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7月 30, 2022

十年攝事幾番新 @ 草根散記

 在書架上拉出一本舊雜誌,隨手翻閱,感慨轉眼之間,已十年。

為解決房屋士地問題,十年前,政府推出一項「維港以外填海選址」咨詢,一口氣提出多個填海選址的建議,烏溪沙榜上有名。此舉當然引起各持份者的關注。雖沒正式查證,但估計反對意見主要離不開兩類人士:一、環保支持者;二、既得利益者。而小弟,可能是介乎兩者之間。

dcf-travel-img-45615

小弟支持環保,但行動上主要表現為衫褲鞋襪着到爛、各類用品用到盡才會考慮放棄 (留意了,還只是考慮而已)。至於填海這方面,原則上是反對,但感情上是過意不去。因為過去數十年,以至此時此刻,小弟得以容身的那片遮頭之瓦,就是建築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面。無法想像假如當年的沙田沒有舖天蓋地的移山填海,又怎可以讓如今數十萬計的沙田友覓得蝸居。

dcf-travel-img-45613

但作為既得利益者,我反對在烏溪沙填海。除了一大堆人們早已列舉的理由之外,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日子,烏溪沙曾經是小弟的攝影基地,為小弟提供源源不絕的題材;自然、都市、人文、生態,多種類型的景觀齊備。而比更重要還重要的,是就腳,由家居步行前往無需十分鐘。

dcf-travel-img-45614

無論如何,這次填海咨詢事件,在區內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,連串不同方式的意見表達,線上線下、實體網上,一應俱全。作為騎牆派,小弟對事件表示關注,對各種合法行動基本支持。而個人選擇的行動方式,就是用相機留住那可能即將被填海消失掉的景觀。於是,那年的三月,早、午、晚都間中出動,拍攝時間累計大約十六小時。

dcf-travel-img-45617

好一陣子的擾擾攘攘,隨着事件的不知是否有議,更遑論是否會決,沒多久便沉寂下來,烏溪沙依然故我,潮聲浪聲去而復來。拍了的一堆照片,基於環保原則,用得唔好嘥,選上十來幅,配上拙文一篇,電郵一 send,沒多久,竟然換來一個意外驚喜。文章後來刋載於某攝影雜的 2012 年 5 月號。

dcf-travel-img-45616

這次投稿,除了上述的「事件起因」值得一記之外,亦有些相關的「副產品」可以一提。首先,這是個人攝影器材數碼化之後的首次投稿,有其獨特的里程碑意義。所謂攝影器材數碼化,說白了,就是原用的菲林機鏡頭陸續罷工,加上菲林沖印費用愈見高昂,正所謂小數怕長計,何況數目也不算小,於是狠下決心,斥「巨資」購入 Nikon D5000 配 18~55mm Kit 鏡套裝。上述文中所用照片,全部就是來自此略高於入門級的數碼裝備。亦因如此,這「里程碑」同時亦鑴刻了小弟長久以來信奉的一個攝影信念:不在乎用甚麼拍攝,只在乎拍的是甚麼。即使只有普通的器材在手,創作空間依然廣濶。

十年過去,「里程碑」記載的信念依然未變,然而攝影器材已不知不覺間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。近日一次攝影班外影,開始時見一眾同學相機在手,隨便點算,手持單反者,唯我獨尊。到拍攝進行時,不時要放下身段趴在沙灘上取景的,同樣只有小弟一人。點點沙粒刺激神經未梢,仿佛無數短訊,毫不含糊地告知小弟:仍用單反,要麼不是習慣,就是情意結;再不然,就是「巨資」籌措尚未足夠。

相關文章 -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P 圖隨筆 @ 草根散記
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?@ 草根散記
蒙古烤肉 @ 草根散記
意境堆砌 @ 草根散記
攝影。感染。羅大佑 @ 草根散記
構?還是不構? @ 草根散記
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@ 草根散記
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@ 草根散記
進退之間 @ 草根散記
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
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@ 草根散記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
草根散記 @ 2020/12









星期四, 7月 14, 2022

一塘荷葉一朵花

 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?  這流行於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著名民謠的名稱,精準貼切地道出當日小弟踏足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的荷花池,放眼一望時,腦海中即時彈出的疑問。

才不過是個多星期前,探子 Whatsapp 傳來這個荷塘的狀況,是初始綻放。隨後數天,便看到師兄在 facebook 發放的靚靚荷花照。照片中,花朵狀態一流。然而那幾天剛好稍忙,未能即時出動,但根據以往經驗,頗有機會好戲在後頭;即使看不上好戲,至少也可以捉得住水尾。誰料到埗所見,赫然是「一塘荷葉一朵花」的境界!

dcf-travel-img-45841

事實上今年的初夏,幾個主要荷塘的花開都是古古怪怪的。出沒之飄忽,盛放之短暫,令人懷疑是混入了曇花的 DNA。如是者,若非擁有即時監控,又或者廣佈線眼,現實與期望不符的機會率超過六成。

然而世事無絕對,當天猛烈的陽光,正好為各種荷花攝影的「副業」創造有利條件。就以色彩為例吧,向光的荷葉,從深綠到淺綠,都齊備;透光的荷葉,無論是青翠還是泛黃,都明亮;乾枯的荷葉,分不清是灰是棕還是褐,深沉中帶着濃郁。混濁的池水,明暗之間是半透橙黃的漸進;偶爾倒影天空,又仿佛在天上摘下一片蔚藍。色彩交織,形影交錯,儼然是大自然交出一份精彩的美勞功課。

小弟向來習慣隨機應變,隨遇而安。既然沒有荷花,也就樂於接受這天公造美,疊埋心水找靈感、拍光影、攝色彩、捉蜻蜓。

dcf-travel-img-45842

dcf-travel-img-45843

dcf-travel-img-45844

dcf-travel-img-45845

怎樣才可以於亂中求序?怎樣才能夠在亂中尋美?這是攝影班中不少同學的疑問。這些問題真的不好回答。若說是要靠直覺、觸覺,又或者需要時間沉浸,需要經驗累積,以至美學修養,那無疑是說出了實話,可惜類似的答案,提問者多數不肯收貨。然而仔細詳述,又可能要花上一千零一夜。那該如何是好?這時候,亮出一兩手絕招,是不二法門。

dcf-travel-img-45846

dcf-travel-img-45847

dcf-travel-img-45848

dcf-travel-img-45849

dcf-travel-img-45850

dcf-travel-img-45851

其中一手值得分享的絕招,就是失焦。面對混亂無計可施之時,不妨將鏡頭調至失焦。對焦不準,就可以去除眼前的紛雜細節,取景框中的景物,迅即被簡化為明暗、色彩、形狀。如此一來,景觀中若然存在着某些隱藏的秩序,就可以輕易分辨出來。簡單一招,就可以為形色演繹的方向提供相對清晰的線索。

dcf-travel-img-45852
相比以上的照片,這幅並沒那麼明顯地展示亂中求序。
分享,一來是要表示除了亂中求序,繁中求簡亦不無可能。
二來,是因為上面提及過捉蜻蜓。

一塘荷葉一朵花,萬千光影色滿池。懂得改變觀點看景物,拍攝從來不乏好題材。

 

相關文章 -
減法攝影。攝影減法
夏荷姍姍來遲
塘畔偶然留小景,荷花那復計東西
荷塘秋色勝春光
荷塘日當午
新田荷花池發現的邂逅






星期二, 7月 05, 2022

感嘆魚塘邊上

就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近入口處,聚集了一群人。我和朋友二人糊里糊塗的混在其中,之後又糊里糊塗的隨着人群走進保護區。進入之後,才意識到是「偷渡」。但既然一場來到,便跟着人家隨便參觀一下。可是不用多久,又覺得這樣的隨團參觀有點乏味,於是又閃閃縮縮地退了出來,到附近的魚塘旁邊,漫無目的地閒蕩。時近黃昏,遠方的天空一片清朗,夕陽倒影印在魚塘中央。逆光遙看對岸,是依稀可辬的樹叢,以及簡陋的房舍。近岸處,以竹杆架起的一圏魚網,寧靜地為平淡的水面綴上細緻的圖案。那畫面,很美。拿出相機,姆指一撥,拉一格菲林,按下快門,記錄了一幅自己相當滿意的魚塘日落景致。

以上文字所描述的,已是三十年前的事情,照片中日落的方向就是深圳,但難以察覺都市的痕跡。如今置身新田村路旁邊,朝北眺望,魚塘的背後,同樣就是深圳,然而天際線再也不是空空盪盪,而是延綿起伏的高樓大廈。站在這魚塘的邊上,回顧數十年前的往事,彷彿對着一個大舞台,台前的大幕一合一開,便換上了截然不同的佈景。急速的變化,難以理順心中所想,感慨油然而生,無可抑止,也難以形容。

忘記了當時是如何向 Genevieve 描述需要的情緒表現,可以肯定的就只是簡單說了幾句,她便站到凹凸不平的塘間小路,擺起甫士來。我圍着她繞了個圏,選了幾個不同角度,按了幾下快門,再檢視機背影像,Bingo!衝口而出的叫了出來:啱嘞!要嘅就係呢種 feel!隨即興沖沖地走過去與她分享。隨後的一陣子拍攝,簡直稱得上天人合一,拍出來的照片,幾乎每幅都呈現出心中期望的那種感覺。

dcf-travel-img-45805

dcf-travel-img-45814

dcf-travel-img-45807

dcf-travel-img-45808

不久前在拙文《 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 》中提到,自己喜歡在照片中拍出感嘆號。然而感嘆號就只是一個標點符號,到底感嘆的是甚麼,單憑一個符號,難以說得明白。倘若是一篇文章,或者一段影片,感嘆的事情還可以透過前文後理來表達,而在單幅的照片,就只能依靠畫面中呈現的感覺氛圍。換言之,只可以含糊其詞。然而這亦不無好處,感覺本來就是有點虛無飄渺,不清不楚,倒能為照片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。就以拍攝當下為例,自己心中的感想,與 model 所感所想的,並無相同的必要。假如真的要求準確呈現,那豈不是要求 model 像電影演員那樣的演出絲絲入扣?太苛求了吧?更何況,拍的是硬照,不是電影,故事的仔細情節,還是留給觀眾自己編寫好了。

dcf-travel-img-45809

dcf-travel-img-45810

dcf-travel-img-45815

dcf-travel-img-45812

dcf-travel-img-45813

到底這輯照需要演繹的,是哪樣的一種感覺?即使現時自己對着照片,也是欲辯忘言。說不定,相隔一段日子之後,重看照片,又會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。無從確定、因人而異、時過情遷,或許這些正是「感覺系」作品引人入勝之處。


相關文章 -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






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