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3月 08, 2024

春城飛花到人間

 「曾經滄海難為水」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九唔搭八的兩句,其實都與賞花相關,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。

dcf-travel-img-49358

曾幾何時,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,短短一段黃花隧道,導致萬人空巷。然而不知是因為日久失修還是水土不服,總之是好景不常,過去幾年的花開狀況,就是強差人意。加上近年黃花風鈴落戶各區各處,更甚者,機場風鈴徑橫空出世,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,南昌黃花的吸引力,不復當年。

dcf-travel-img-49359

dcf-travel-img-49360

然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當你以為本地春花栽種普及化,規模盛事化之際,疫情後的北上風潮,反過來將內地各處的春花景觀,透過社交媒體送到了南方。一比之下,本地的盛放空前,頓然變作滄海一粟。

dcf-travel-img-49430

dcf-travel-img-49431

dcf-travel-img-49432

正因如此,小弟今年在本地拍花,完全放棄了要拍出繁花璀璨的痴心妄想,老老實實,專心一致地尋找、欣賞、演繹那些近在眼前,獨步單方的春花美態。

dcf-travel-img-49364

到了南昌公園,環顧四週,只見黃花風鈴開得不慍不火,慶幸剛才即使已踏出家門,也回身將 24~120mm 半天涯鏡也帶上。

天色不陰不晴,空氣糊里糊塗的摻雜了春霧與煙霞,白皚皚的覆蓋着整個公園,以及外圍一帶。相比其他地區的黃花風鈴,這裡的算得上是老資格。高大的樹幹,彎彎曲曲的有幾分老氣橫秋,從草坪開始往上爬,爬到半空高處,大概是氣力不繼吧,便胡亂地把樹梢,連同掛在枝頭的黃花往下撒。於是乎,淡白的天空像畫布,散佈了炭筆似的深灰色筆觸,由粗到幼,又細又長。筆劃所至,朦朦朧朧地透着遠方的高樓大廈。一下子,便領略到黃花風鈴的心意:她是要把春色送到人間!

dcf-travel-img-49365

半天涯鏡頭的廣角焦距,把構成這天地人間的元素納入畫面變得輕而易舉。而靈活的變焦能力,又為適可而止地框取畫面提供了不少方便。須知道,類似的拍攝方法,可說是既不需技術,又需要技術。不需技術,因為就只是簡單的手持直拍,不搞花巧,甚麼重曝搖鏡等畫意持技,一概按下不表。而需要的技術,主要就是如何運用不同焦距,來達至所需表現的透視效果,以及因材制宜,根據風鈴樹的形態,配合周圍景物,從而設計,以至建構出既好看,又能表現主題的畫面。

dcf-travel-img-49366

明顯地,這拍法很適合那些對影像傳情有所要求的懶人,小弟正好是其中一位。

dcf-travel-img-49367

擱筆前少少補充。本文詞句亂用,似是而非,小朋友閱讀時最好有家長指引。

 



星期二, 2月 13, 2024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

dcf-travel-img-49162

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長水遠前往拍攝的動機。須知道,城門河就在小弟居所附近呀!隨着歲晚將近,河邊花圃之上,本來光秃秃的枯枝,漸露零星落索的幾點粉紅。Bravo!買大開大!

dcf-travel-img-49163

dcf-travel-img-49164

dcf-travel-img-49165

dcf-travel-img-49166

這河畔春櫻,已拍了好幾年,以往大都採用仿水墨的畫意方式演繹。幾個主要原因。首先是這裡的櫻花既不高大也不密集,不可能拍出日韓櫻花常見的大堆頭璀璨。其次是栽種位置,靠河的一邊空空如也,另外的一邊則是高樓大廈,環顧四周,也沒太多適宜入鏡的好配襯。水墨畫意演繹,着重花卉本身的線條造型,外圍配襯存在與否並不重要。還有第三個原因,那就是個人偏好,喜歡水墨作品的色彩簡潔,充滿着線條美。

dcf-travel-img-49167

dcf-travel-img-49168

dcf-travel-img-49169

dcf-travel-img-49170

dcf-travel-img-49171

dcf-travel-img-49172

dcf-travel-img-49173

dcf-travel-img-49174

然而水墨演繹,並非任何情況都拍攝得好,多雲天陰才是最佳時機。遇上艷陽高照的晴天,光照硬、對比強、天空蔚藍、色彩鮮艷,就不容易拍出水墨韻味。事實上,除了光照條件,不同的花開狀態,不同的環境狀況,都會影響到拍攝演繹。如此一來,當遇上天氣不似預期,又或者任何拍攝條件的不適宜,為了不用白走一趟,為了不用改天再拍,懶如小弟的也被迫勤力起來,積極運用平生所學,不拘一格取景拍攝,務求有所收穫。 

dcf-travel-img-49175

dcf-travel-img-49176

dcf-travel-img-49177

拍攝幾株櫻花,運用平生所學,當然有點誇張,用上好些基礎知識與技巧,倒是真的。首先在於光線運用,個人偏好絕少運用正光,總覺得景物交待太過清楚,就會少了幾分韻味。而色彩知識方面,由於是戶外拍攝,亦非自家搭建場景,色彩的存在難以控制,因此更多是應用於後期編修。而最需要法寶盡出的,在於取景構圖。法寶是甚麼?美學原則是也。( 關於「美學原則」的簡介及應用,請參閱小弟拙文《構圖調節推桿 @ 漫話攝影構圖 (7)》及文末所列其他相關文章。)

dcf-travel-img-49178

dcf-travel-img-49179

dcf-travel-img-49180

dcf-travel-img-49181

小弟拍攝花卉,老生常談的構圖法則基本上全都不用,改以平面設計的美學原則作為指引。有別於像三分法那樣的構圖法則,美學原則的應用並非立竿見影,需要花點時間,透過多番實習體會,達至相當程度的理解,才能運用自如。然而掌握之後,絕對是好使好用,大可以將本來平平無奇的一堆枝葉花朵,組織得有紋有路,近乎無中生有。

dcf-travel-img-49182

dcf-travel-img-49183

dcf-travel-img-49184

幾個主要的美學原則之中,應用最多的是對比、比例、均衡。可以這麼說,絕大部份的造型,都是從各色各樣的對比開始建構:主次、遠近、虛實、輕重、疏密、深淺 ……。有了對比的存在,就需要考慮對比雙方佔據的比例,從而令畫面呈現出所需的均衡。選擇對比、調節比例,取得均衡。這拍攝花卉的基本流程,順理成章,簡單非常。

dcf-travel-img-49185

dcf-travel-img-49186

dcf-travel-img-49187

因為簡單,所以易用;因為簡單,可以萬用。喬木花卉枝桿形態多變,拍攝講究佈局造型,是絕佳的美學原則應用教材,城門河畔的櫻花盛放在即,有興趣者不妨一試。

 





星期日, 1月 21, 2024

當心中的一切隨光

著名的地標不易拍。困難之處,在於同樣的地點,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?因此,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,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。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,大概思考了半分鐘。

dcf-travel-img-49092

曾經在某篇拙文中介紹過國內攝影家趙嘉的以下一段文字:

「一到目的地,我會立刻工作嗎?不,絕對不會立刻開始工作。我會立刻跑到當地最大的圖書市場去,看看有什麼好的攝影集,買下來看看。了解別人怎麼拍的很重要,尤其是要研究國外頂級攝影家們是怎麼處理的。學習的收穫是:一旦知道別人怎麼拍的,你就千萬不要也那麼拍!攝影就是這樣,對於拍攝的內容你不僅要在觀點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,還要在攝影語言的運用上和其他人不同。如果在取景器裡看到在其他攝影集似曾相識的畫面,我就不會按下快門。」
── 《兵書十二卷攝影器材與技術》第十卷 旅游攝影師的秘

很認同,以至非常喜歡這段文字,因為完全符合小弟於拍攝上的包拗頸風格。

dcf-travel-img-49093

dcf-travel-img-49094

dcf-travel-img-49095

既然如此,也就照辦煮碗,上網搜尋看看別人拍的印度廟,反其道而行,不就成了吧?然而問題來了,像這樣的半紅不黑,旅遊發展局隻字不提,只是在某些圏子裡略具名氣的景點,網上圖片,大都偏重於記錄、描述性質,難言有甚麼法道。若以此為參考,從中尋找出一個拍攝演繹的方向,即使並非不着邊際,也頗花功夫。須知小弟是個懶人,要如此認真的準備,實在有違本性。再者,即使整理出一點頭緒,某個構思,到時還是需要通過天時地利的關口。既然如此,一切從簡,兩個原則:一、不強調建築設計;二、充份注入光影。其餘的隨機應變,即興發揮。正因為原則如此簡單,所以只需半分鐘的思考,隨即確立。

dcf-travel-img-49096

dcf-travel-img-49097

dcf-travel-img-49098

拍攝外形設計獨特,兼具相當水準的建築物,很容易獲得成功感。理由簡單,因為建築物本身已提供了一定的創意,以及美的元素。然而問題正在於此。面對這類型的建築,一不留神,拍到的只是別人的創意,別人的美。照片沒錯是自己拍,然而卻稱不上作品。由此可見,小弟以上訂立的拍攝原則雖然簡單,卻極具針對性。建築物,以及其外型設計,是客觀存在,避不了。過分描述,就會流於複製。若只是適可而止的運用,並且注入當下變幻無定的光影效果,卻有可能在原有的建築設計基礎上,尋找到廣闊的創作空間。

dcf-travel-img-49099

dcf-travel-img-49100

dcf-travel-img-49101

dcf-travel-img-49107

既曰創作空間,當然可以注入更多的元素。不作前設,因地制宜,因材施拍,是懶人常用的招數。環境,荒郊般的外圍,近在咫尺的屋邨,既有特色,亦有寓意,或可引發天、地、神、人的聯想,也不乏滄桑唏噓的意味。意像,俯仰皆是。廟內,地面,陽光中的枯葉;半空,懸掛着的神器;高處,牆壁上的流漬、散着金光的天窗及投影。廟外,破敗長廊鏽蝕的角落,荒草叢中孤零零的小白花 ……。

dcf-travel-img-49102

dcf-travel-img-49103

dcf-travel-img-49104

dcf-travel-img-49105

dcf-travel-img-49106

創作空間是廣闊的,元素選擇是多樣的,拍攝的取向,卻是一脈相承,當時的想法,就是要讓每個畫面都「感光」,── 感受到光。為何如此?可能是因為小弟基本上沒有宗教信仰,直覺上,宇宙間可與神比擬的,就只有光。要拍出神廟的神緒,就需要光。只要心中有光。追隨着光,便有機會把畫面拍得美,拍得有意思。

 

春城飛花到人間

  「曾經滄海難為水」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九唔搭八的兩句,其實都與賞花相關,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。 曾幾何時,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,短短一段黃花隧道,導致萬人空巷。然而不知是因為日久失修還是水土不服,總之是好景不常,過去幾年的花開狀況,就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