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2月 28, 2022

構圖簡單複雜簡單化

構圖這東西,有時好像很簡單,有時又似乎很複雜;有時看似很複雜,其實原來又很簡單。

此話何解?何以見得?就以視線引導為例吧。不少談構圖的會將視線引導簡化為線條引導視線。那就是令視線跟着畫面中呈現的線條走;線條引向主體,視線也因而被引向主體。這樣,不是很簡單嗎?

其實這只是方法之一,要引導視線,仍有不少其他方法。例如常說的框式構圖,利用一個框,令觀者將視線聚焦於框內,不也是一種視引導的方法嗎?更簡單的,選用直幅橫幅,其實也同樣是引導視線的手段。

還要更為複雜的例子嗎?也沒問題。一般談及視線引導,大部份所指的,都是將觀者視線引導到某個主體之上;最佳效果是準確、明白、不含糊。然而有否想過,分散觀者注意力,好讓他們的視線在畫面遊走? 拒絕一目了然,其實同樣可以是一種引導。如此一來,單就視線引導一項,便可以因應要求達至的不同效果,採取不同的方法,從而衍生出眾多的構圖招式。然而複雜程度不止於此,因為實際拍攝之時,通常還需要多招齊發。不妨就以日前在沙田城門河邊拍攝的一幅富士櫻為例,描述一下取景構圖的思考過程。

dcf-travel-img-44989

這其實是當時即場為對着富士櫻不知如何入手的同學,發掘出來的一個示範單位。當時找到了這個拍攝角度,因應櫻花的生長形態,嘗試營造出一種由上而下散落的感覺。那麼,該如何入手?就當時場景簡單分析,這可以透過畫面中枝幹的方向、粗幼變化、花朵的聚散,以至花朵與枝幹的疉合還是離散等等,作出合適的安排,從而在視覺上呈現從右上往左下流動的趨勢,也就是所謂的動勢。

單是如此描述似乎有點不着邊際,因為未有說明何謂合適的安排。具體一點,枝幹方向從右上向左下延伸、上粗下幼、上聚下散、花朵分佈上密下疏、上近下遠、對焦上實下虛等等,都有助呈現所需的動勢。然而除了營造動勢之外,還有其他的考量,主要在於均衡的方面。例如斜着的枝幹該多斜?上方的花朵應多密,下方的該幾疏 ……。這些量度上的判斷,往往正是初學者的一大難點。情況就有如煮餸,多鹽會鹹,少鹽則淡,係人都知,如何適當拿捏,才考功夫。以下選出當日拍攝的三幅照片,嘗試更細緻地說明拍攝當下的思考。

dcf-travel-img-44990
【圖一】

dcf-travel-img-44991
【圖二】

dcf-travel-img-44992
【圖三】

以上各圖中黃、橙、綠三色箭咀標示的,是幾個拍攝時特別關注的位置。先說整體觀感。
【圖一】拍的太近,以致上下兩組枝幹各據一方,加上中間的一堆花朵,形成天下三分,互不相干的局面。右面綠箭咀位置的枝幹延伸太短,上方的亦粗大,欠缺流動。過度聚焦中央的一叢花朵,沒有太多「散」的感覺。
【圖二】整體略向左偏,以致右面稍覺空虛。右下虛化的花朵亦嫌過多碍眼;須知這肯定不是畫面的主要元素。左上黃色箭咀位置露出了一堆清楚的小花,分散了注意力,削弱了由上而下的感覺。
【圖三】黃、綠兩色箭咀標示位置的處理,與前兩圖比較,相對適中。橙色箭咀,關注點在於花朵與枝幹的距離,稍作重疊看來更能展現深度。由於懶用腳架是小弟的風格,拍攝時花了不少力氣,手騰腳震才拍出滿意的疊合程度。三幅之中,這一幅枝幹的鈄度最大,向下流動稍嫌太過急速。
現場拍攝的當然不只三幅。將畫幅題字也加入考慮之後,結果就以本文中第一幅作為首選。

以上的例子,可說是頗為典型,為數不少的作品,拍攝時都經過類似的思考取捨。而這思路,往往還要延續至拍攝之後的相片選擇,以至作品剪裁。

選這照片作為例子的其中一個原因,是當中沒有明確的主體。畫面的表現,是重意多於重形;上述的處理方式,就是以形狀帶出感覺。如此一來,很多平時看似立竿見影的構圖法則,頓然變得都不管用。例子中主要是應用均衡原則,來處理粗幼、疏密、聚散、虛實等幾項對比,以逹至所需的視線引導,以及整體畫面的視覺均衡。簡而言之,離不開基本美學原則的運用 ( 關於美學原則,請參閱文末所列相關拙文 )。因此,這例子也間接說明了學習與運用構圖技巧的兩個重點。先說學。不能只學招式,不學原理。即使不懂武術的人都會知道,學功夫只學招式,必然流於花拳綉腿。再說用。運用的基本原則就是目的、效果、方法,三方面兼顧;明確目的,嘗試不同方法,以期達至最佳的效果。

構圖,驟眼看變化多端,相當複雜。然而萬變不離其宗,只要明白箇中道理,掌握幾個原則手段,一切又會顯得順理成章,相當簡單。

相關文章 -
攝影構圖漫話 # 8 — 構圖解構
紅梅一樹報春來 ─ 五軸挪移取景法
河畔春櫻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