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低垂,黑壓壓的群山環抱着海灣,靜夜中的大澳,亮起了燈光,一點點的散落,一串串的蜿蜒。
承接前文《河北 @ 水鄉大澳》,在嶼北界碑對上的山坡拍過黃昏日落,便回到新基大橋以西的一段新基街。這區域遠離大澳「市中心」,入夜後,寧靜得只聽到鳥啾蟲鳴。漆黑的天空眨着明亮的星星,即使對星座不及一知半解的小弟,亦可以輕易辨認出獵戶座。寂靜的小街,桌椅傢具之類本來屬於室內的東西,伴着自行車放在路旁,儲物室的門是敞開的;棚屋的外牆貼上了簇新的揮春,透過窗戶往屋裡看,茶壼、暖杯靜靜地呆在廳房的桌上;一只舢舨橫在岸邊,與對面的棚屋隔河相對,默然無語。眼下的一切,無疑都是民居的景像,然而卻空無一人,令人懷疑是拍攝電影的場景。路燈暖暖的橙黃,窗戶幽幽的藍光,介乎兩者之間,不是陰沉的昏暗,便是依稀的微亮,於靜夜中編織光影的旋律,彈奏出一闕只屬於這水鄉的夜曲。
沉醉於寧謐的光影,才意識到,之前從未試過於入夜後拍攝這漁村的小景。底片年代,既有感光度的限制,調整色溫亦相當麻煩,再加上交通不便,根本沒有認真想過在大澳拍攝夜景。那時到大澳拍攝,不管是晨早還是下午開始,都同樣是以黃昏過後作結,伴隨踏上歸程的,除了幾筒曝了光的菲林之外,便是滿心的意猶未盡。如今改用了數碼相機,若不好好地拍上幾回,便對不起數碼影像科技了!
▲ 夜間的光影,有着先天的詩意。
說起來有點奇怪,即使在數碼相機夜攝能力大大改善的今天,拍攝大澳夜景的人似乎依然不多。在網上 Google「大澳夜景」圖片,搜到的主要還是入夜後的大澳全景,置身棚屋街道中拍攝的,絕無僅有。這或許是時下攝影風尚的另一佐證:欠缺著名地標,未有驚艷作品,也無 KPL (key photo leader) 領頭,自然難有趨之若鶩。
另一個可能的原因,是在這些鄉郊地方拍攝夜景,技術上與在都市中不盡相同,平日慣拍都市夜景的,可能不大適應,甚至感覺略有難度。主要原因是光害小,光差大。在光害小的地方,當完全入夜之後,燈光照不到的地方極之昏暗。在這情況下處理場景中的明暗區域,很容易顧此失彼。按照一般的方法,是優先考慮明亮區域的曝光,但卻往往由於光差太大,拍出來的照片,很容易會出現明亮的區域看似無厘頭地互不關連。因此,拍攝這類夜景,除了取景時需要特別注意之外,亦可能要用上一 take過以外的方法,以及較複雜的後期製作。換言之,稍難,較麻煩。又難又麻煩,粉絲自然也不會多。
▲ 夜景中的光影分明,色彩單純,自有其獨特的魅力。
然而話得說回來,以上說的並非事實的全部。首先,晚上的大澳,不是沒有著名的地標,近幾年冒起的三盞燈茶座,本地攝影人大都熟悉。若要老資格一點的,新基大橋應算其一。
其次,只要好好把握日落後的魔幻時刻 magic hour,便不愁光差過大。拍過日落,順道拍攝天空未完全漆黑的夜景,理所當然。
再不然,也可以尋覓一些趣味小品。況且,照明相對充足的地方,亦並非完全絕跡大澳。總而言之,假如閣下也像筆者一樣,之前因為某種原因未曾於夜間拍攝大澳,不妨一試,看看可否從中尋覓到另一種的水鄉風情。
大澳夜靜,亮起千家燈火;小河淌水,流過百載鄉情。從筆者當年首度拍攝,至今二十多年之間,大澳既是隨着時代而改變,也曾經歷過火災、風災,雨災。值得慶幸的是,今夜燦爛依然。藉此新春之際,誠心祝願這古老的漁村,風調雨順、四季平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