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月 26, 2013

攝影構圖漫話 # 5 — 遺忘色調

被遺忘了的色調
 
何謂色調?大致而言,色調就是照片透過明暗與色彩展現出來的主調。色調對於照片的重要性,絕不遜於替照片架設幾何結構的點、線、面。事實上,誰不曉得分光暗,辨色彩?相比幾何結構,色調更為人所熟悉:火紅的落日、幽暗的月夜、一身雪白的新娘子,於漆黑中踽踽獨行的拾荒者 ……。在這些畫面之中,能有效地牽動觀者情緒的,正是色調。

既然色調對構圖效果舉足輕重,為何竟然會被拒諸門外呢?回答這問題之前,先探討攝影構圖的特徴。

不同類型的平面藝術,由於創作時使用的物 料與工具有別,因而慣用的表達手法各有不同,反映於構圖上,便有各自的特徴。就以攝影與繪畫比較,攝影中的各種鏡頭效果,例如景深、長焦鏡的壓迫透視、廣角鏡的誇張透視等等,在繪畫中都是少有的,——在攝影出現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。然而,造成攝影與繪畫在構圖上最大分別的並非鏡頭,而是快門;其分別並不體現於結果,而是體現於過程。快門將攝影構圖過程明確地分為兩個階段:按下快門之前,與按下快門之後; 為方便討論,不妨稱之為攝前構圖和攝後構圖。在攝前構圖階段,色調處理基本上只可以透過增減曝光、使用濾光鏡,或燈光佈置;而在攝後階段,則無論是透過暗 房技術或編修軟件,都可在以對色調作出多方面、大幅度的調節。

色調處理在攝前構圖階段的限制,為它在構圖中被忽略埋下了伏筆。然而,最終導至色調被遺忘,則應歸咎於攝影科技對構圖過程所產生的影響。

早於攝影並未普及的年代,攝影師大都是取景、拍攝、沖印、剪裁一手包辦。攝影師所參與的構圖過程是完整的,因此,無論是攝前構圖還是攝後構圖,都得到應有的 重視。但隨著彩色攝影面世,由於彩色照片的沖印技術比黑白照片來得複雜,拍攝與沖印的分工因而愈見明顯,更多的人只專注於拍攝,將沖印編修假手於人。但即 使如此,對較認真的拍友來說,由於最後成品依然被稱為作品,代表着自己的演繹,所以在照片公諸於世之前,還是要通過「自我審查」,確保「過得人,過得自 己」,因此攝後構圖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。不過,到了七、八十年代,自動曝光技術趨於成熟,儍瓜機興起,沖印技術急速發展,攝影昂然步進了「3R一 小時快速沖印」的輝煌時代。至此,攝影可說是完全擺脫了攝影愛好者的羈絆,成為眾人皆曉的——拍照。對絕大部份的人—當中包括不少自認對攝影有所追求的拍 友—來說,構圖過程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已經完結了;往後的,就交由沖印店去辦,好壞也不管了!實際上也管不了!

所有構圖處理都必須在按下快門之前完成,這無疑是將構圖與取景劃上了等號。正是如此這般的一劃,便將攝後構圖劃走了,連帶在構圖中擔當重要角色的色調,也被一併劃出了構圖以外!

然而世事多變,不乏峰迴路轉。曾幾何時攝影科技使人忽視攝後構圖,數十年後,時移勢易,攝後構圖又因為攝影科技而重獲新生。——攝影數碼化,為攝後 構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;構圖過程,又再度延伸到按下快門之後。今時今日,攝後編修已經成為不少拍友的規定動作。作為照片與觀眾會面之前的重要工 序,若然編修不理會構圖,構圖不包括色調,那豈不是太不明智,甚至是有點兒OUT了嗎?


在攝後構圖階段改變色調,確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。拍攝造詣高超但忽略攝後構圖,是浪費天才;拍攝時不考慮攝後構圖,將會浪費不少可造之材!


未作色調處理的原圖。當時是考慮到左方較亮的雲層配合前景,在後製時應該可以有所發揮,所以把它拍下來。


【待續】

星期二, 1月 15, 2013

攝影構圖漫話 # 4 — 圖的構成

前文提及,有關攝影構圖的討論中法則充斥,打破法則有若家常便飯,棄用三分法改用對稱法,也被視為打破法則。奇怪的是,為何棄用正常白平衡改用偏藍色調,卻不獲同等看待?

「因為說的只是色調嘛!」

「色調不屬於構圖嗎?」

「色調 …… 屬於構圖嗎?」

問得好!將被攝主體放於畫面不同的位置是構圖技巧,眾人皆知;改變照片的色調,又是否構圖技巧的一種呢?

尋求答案,方法一:統計法。動用Google在網上搜尋「構圖法則」,選取十篇相關的文章,然後點算當中介紹的「法則」有多少關乎色調。結果是 —— 零!

這結果是意料之內,因為印象中攝影構圖文章談論最多的只是點、線、面。點,就是主體位置,雖然相關「法則」不多,來來去去不是黃金分割(或其近親)便是中央,但地位重要,是必選項目。線,就是線條。線條相關的名目頗多,隨手可以列出的有:對角線、斜線、垂直線、水平線、引導線、隱蔵線、S形、L形、T形、X形、十字形 ……。至於面,則分為兩種,一種是幾何圖形,主要是三角形和圓形;另一種是畫面分割方式:垂直、水平、二分、三分 ……。點、線、面、黃金分割,驟眼看來,似數學論文多於攝影文章!無論如何,色調不在討論之列。

尋求答案,方法二:查字典。根據英文字典解釋的大意,composition is a putting together of a whole,意思是將不同的東西組合成為一個整體。請留意,是整體。事實上,我們交英文科composition功課時,都會交出整篇文章,大概不會只交大綱吧?因此,照片的構圖應該是對整個畫面而言,關心的不是只圖的結構,而是「圖的構成」,是整個畫面的構成方式。若用平面美學的術語描述,就是畫面中全部造型因素的總和。

若然構圖是「圖的構成」,那麼畫面中呈現的點、線、面,只是構圖的一部份;主體、陪體,也是構圖的一部份;主體、陪體以外的空間,也是構圖的一部份;前景、背景、色彩、明暗,全部都是構圖的一部份。總之,畫面所有的造型因素,以至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,都是構圖的內容。這亦表示攝影構圖並不局限於按下下快門之前的取景,而應該包括成像之後的剪裁、編修等一系列的造型因素處理。

不同的尋求答案方法,得出不同的結果。哪個對?哪個錯?筆者年少求學時曾經鍾情數學,對幾何圖形略有偏愛,然而更欣賞數學中的邏輯嚴謹,定義明確。難得身為版主,獨裁有理,一於按字典中的定義「釋法」:色調,屬於構圖。




同樣的原始影像,三種不同的色調處理。屬優屬劣,見仁見智,卻無碍於展示出色調是構圖 — 圖的整體構成 — 的一部份。

【待續】


星期日, 1月 06, 2013

攝影構圖漫話 # 3 — 法則偽術

打破法則的偽術

筆者之見,如上文所述的改變色調,不應該被尊稱為打破法則。首先,假如保持正常白平衡不是法則,改變色調當然沒有打破任何法則。但即使它算得上是法則,改變色調,其實也沒有將它打破。因為那只是棄用「看起來較自然」的「白平衡法則」,而改用「令人感覺淒冷」和「有較強戲劇性」的「偏藍法則」而已。這就如某人有兩件款式不同的外衣,同一件穿了好幾天後,改穿另一件,並不表示他多了一件新外衣。真正的打破法則,或多或少要增添一些本來沒有的東西。

「打破法則」與「改用法則」,本質上有顯著分別,但不知為何在攝影討論中卻經常混為一談。日前網友傳來一個專門討論Break the ‘Rules’ of Photography(打破攝影法則)的網頁連結。當中有討論Break the Rule of Thirds(打破三分法則)的,打開一看,示範照片是一幅以對稱法演繹的公路場景,即頗常見的,一條從近到遠至看不到盡頭的公路場景。假如這是打破法則,那是不是可以反過來,找一幅俯拾皆是的三分法示範照,然後對應寫一篇 Break the Rule of Symmetry(打破對稱法則)呢?

看罷該文,再看網頁大標題,竟然有所發現:原來標題中Rules一字被括上了引號。這倒是非常明智的舉措。

法則一詞在攝影中常被濫用,其中關乎構圖者尤甚,差不多凡是應用起來有效的方法,都被升格為法則,「法則」幾乎變成了「方法」的同義詞。於是,建議變了規定,指引成為法律,結果是:攝影新手對著大堆的法則無所適從;老手們卻是無時無刻地以身試法,由朝到晚「打破法則」!

幸而,要擺脫這境況無需出動「人大釋法」,只要根據「立法原意」,將「法則」還原為「方法」便可以了。但願從今以後,大家不用再花氣力去「打破法則」了。三分法就是將畫面分為三等份的構圖方法,對稱法就是將畫面上的形體作對稱安排的方法;各施各法,悉隨專便。

食咖哩魚蛋有很多方法;用竹籤,用叉,用手都可以,毋須「打破法則」。

採用對稱法構圖,並沒有打破黃金分割法則;斜線構圖,沒有打破水平線法則;又直又曲的線條,沒有打破曲線或直線法則;偏暗的曝光,沒有打破正常曝光法則;…… 賣電器的賺錢豐澤,也沒有打破賣體育用品搵食的馬拉松法則 ……

【待續】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