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8月 31, 2018

暫別鄉愁半日閒

 多年前,有過這麼的一個 IQ 題:星期日邊度最多菲律賓人?正確答案當然是菲律賓。但很多人都會答是中環皇后像廣場。

不知道後來有沒有衍生出類似「星期日邊度最多印尼人?」的 IQ 題,但最近因為某事情而較多在旺角出沒,才知道外傭聚腳地點除了著名的皇后像廣場及維多利亞公園之外,還有旺角東近花園街行人天橋一帶。

dcf-travel-img-32863

dcf-travel-img-32864

 

大量外傭佔用公共空間,難免產生一些問題,最明顯的莫過於對附近的居民及路過的市民造成滋擾與不便。筆者並非旺角街坊,沒資格對外傭應否佔用行人天橋這議題說三道四,但卻可能因為也曾聘用外傭,難忘「姐姐」屈居於狹小寒舍的艱苦生活狀況,對外傭有着一份莫名其妙的同情,對這種週期性公共空間侵佔,沒有太大的反感。試想想:起身最早,就寢最遲,睡床朝拆晚行;做對應份,做錯挨批,標準任由主人定;放下了家鄉子女,千里迢迢來到香港照顧別人子女;一個大旅行篋,就是全副家檔 ……。難得的一天假期,也該可以暫別工作,到外面舒舒服服地散散心,與鄉里相聚,一解鄉愁吧?

dcf-travel-img-32865

 

離鄉背井,向來都隱含着辛酸二字。外國的月亮不一定特別圓,異地的鄉愁,卻總是格外的深。且聽來自一位外傭的心聲:

dcf-travel-img-32866

It’s not easy being far away.
Homesickness is my enemy.

遠走他方殊不易,難堪對敵是鄉愁。

 

以上兩句摘自一本2016年出版的免費網上圖書,書名是《Wishing Well:Voices from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in Hong Kong and Beyond》。全書結集多位本地外傭撰寫的文章,以第一身的經歷,道出本地外傭的心跡,有時間不妨一讀。

dcf-travel-img-32867

dcf-travel-img-32878

 

從另一角度看,佔用公共空間只是外傭迫於無奈的選擇。如果有更好的聚腳點,免卻風吹雨打,又怎會選擇在路邊以紙皮膠布打地鋪?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濟起飛,雙職家庭變得普遍,聘請外傭處理家頭細務亦隨之興起。表面看,外傭來港打工只是為求賺錢,但客觀上卻釋放了本地的勞動力,對香港經濟不無貢獻。然而香港社會又曾經為這群低收人外傭的工餘生活,付出過多少關心與照顧?

dcf-travel-img-32868

dcf-travel-img-32869

dcf-travel-img-32870

dcf-travel-img-32871

 

很少在本欄文章中直接對社會議題表示意見,或者是曾經受惠於外傭幫忙的緣故,今次是少有的例外。總覺得,僱傭相處之道,離不開尊重與體諒。在社會未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,若能讓出一點公共空間,使外傭可以於假日充充電,舒解鄉愁,展現笑臉,再投入工作,相信僱傭雙方都可以從中獲益,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dcf-travel-img-32873

 

星期一, 8月 20, 2018

是非黑白

 一般相機都是中性的,無分彩色與黑白,只是初習攝影,大都是彩色起步。然而習攝相當時日之後,不少人都有興趣嘗試拍攝黑白。箇中原因很多,不同人有不同的理由,較常見的包括:喜歡黑白照片獨有的味道、欣賞黑白照片的豐富階調、拍黑白感覺是藝術層次較高、黑白比彩色更寫實、黑白接近抽象、很多大師作品都是黑白 …… 等等。

本文沒打算探討上述理由的是非對錯,因為無論結論是甚麼,也不會影響到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的存在價值。然而人們對黑白攝影的觀點與取向,又確實影響着不同的攝影類型,當中尤其以紀實攝影最為明顯。若說自從彩色攝影面世以來,最能堅守黑白陣地的是紀實攝影,相信不會有太多人反對。很多人認為街拍不用黑白,便不夠紀實。作為「無定向」攝影人,紀實攝影亦是筆者喜愛的題材之一。也正因為受到這種「黑白紀實」的「主流見解」所影響,街拍作品都是彩色居多,── 沒搞錯,是彩色居多。理由當然離不開自己的包拗頸作風:我就不信街拍不能以彩色演繹!

然而執迷無須不悟,即使是如何的執拗,也拗不過自己的感覺。說的不是照片賦予觀者的感覺,而是在拍攝過程中,自己所感受到的那種肆無忌憚的解放。── 因為只要有了以黑白演繹的意圖,便意識到「着數」會隨之而來。

首先,無須在意各種紛雜色彩的干擾,畫面將會只有黑、白、灰。

dcf-travel-img-32791

其次,曝光可以更隨意,後製調節不太擔心色彩的牽絆,還可以利用色彩來改善反差。

dcf-travel-img-32792

再者,不必介懷動用高ISO會出現粗糙微粒,森山大道的作品不也是這樣的嗎?

dcf-travel-img-32793

還有,不必計較太多技術上的對錯,可以專心一意地發掘內容。

dcf-travel-img-32794


毫無疑問,這些都只是拍攝過程中的心理因素,感光元件留住的依然是彩色影像,與拍攝彩色照片時無異,黑白演繹只是成像之後的選擇。然而,正是這心理上的少許分別,卻能讓自己拍攝時更專注於取材,更沒顧慮地釋放快門,因此而得到的,往往是可以實際察覺得到的成果。

dcf-travel-img-32795

dcf-travel-img-32802

dcf-travel-img-33314

dcf-travel-img-32803

dcf-travel-img-32799


拍攝黑白無疑有着不少誘人的好處,然而話得說回來,又不見得要為此而放棄彩色。須知 unplugged 黑白固然動人,彩色又何嘗不是感情豐富?

總而言之,不要因為別人黑白,自己也要黑白;不要為了黑白而拍攝黑白就是了!

dcf-travel-img-32800

 

 

星期六, 8月 11, 2018

現場光亮度控制 @ 閃光燈小實驗

 一支閃光燈,可以做些甚麼?

「正常」答案相信大致離不開照亮主體、勾勒輪廓、補光、營造光影氣氛、創造特殊光效等等。然而,經過開辦連串不同的閃燈相關課程之後,筆者發覺閃燈最能照亮的,竟然是初學者在攝影知識及技術上的不足之處。

隨着科技進步加上攝影普及,只要有時間肯努力多拍攝,加上擁有的器材有番咁上下,習攝影一年半載,所謂山大斬埋有柴,偶有佳作絕對不難。然而,這對於閃燈攝影似乎並不適合。關鍵在於「見」與「建」的分別。

初習攝影,一般都會從現場光拍攝 (existing lighting) 起步。現場光是可見的,只要見到景靚,適合,以現今的相機功能而言,為景物留個像樣的記錄的確不難。可是,閃光燈攝影在拍攝之前,光影效果不單只沒法眼見,更需要由攝影師自己建構出來。燈朝那裡打?光量調多強?反光板怎樣配合?光色如何配搭?…… 一句話:佈光食自己。 因為現場光線不理想而拍得不夠好,攝影師非戰之罪;閃燈攝影佈光出問題,唔關你事關邊個事?

正因如此,以閃光燈拍攝,對攝影原理的認知會有較高的要求。而缺乏理論基礎,攝影知識一知半解,正是初學者掌握閃燈拍攝技術的一大障礙。

然而克服障礙並不太難,最佳的方法莫如做實驗。只要透過適當設計的簡單小實驗,便可以對多種閃燈攝影的基本原理有透徹的了解。坐言起行,就以現場光與閃燈光的比例控制為題,先來一個。

且慢!為甚麼要控制現場光與閃燈光的比例?

就是為了拍出不同的現場氣氛嘛!

dcf-travel-img-32585


實驗之前,先看看閃燈光與現場光有甚麼分別。

閃光燈閃光的時間非常短促,一般相機可以做到1/200秒的閃燈同步,這意味着閃燈閃光的時間少於1/200秒。換言之,在全黑的環境中用閃燈拍攝,即使把快門速度減慢至1秒,甚至10秒,拍出的結果和以1/200 秒所拍出的沒有分別。因為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,無論快門打開多久,除了閃光燈閃亮的短暫瞬間,其餘的時間都沒有光線令感光元件曝光。然而對現場光而言,快門打開10秒所攝取的光量,卻會是打開1 秒的10倍。相同的快門速度改變,感光元件對兩種光源的反應不盡相同,這使到以閃燈拍攝時,改變光圏控制曝光,與改變快門來控制曝光會得出不同的結果。

例如將光圏由f/8逐級收細至f/22,由於閃燈光與現場光的攝進量同時減少,結果令影像整體變暗,如下圖。這相信是初學者﹝只要知道甚麼是光圏﹞也可預期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32586
▲ ISO 200;快門1/160秒;閃燈輸出 1/16
光圏f/8、f/11、f/16、f/22拍攝所得的結果。


可是,若然將快門速度提升一倍,例如由1/100秒加快到1/200秒,攝取的現場光便會被削減一半,然而閃光燈由於其作用時間本來就少於1/200秒,亮度貢獻不會因快門速度不同而有所改變,因此得出的結果是主體的曝光基本不變,而背景的亮度卻明顯變暗。

明冇?唔明?唔緊要,做實驗。以下五幅照片說明實驗步驟。

dcf-travel-img-32587
▲先不用閃燈拍一幅。
ISO 200;光圏f/13;快門1/30秒。
逆光關係,主體近乎剪影,背景亮度中等。

dcf-travel-img-32588
▲加上閃燈,以1/8功率輸出照亮主體。
仍用 ISO 200;光圏f/13;快門1/30秒。
之後三幅各依次調快一級快門,其他不變。

dcf-travel-img-32589
▲ 閃燈1/8輸出; ISO 200;光圏f/13;快門1/60秒。

dcf-travel-img-32590
▲ 閃燈1/8輸出; ISO 200;光圏f/13;快門1/125秒。

dcf-travel-img-32591
▲ 閃燈1/8輸出; ISO 200;光圏f/13;快門1/250秒。


從以上實驗結果可見,快門速度愈慢,現場光佔的比例就愈高;快門速度愈快,現場光佔的比例愈少。至1/250秒時,背景已差不多完全黑暗了。利用這個原理,適當地調快快門,用閃燈保持主體恰當曝光的同時,刻意讓其他部份減少曝光,便達至所謂壓光的效果。

壓光,就是如此簡單!小實驗,也不難。不妨一試。

擱筆前作點補充。為取得較明顯的效果,做這實驗時儘量避免閃光燈照亮主體以外的其他部份。以上的示範就是把Snoopy放近窗邊,外面就是老遠的建築物,閃燈光當然不會構成任何影嚮。此外還要一提,TTL閃光會受自動測光影響,因此必須使用手動控制閃光輸出強度。閃燈品種方面倒沒要求,相機內置的也可以了。

思考題:
光圏、快門、閃燈亮度都不變,只改變 ISO,結果又會如何?


相關文章 -
為櫃桶底的閃光燈平反
平方反比乜傢伙 @ 閃光燈小實驗
平方反比整色水 @ 閃光燈小實驗
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