般而言就是減低閃光燈的強度;二、減慢快門,好讓閃光過後,感光元件有充份時間慢慢地吸收相對暗淡的現場光 (請參閱拙文《現場光亮度控制 @ 閃光燈小實驗》)。由於本實驗在狹小斗室中進行,閃光燈與主體距離非常近,功率早已設為最低的1/128,沒可能再低了,因此選用方法二,將快門從1/125秒減慢至1/5秒。一如所料,拍攝出來的結果是背景變亮了。

dcf-travel-img-33926
【圖4】 – 同樣按照【圖2】距離佈置,保留現場光效果。
相機白平衡 5500K;ISO 500、f/14、1/125秒。

以上的照片,表面看來沒有甚麼特別,其實暗藏玄機。玄機在於1/5秒的快門速度,使閃燈光與現場光在照片中分別佔有各自的地盤。照片中主體的亮光主要來自閃燈,而背景則是以現場光為主。如此一來,我們便可以利用這前後不同的主導光源整色整水。方法是先為閃燈加上濾色膠片(colour gel),令閃燈光與現場光的顏色有明顯的分別,然後選用不同的白平衡設定進行拍攝。

首先嘗試為閃燈光加上橙黃色濾色片。相機白平衡設為 5500K。拍出來的結果就如【圖5】那樣,顏色暖洋洋的,主角原本雪白的臉龐變了橙黃色。

dcf-travel-img-33927
【圖5】 - 橙黃色閃燈光配合現場照明。
相機白平衡 55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為了讓主角的臉龐回復本色,將相機的白平衡設定改為3300K。Bingo!不單只臉龐回復美白,而且背景展現藍藍綠綠的一片,不再是沉悶的灰【圖6】。小小的一張濾色片竟可改變牆壁的顏色,世間上竟有如此划算的事情!

dcf-travel-img-33936
【圖6】- 橙黃色閃燈光配合現場照明。
相機白平衡 33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此事何解?理由簡單,須知變為橙黃色的只是閃燈光,現場光的顏色並沒有變,而照亮背景的主要是現場光,橙黃色的閃燈光對背景沒有太大影響(少許是有的),因而背景顏色基本上依然故我。在這情況下將相機的白平衡由 5500K 降至 3300K,便使到本來灰色的背景拍出來明顯偏藍。事實上,若然關掉閃燈,只保留現場光照明,設定 3300K 白平衡拍攝出來的背景顏色就如【圖7】。

dcf-travel-img-33931
【圖7】 - 沒用閃光燈,只用現場光照亮背景。
相機白平衡 33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以下三圖是將閃燈光變為淺藍色,現場光維持不變,並以不同白平衡設定拍攝得到的結果。有興趣的讀者,不妨試試自行解釋當中顏色變化的來龍去脈。

dcf-travel-img-33929
【圖8】- 淺藍色閃燈光配合現場照明。
相機白平衡 55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dcf-travel-img-33930
【圖9】- 淺藍色閃燈光配合現場照明。
相機白平衡 90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dcf-travel-img-33932
【圖10】 - 沒用閃光燈,只用現場光照亮背景。
相機白平衡9000K;ISO 500、f/14、1/5秒。

以上的小實驗看似只是整色整水的雕蟲小技,但實際用途卻可大可小。以下的個案研習,就是應用同樣的原理,用一片濾色膠片令天地為之色變。

個案研習

中午十二點半,老細來電。

「三點半約咗開心樂園餐廳總經理商討廣告海報事宜,急需一幅全新拍攝的 Snoopy 玉照,重點係要黃昏景色,三點半前E俾我。快!」

「吓?!而家係中午喎,黃昏景起碼要五點鐘 ……」

「唔理你點搞,總之三點半前!This is an order!」

「……」

解決方案:

中午時份藍天白雲,若非老細要求黃昏 feel,交貨話都冇咁易。

dcf-travel-img-33933
▲ 強制閃燈補光,不加濾色片。
日光白平衡;ISO 100、f/11、1/250秒

以閃燈加上淺藍濾色膠片,相機白平衡設為 10000K。結果如下。

dcf-travel-img-33934
▲ 強制閃燈補光,淺藍濾色片。
白平衡 10000K;ISO 100、f/11、1/250秒

再略施PS小技,調整色彩平衡,修正主角面部色偏,並加強紅黃色彩的對比及飽和度。

dcf-travel-img-33935

下午一時正已完工,但為免老細「誤」以為此事容易,先外出午膳,延至三點三才交功課。老細欣然收貨,小弟隨即往樓下茶記嘆下午茶。


思考題:

若然要在藍天白雲的情況下拍出晦暗的陰沉天色,又該如何處理?


相關文章 -
平方反比乜傢伙 @ 閃光燈小實驗
現場光亮度控制 @ 閃光燈小實驗











星期一, 12月 10, 2018

平方反比乜傢伙 @ 閃光燈小實驗

 平方反比?影相就影相啦,竟然要出動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以外 out of syllabus 的東西,唔識就真係俾佢嚇死!其實真正應用起來,並不需要動輒用上計算機,只需要明白平方反比定律的重點,在於指出燈光照明的一個基本特質是 ── 照近唔照遠。

別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眾人皆知的事情,每次在攝影班中講解平方反比定律之前,筆者都會向同學提出類似以下的簡單問題:

閃光燈照射距離10米的亮度,是照射距離20米的亮度的多少倍?

絕大部份情況下,同學們的答案都是兩倍;也就是,都錯!正確答案是四倍,即是兩倍的二次方。答錯的原因,當然是不知道亮度與距離的平方反比關係。其實這定律不難明白,且看下圖。

dcf-travel-img-33854

假設將距離光源 1m 的亮度定義為 1,那麼,距離 2m 的亮度就減少至1/(2x2),即是1/4;距離 3m 時,亮度就減少至1/(3x3),即是1/9。如此類推,當距離只去到 6m,亮度已減弱到只有距離 1m 的1/36。由此可見,亮度因為距離增加而衰減的幅度,比一般人想像中的要大得多。

OK!定律的內容並不難明。但接下來的問題是:知道又如何?有何意義?意義可大了,只要懂得善用這定律,不單只慳錢慳力慳時間,甚至可以化不可能(表面看似)為可能。以下用小實驗為大家舉個實例。

實驗在大約只有2.5米丁方的斗室之中進行,以一盞 20W 慳電膽作現場光照明,並邀請得 Snoopy 公仔擔當主角。

dcf-travel-img-33852
▲ 現場光源只是一盞 20W 慳電膽

在如此光照環境下拍攝主角,得到下圖的影像。圖中可見,由於唯一光源在天花板,頂光令主體陰影濃重,然而斗室不大,主體受光程度大致與牆壁相若。

dcf-travel-img-33853
▲ ISO 500、光圏f/14、快門1秒。

問題來了:在這樣的環境光照情況下,該怎樣做才可以拍出如下圖那樣的主體亮度適中,但背景卻是近乎漆黑一片的照片?

dcf-travel-img-33855

減少曝光?不行。調低ISO?也不行。因為兩者都只會令到背景與主體同時變暗。可行的方法有兩個:一、換上黑色的背景;二、運用閃光燈壓光技巧,以明亮的閃燈打亮主體,把背景的現場光壓下去。為免離題,本文探討的只是方法二。

前文《現場光亮度控制 @ 閃光燈小實驗》介紹過壓光技巧,然而那是用了「冇雷公」咁遠的窗外景物作背景,要控制閃光燈只照亮主體而不影響背景,一點也不難。但在狹小的斗室之中,即使閃光燈以最低功率放閃,也足以照亮任何的一個角落。主體明亮,背景昏暗,可以嗎?點搞?

這時候,平方反比的知識便可派上用場。為免累贅,先講答案,再解釋。拍攝時的曝光設定及燈光佈置如下:

dcf-travel-img-33856
▲ 閃光燈功率設定:1/128;相機曝光設定:ISO 500、光圏f/14、快門1/125秒。

如此安排是要做出兩個效果。首先是壓光。在閃光燈沒有亮着的情況下,以ISO 500、f/14、1/125秒拍攝出來的背景,會被「壓」至漆黑一片。其次是控制主體與背景的受光比例,根據上面平方反比的解釋,這可以透過控制由閃燈到主體(A),以及由閃燈到背景(B)這兩個距離的比例來達至。上圖所示,A:B是30:150,亦即是1:5。5的平方是25,因此,按照平方反比計算,背景接受的閃光亮度只及主體所接受的1/25。1/25又表示甚麼?表示若然主體曝光正確,背景便會曝光不足達4級有多,足以使其看起來接近漆黑一片。(註:1/16是減少4級,1/32是減少5級;1/25就是介乎兩者之間)

明乎平方反比定律,除了可以搞搞背景明暗之外,日常拍攝亦有不少實際用途。例如,以閃燈拍攝集體照時,有時會出現前排亮後排暗的現像,這是因為閃燈與前後排距離不同的緣故。遇上這情況,根據平方反比定律,只要將閃燈儘量移後一點,使閃燈與前後排距離的比例朝1:1靠攏,問題便可得到改善 (見下圖)。

dcf-travel-img-33857
▲ 閃燈放在距離後排3米處拍攝,光源與前後排距離的比例是2:3。按平方反比計算,後棑的亮度只有前排的 1/(1.5x1.5),即是不足 45%。

dcf-travel-img-33858
▲ 若改為將閃燈放在距離後排5米位置,光源與前後排距離的比例是4:5。按平方反比計算,後棑的亮度是1/(1.25x1.25),也就是 64%。前後排的光差明顯得到改善。 (註:留意若然閃燈可以離機引閃的話,相機無需移動,只需將閃燈移到較遠的位置就可以了;影響亮度的只是光源距離,與相機位置無關。)

下一篇,讓我們透過另一個小實驗,看看如何運用平方反比定律使天地色變。


思考題:

1. 在上面的實驗中,若嫌背景「接近漆黑」還不夠,要將其拍至「黑過墨斗」,該如何處理?
2. 反過來,若要背景明亮一點,又該怎樣拍?

 
相關文章 -
平方反比整色水 @ 閃光燈小實驗
現場光亮度控制 @ 閃光燈小實驗








星期三, 11月 28, 2018

屋椽仍依舊。人物兩不同

 風景攝影與人像攝影很不同,因為人像攝影拍的主題是人。癈話!

真的是癈話嗎?假如你平時多拍風景少拍人,但又要認認真真地拍攝人像,而且拍的不是一般的親朋戚友、social合照、打咭留影,而是模特兒甫士照的話,你很有可能會發覺以上一句絕對不是癈話。

dcf-travel-img-33789

dcf-travel-img-33790

人物在照片中地位超然。一個場景有了人物,只要不是細得過份全不起眼,否則肯定會成為觀者關心的內容。人物不單只吸睛力強,而且具備一些其他景物所欠缺的特質,包括身體語言、表情、眼神、服式等等,因而在畫面能中起到其他物件難以取代的作用。

dcf-travel-img-33791

dcf-travel-img-33799

人們對人像拍攝的要求,亦往往比其他題材來得高,來得複雜,來得細緻。我們會介意一片樹葉的影子落在鼻樑上,會為一幅模等兒姿勢絕佳但眼神卻不配合的照片而懊惱。風景照中一株小樹的形態,最多只會覺得是不夠美好,人像照中人物姿勢,有些情況卻是出唔到街;且別說過不了電檢處的畫面,一些看起來像缺了手腳,或者捕足到奇怪表情的,便很難教人接受。相反,即使坐姿平凡得如拍證件照,只要細微之處流露出一個精彩的眼神,又足以令照片生色不少。

dcf-travel-img-33793

dcf-travel-img-33794

dcf-travel-img-33795

畫面中的人物被格外重視,亦意味着其他的元素相對地容易被忽略。有一種說法:人像照只要模特兒夠漂亮,點影都靚。這無疑是誇張的戲言,卻或多或少地指出了人像照中人物的主宰地位。因為如此,在同一地點,類似的景觀,,安排不同的模特兒,甚至是相同的模特兒,穿着不同的衣飾,擺上不同甫士,便可以拍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與感覺。更甚者,即使衣着也相同,單靠甫士表情,也可以有大相徑庭的演譯。可以這麼說,拍一幅人像硬照,其實有點像拍電影,攝影師除了拍攝之外,亦要肩負導演及燈光的工作,而模特兒,當然就是演員了。在電影中,同樣的場景可以拍出喜怒哀樂的劇情,全在於導演如何的導,演員如何的演。拍攝模特兒擺甫士,何嘗不是如此。由此可見,人像拍攝與其他題材另一重大不同之處,在於人物本身所具備的可塑性,比任何其他的拍攝對像都要強。

dcf-travel-img-33796

dcf-travel-img-33797

dcf-travel-img-33798

本文的照片都是於同一個早上攝於沙田禾輋邨。樸實無華的幾個場景,配上模特兒的姿態眼神,簡單平凡地注入了不少多愁善感。這明顯與不久前於同一屋邨中拍攝以另一模特兒為主角的照片,有着很大的分別。 ( 請參看拙文《尋常巷陌。鄰家女孩》)

大概,人像攝影最為獨特有趣之處,在於拍攝對像是人。這當然也不是癈話。因為只有人,才會展現如此明顯的獨特個性;只有人,才可以如此輕易地令觀者看得投入,觸發聯想,產生共鳴。

dcf-travel-img-33801
本文 model:Eva Huang。Many thanks!


相關文章 -
尋常巷陌。鄰家女孩













星期三, 11月 21, 2018

枯殘頽萎亂。美意此中尋

 去年曾發表拙文一篇《還看殘荷亂舞 ─ 從欣賞到拍攝》,將殘荷攝影的表現方向歸納為趣、簡、靜、亂、淒五項。然而對不少拍友而言,尤其是初習者,一池殘荷予以的深刻感覺,唯獨是亂。趣、簡、靜、淒不翼而飛,取而代之的只是枯、殘、頽、萎。事實上,曾經拍攝殘荷的朋友或者都有類似的經驗:甫到荷塘,舉目張望,映入眼簾的就只是一片凌亂。其亂的程度,足以令人不知所措,完全感受到何謂老鼠拉龜,不知從何入手。有見及此,本文將趣簡靜淒暫且擱下不表,重點分享亂的應對方法。

dcf-travel-img-33751

對付荷塘中的亂局,首要的是不要被其表面亂像所嚇倒。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拍攝特寫。只要縮小取景範圍,只聚焦於很小的部份,便不難避開凌亂。

dcf-travel-img-33752

dcf-travel-img-33753

dcf-travel-img-33754

以特寫方式避免凌亂雖則直接湊效,但某程度而言,卻令拍攝意義大打折扣。因為這好比拍攝人像時,由於不能好好處理肢體形態,以至環境陪襯,便乾脆只拍臉龐五官。偶一為之還可,長此下去獨沽一味,則有逃避現實之嫌。筆者之見,更為可取的方法是面對現實,亂中求序。

亂中求序,驟聽起來似乎有點玄,其實卻是自然景觀拍攝的基本要求。須知道,大自然景觀我行我素,不因應我們的拍攝喜好而存在,也不依據我們的創作意願而舖排,每次取景,我們都是於無序中嘗試尋找規律。當景觀規律明顯時,美景信手拈來;規律隱晦時,便得多花心思去尋找。殘荷雖亂,但也只是美的規律比較隱晦而已。

要做到亂中求序其實不難,眼前所呈現的亂像,往往只是亂於某特定的取景範圍,簡單的改變位置,改變焦距都有機會避開雜亂。改變位置不難理解,場景中哪個位置相對沒那麼亂,拍那位置就是了。至於改變焦距,其實就是縮小或放大取景範圍。之前已說過縮小取景範圍以特寫避免雜亂,以下說說人們較為忽略的放大取景範圍。

人們常說攝影是減法藝術,按照一般見解,納入更多景物,豈不亂上加亂?然而事實並非如此。且看下圖。在特定的取景範圍內,多種胡亂生長的植物,由上而下,蘆葦、枯荷、不知名小花、水面的浮葉、近處的野草,自我分類,秩序井然,層次分明。

dcf-travel-img-33755

由此可見,亂與不亂,並不在於在畫面中納入元素的多少,而在於如何組織這些元素。再看以下幾個例子。

第一幅。單看線條,其實都夠凌亂的。但將三大殘葉聚於一起,卻形成了明顯的主體。刻意將失焦並略為淺色背景置於右面,畫面就顯出了對比與主次。色彩方面,整個畫面基本上只用深淺不同的綠、白、棕三色,並且有着左上深,右下淺的分佈。簡潔的色彩組合,本身已顯示出一種規律,加上與之前提及的主次安排相配合,畫面便呈現出由左上至右下的視線引導。

dcf-travel-img-33756

採用類似方法,略改組織安排,以下的直幅則呈現出由上而下的規律,也就是:上主下次;上深下淺。為免畫面過份上重下輕,將一堆倒影及線條胡亂地安排在畫面的下方。仔細看,這下方的一堆並沒甚麼美感或意思,但卻在視覺上加強了畫面的均衡。

dcf-travel-img-33757

以下的一幅,組織的意圖更是明顯。畫面的右上方色彩深沉,線條清晰雜亂;右下方色彩淡然,失焦模糊;中間隔着淡白過渡的一段。整個畫面簡單三分,不單只視覺上展示出對比與秩序,殘荷與綠草的枯榮共對,亦帶出了構圖的弦外之音。

dcf-travel-img-33758

至於以下的一幅,水面的浮藻,中間的一堆殘荷枝葉,本來亂七八糟,但幾條色澤深沉、長而有力的垂直線,像竹籤篤魚蛋那樣把雜亂串起來,便營造出上下移動的視線引導,以至左重右輕的畫面分割,這一招可說是於亂中「夾硬」求序。

dcf-travel-img-33759

以上的幾個例子,說明了荷塘中的亂局只是表像,在較深入的層面,往往並非如此。面對雜亂,不妨嘗試在色彩、明暗、形狀,以至象徵、含意等方面入手,略加心思,組織安排,便大有機會從中整理出規律與秩序。

以下再多來幾幅,但不加說明,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猜猜筆者拍攝時的思考與意圖,又或者試試自行演繹。

dcf-travel-img-33760

dcf-travel-img-33761

dcf-travel-img-33762

之前發表過的幾篇關於荷花或殘荷的文章,都有提及此等題材難拍。難的原因之一,在於亂。 而亂之所以難於對付的一個原因,則是不少人打從初習攝影開始,便接受洗腦式「極簡主意」構圖訓練,以為熟讀十個八個構圖法則便可以行走江湖。然而在現實環境之中,尤其是複雜混亂的場景中,簡單的構圖法則卻總是對不上號。由是觀之,眼前的一池枯殘頽萎亂,正好讓我們拍而後知不足,不失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構圖的良師益友。

dcf-travel-img-33763


相關文章 -
還看殘荷亂舞 ─ 從欣賞到拍攝







星期二, 11月 13, 2018

Hea 攝賽艇記

 正在綁鞋帶準備外出跑步,Whatsapp 傳來朋友的訊息:看到它的賽道嗎?才醒起之前朋友曾經告知,接連數天馬鞍山海旁有快艇比賽「亞洲賽艇嘉年華會 (香港) 2018」可供拍攝。

事情可以輕易忘掉,足見自己對此興趣並不太大。然而,送到家門口兼且免費,輕輕放過又似乎於有點不近人情 ( 不近乎人之常情),於是中間落墨,繼續綁好鞋帶,早上先跑步,下午才拍賽艇。

興趣不大的另一間接證明,是拍攝器材的選擇。單機單鏡冇腳架,輕裝上陣。當然,事實上自己並沒有很多的器材選擇,但棄腳架而不用,以懶代勞,足見對拍攝質素沒甚麼要求,對拍攝結果沒太大的期望。

抱着彿系拍攝心態,於下午開賽前約十分鐘,施施然到了馬鞍山海濱長廊。會過晨咁早已到場,比自己擁有多拍一場經驗的朋友,草草向他請教過拍攝心得,便拿出相機作好拍攝準備。遠方的八仙嶺高低起伏,眼下的吐露港一片湛藍,秋風混和着陽光暖意,穿着紅T裇的大會工作人員無所事事,這賽事,氣氛緩和得教人昏昏欲睡 ……。

dcf-travel-img-33705

沒多久,比賽開始了!粗糙沙啞的引擎咆哮不單只喚醒了近乎入睡的筆者,更一下子驅趕了佛系心態:眼前這群海上飛馳的怪物,該怎麼拍?

dcf-travel-img-33706

曝光方面不成問題。打從用上數碼相機之後,拍攝運動項目,鮮有採用快門先決,反而多用自動ISO。因為這樣變相是「光圏+快門先決」,快門速度與景深可以同時受到控制。然而若光照穩定的話,則索性選用手動曝光,好讓拍出來的明暗不會過於飄忽。

白平衡也不用多考慮。除非拍攝情況很特別,否則的話,筆者都是選用RAW 檔記錄,日間拍攝不管陰情,習慣上都是設定直射陽光白平衡,拍出來看不順眼才調節。

對焦方式也簡單,全用連續對焦就是了。反正已習慣使用後鍵對焦,連續還是單次,只在於自己的姆指怎樣按動機背的對焦鍵。

鏡頭焦距更是沒有選擇餘地,手上有的就是唯一的70~300mm神鏡。

幾個基本技術問題全無難度,餘下的,就是實實在在的取景拍攝。經驗話我知,把握比賽剛開始的時段至為重要,因為緊湊的場面往往只會在此時段出現,過了之後的,大部份都是流於個別表演,要拍到賽艇三數成群的畫面並不容易。一鏡打盡的畫面,基本上只能在首圏才有機會拍得到。

dcf-travel-img-33707

dcf-travel-img-33708

然而當快艇近距離經過正前方位置時,即使是在賽事的早段,艇與艇之間的距離亦相當明顯,賽艇零星落索的畫面,難言精彩。幸而艇過留痕,在藍色的海面劃上清晰雪白的浪花賽道,色彩鮮艷的賽艇於上面疾馳而過,畫面好不吸引!

dcf-travel-img-33711

dcf-travel-img-33712

過了首圏,各只快艇的距離拉開了,浪花賽道亦變得含糊不清,假若不關心名次的話,比賽已經不像比賽,更似是個人表演。快艇安份守紀地逐一駛過面前,彷如檢閱,話之速度有多快,浪花有多勁,甚至偶然行起「孖必」,感覺仍是枯燥乏味。

dcf-travel-img-33709

dcf-travel-img-33710

既然如此沉悶,不如換換口味,pan 鏡 (搖鏡) 可也!將ISO調到100,收細光圏,使快門速度降低至1/80秒左右,然後,pan ── pan ── pan ──。紅、綠、黃、藍,打孖的,相反方向的 …… 。

dcf-travel-img-33713

dcf-travel-img-33714

dcf-travel-img-33715

dcf-travel-img-33716

dcf-travel-img-33717

dcf-travel-img-33718

如是者拍了一會,pan 鏡集郵也七七八八,開始覺得有點無聊。抬頭遠眺中文大學方向,陽光映着煙霞,隱約為這方的吐露港抹上一層淡淡的詩意。當下改弦易轍,趁兩只賽艇圍着浮標廻旋掟彎之際,拍下一幀半帶畫意之作,以作調劑。賽艇拍至如斯境界,唯有一個 hea 字可以形容!

dcf-travel-img-33719

剛才提到掟彎,不妨也談談關於掟彎位的拍攝。掟彎,又稱片彎,意指賽艇高速駛過彎道時的動作形態。之前說過在賽事的中後階段,由於各艇拉開了距離而難以拍出緊湊的畫面,然而這點對掟彎位未必成立。只要善用長焦鏡的視覺壓縮效果,即使在每場賽事的中後段,快艇彼此之間已有相當距離,依然可以拍出精彩緊湊的畫面。看看以下一組快速連拍便不難明白。

dcf-travel-img-33720

dcf-travel-img-33721

dcf-travel-img-33722

dcf-travel-img-33723

從以上幾幅連拍照片可見,因為掟彎位的弧線,拍攝時可以輕易把本來距離頗遠的兩只快艇同時納入畫面。而快艇高速掟彎時濺起的水花,比直線飛馳時的要激烈多倍。在此情況下,就連選手偶然的一次小小失誤,亦顯得精彩萬分。

dcf-travel-img-33724

dcf-travel-img-33725

dcf-travel-img-33726

dcf-travel-img-33727

賽事到了最後的一場,已是下午三時半,秋日斜陽映照着掟彎位,於半逆光的狀態下,水花飛濺更是誇張可觀。當下不作他想,尾段時間只拍掟彎,直至賽事完結。

dcf-travel-img-33728

dcf-travel-img-33729

dcf-travel-img-33733

dcf-travel-img-33731

咆哮的引擎終於回歸靜寂,延綿一公里多的馬鞍山海濱長廊,便散佈着一眾拍友的意興闌珊。咦?似乎大家都沒關心誰拿到冠軍!

 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