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2月 20, 2019

割席不成再行騙,楓香林內覓新篇

 在香港,每年到了十二月中旬,好攝之徒的社交媒體版面,總會充斥着來自四面八方,關於大棠楓香的消息;既有圖,亦有文。就其內容簡單歸納,大致而言,圖,多是騙人的,文,才是真心話。照片,百中選一,竭盡所能展現楓香之美;文字,洋洋灑灑,毫不留情狠批楓情之劣。

dcf-travel-img-37349

dcf-travel-img-37340

事實上,近幾年大棠的楓香狀態,似有每下愈況之趨勢。在此情況下,絕大部份流傳於世的紅葉美態,若非出自騙術超群的攝影高手,便是多得先進手機的超凡智慧。 有見及此,小弟去年便寫了《鏽色可餐,Art呃難分 ─ 楓香林內的反思》一文,以警世人。而今年,更決意以身作則,誓與騙術割席,十二月的拍攝日程雖不緊密,卻沒有為楓香二字留下空間。

只是沒料到,決意之脆弱,原來比被北風乾透的落葉更甚,日前早上灑下的幾陣微雨,便足以令小弟再度加入騙子行列。

dcf-travel-img-37348

dcf-travel-img-37341

綿綿細雨之所以能夠改變主意,首先是因為之前從未拍過雨中的大棠紅葉。記得曾在城門水塘拍過被雨水濕透的楓香,亮晶晶的紅葉,嬌艷欲滴,令人難以抗拒。雖然根據天氣預測,稍後雨勢未必持續,然而陰晦的天色,亦不無好處。一來遊人或許較少,二來,正切合小弟的包拗頸心態,── 人家都說天色明朗逆光拍攝最漂亮,我就不信天色晦暗拍不出好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37342

dcf-travel-img-37343

到埗大棠楓香林,乾枯的紅葉找不到任何曾被雨水濕潤的痕跡。遊人之眾多,使人懷疑近日本港旅遊業遭受重創之說。驅使遠道而來的三大拍攝動機,即時剔除兩項,僅餘可以滿足包拗頸心態的晦暗天色。

然而,陰晦天拍攝楓香已非首次,加上這楓香林的景觀,多來幾遍,已覺熟口熟面,若要拗頸之餘,亦不流於了無新意,就得求變。客觀條件改不了,唯有改變拍攝取向:往年近攝葉子為主,今年較多捨近圖遠;往年間中仿效水墨技法,今年完全杜絕;往年着意尋找紅葉,今年不拘顏色;往年重曝手法只是偶一為之,今年用不釋手 ……。總而言之,既然未能與騙術割席,就嘗試與過往的拍攝習慣說不吧!

dcf-travel-img-37344

dcf-travel-img-37345

dcf-travel-img-37346

dcf-travel-img-37347

拍攝習慣的改變,表面看相當簡單,那不就是放棄以往慣用的手法而已。然而改變手法,並非一下子便能拍出預期的效果,要成功,很多時需要多番嘗試掌握。過程之中,往往會因為效果未能如意而有所懷疑,於是,不知不覺間又會重施故技,跳不出原來的框框。因此,若要從拍攝中尋求突破,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改變,審美觀念的相應配合更是關鍵。須知道,拍攝技術只是用來表現所追求的「美」的手段,若連心目中要表現的「美」是甚麼也搞不清楚,又豈能拿捏技術的分寸?然而,這正是不少業餘攝影人所忽略的地方。靚相從來沒標準,如何避免不斷的重蹈覆轍,又或者方向無定的只是模仿抄襲、拾人牙慧,讓自己摸索出個人的風格路向,當是愛攝之徒又一永恆的課題。


相關文章 -
鏽色可餐,Art 呃難分 ─ 楓香林內的反思
楓香四韻 @ 大棠紅葉 2017 (1)
色即是楓,楓即是色 — 大棠楓香色彩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