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0月 06, 2017

白馬非馬,人物非人 @ 街頭隨拍

 街頭攝影以人物作為題材居多,相信偏向寫實是主要的原因。需知道,假若不是刻意偽裝,一個人的容貌、衣着、行為舉止,最能反映其生活狀況,以至社會及經濟背景。加上人物的喜怒哀樂溢於言表,可說是語言文字以外最直接的表達。然而另一方面,人物拍攝,又似乎使到不少人卻步於街拍。

dcf-travel-img-29296


隨街拍攝陌生人是困難的,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都抗拒被攝。因此,坊間分享街拍經驗的文章,除了講述相關的攝影技巧之外,可能更多的篇幅是教你如何偷拍,將自己隱形,又或者被發現後如何化解等等。事實上,拍攝陌生人,攝影師往往要冒上一定的風險,筆者就有過被要求拆菲林的經驗。

dcf-travel-img-29297


然而拆菲林事件並沒有令筆者留下太大的心理陰影,往後還是街拍依然。直至某年某天,在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,作者闡述了強行將陌生人攝入鏡頭的冒犯性,更將攝影師與被攝者比喻為獵人與獵物,認為「獵人」無所不用其極地將「獵物」「射殺」於鏡頭之下,是妄顧他人的感受。這一番言論,與記憶中一些被攝者心有不甘的眼神產生化學作用,多少改變了筆者對人物拍攝的想法。見諸實踐之上,首先是大幅減少「兜口兜面」拍完即閃的拍攝方式。

dcf-travel-img-29298

拍攝窮途潦倒的人物,是社會陰暗面的直接描寫,因而是紀實攝影常見的題材。但對被攝者而言,這樣的描寫或許是太過直接。改用黑白處理,可會感覺間接一點?

其實,近距離拍攝人物也不一定構成冒犯,因為可以透過與被攝者溝通,取得對方的認可及信任才進行拍攝。這方法絕對行之有效,雖然也有不少局限。首先,並非人人都樂意與陌生人溝通,你的拍攝動機不一定會被接受。其次是相當現實的資源問題:時間。隨便的一個場景,一段攀談,花上大半小時不足為奇。不過,就筆者經驗所得,與被攝者的誠意交談,除了幾幅照片之外,總會有另一番的得着。至於這種有一定程度介入的拍攝方式,是否符合「街拍,」的定義,則是見仁見智。

dcf-travel-img-29299

與街市中售賣婚嫁喜慶用品超過半世紀的蓮姐閒聊幾句。她提及子女學業事業俱佳,並相信是向來樂善好施的回報。言談間,喜悅滿足之情溢於言表。之後其丈夫接力細數當年寫作喜慶對聯的逸事,話匣子打開停不了。聆聽了幾個故事之後,筆者表明因要趕時間,改日求教。他的回應頗妙,充份體現其為人友善健談。他說:再講埋呢一個先。

我看看手錶,再多聽了一個故事。

無論如何,基於以上種種原因,在最近幾次油麻地快閃隨拍之中,筆者的人物拍攝,大都以保持距離,又或者側寫的方式來處理。照片所記錄的,不是此時此刻此地此人做此事,而是在這地方,曾經有類似這樣的人,做類似這樣的事情。表現的,更多是當時人物身處的環境氛圍,以及筆者自己的感覺。於是,鏡頭下的人物,像徵意義多於實在的個體。反映於照片中,就是人物細小、剪影、失焦、靠邊站、遮遮掩掩 ……;他們只是景物的一部份。離開了景物,人就只是一個人,哭與笑都只是表情,唯有將景物也攝進照片,人物才算完整。這「人物非人」的觀點,頗有點「白馬非馬」的味道;讚同的,認為是思辯;不讚同的,認為是詭辯。不管是思辯還是詭辯,我的街頭人物照就是如此這般的拍下來。
(註:「白馬非馬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著名辯題,相關內容有勞讀者自行上網搜尋,在此不贅。)

dcf-travel-img-29300

dcf-travel-img-29301

dcf-travel-img-29302

dcf-travel-img-29303

dcf-travel-img-29304

dcf-travel-img-29305


也許是因為這「人物」的觀念,總覺得照片需要用上色彩,「人物」才描寫得透徹。理由是物件的色彩,比人豐富得多。因此,雖然知道黑白照片有其獨到的聚焦主題能力,即使明白黑白照片可以輕易排除雜亂顏色的干擾,儘管了解數碼影像彩色轉黑白只是舉手之勞,筆者的街頭隨拍人物,仍是以彩色演繹為主。

dcf-travel-img-29306

dcf-travel-img-29307

dcf-travel-img-29308

dcf-travel-img-29309


街頭人物攝影之所以吸引,人與景之間的互相烘托,是重要原因。相比景物,人物的變化更多,更難以預期,更難以捕捉。正因如此,當中的偶然,箇中的巧合,能賦與照片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。為避免錯過人物與景物碰撞的瞬間,攝影師既要開放思緒讓聯想翔飛,又要集中精神把握時機;矛盾的精神狀態,可正是好此道者所追求的境界?

dcf-travel-img-29310

dcf-travel-img-29311

dcf-travel-img-29312

dcf-travel-img-29313

dcf-travel-img-29314

dcf-travel-img-29408


不少人認為,相比舊區,新發展的社區總是少了一份人情味。這一點,只要拿着相機到新區與舊區各拍一趟街頭人物,便可以驗證。箇中原因不難理解:在老舊的社區中,街道,是人們蝸居的延伸。其實,新區少了的何只是人情味。新市鎮的建築設計,充滿掩飾與偽裝,總愛把一些認為是不光彩的東西收收埋埋。只可惜,如此一收,就連舊區的光彩,也被埋沒了!且看隨後的油麻地舊區探索,是否還會有更多的「發現」與各位讀者分享。  

dcf-travel-img-29357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