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: 2025

星期一, 9月 29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四、不擇手段】

 上回指出,「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。」聽落幾 OK,然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選擇規律同樣不可奢望心想事成。在場景中選擇規律,在畫面中建立規律,是目的;為求目的,不擇手段,前題只是不損人、不損己、不犯法。

吓!漫無邊際,豈不是又要老鼠拉龜,不知從何入手?

放心,正如規律可以整理、建構,即使手段理論上可以無限的多,實際應用起來,卻不難歸納出幾種好使好用的招式。

第一式,最基本,攝影眼。這不是廢話,也不是溫馨題示,而是鄭重題示。習攝好一段日子,還是不懂得運用攝影眼的大有人在。假如閣下屬於這類拍友,請閣下從此刻開始,每次拍攝都謹記運用你的攝影眼。留意這裡所說的攝影眼,絕非只是攝影高手才會擁有的特殊技能,而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觀景技巧。當中的重點:分散注意力,把自己當作是一部相機。

拍攝主體明確的題材,注意力過度集中於主體,是常見的壞習慣。眼中只有主體,既會忽略可以利用的的陪襯,亦會無視具破壞力的干擾。常聽說「當時睇好靚㗎,可惜影出嚟唔係」,這是因為閣下觀看的方法有別於相機,但拍攝結果卻是來自相機,而不是閣下的眼睛。相機的「眼晴」對景物一視同仁,無分主次。這就是建議把自己當作是相機的原因之一。

既說之一,當然不只於此。相機可以拍出不同曝光的結果,可以用上不同的焦距,可以配上不同的濾鏡,等等。這些都是眼晴難以做到,必須加以想像,這多少要靠上經驗。經驗不足,見識不夠,怎辦?這曾經是個難題,現在卻容易得多,乾脆用相機拍出來看看。閣下未必熟習掌握攝影眼,那卻是相機與生俱來的技能。

既明確目的是尋找規律,亦懂得用相機的觀點去觀察,餘下來的不擇手段,相對顯得手板眼見,以下隨便分享幾招常用的吧。

色不是空

這與「攝影眼」關係密切。數碼影像記錄,沒有實物與色光之分。場景中色光構成的形狀,重要性不輸實物;有時可能比實物更重要。

dcf-travel-img-52147
【圖1】背景藍與黑,是絕佳的陪襯。

dcf-travel-img-52148
【圖2】沒有右面大片深沉的倒影,這畫面成就不了均衡。

dcf-travel-img-52149
【圖3】稱為留白也好,負空間也好,總之空白也是顏色,同樣為畫面貢獻作用。

遮醜藏拙

粗暴,但有效。最常用的是以岸邊欄杆作前景,成本效益超高。拍攝時留意遮檔物的顏色。白色百搭,最好用,灰、黑色也不錯。

dcf-travel-img-52150
【圖4】強化亮感

dcf-travel-img-52151
【圖5】營造夢幻

dcf-travel-img-52152
【圖6】掩蓋雜亂。留意朦朧前景隱約帶點棕色,因為選用了棕色的欄杆。

以少勝多 Less is more

不一定要完整攝入主體。只拍局部往往可以達致以下的效果:一、隱惡揚善,直接略去主體缺點,只拍優點;二、框選範圍少了限制,容易規避多餘景物;三、強化視向引導;四、提供想像空間。以下幾幅紅荷,主體或多或少的刻意突破邊框,加上對角線失焦景物的配合,視向引導效果相當明顯。

dcf-travel-img-52153
【圖7】

dcf-travel-img-52154
【圖8】

dcf-travel-img-52155
【圖9】

不擇手段,招式當然不只於此。招式多,亦意味選擇多,用這不用哪,取決於閣下想要拍出甚麼,一般而言,也就關乎閣下的審美觀點與判斷。這可是更大的一個課題,審美所指的美,並不限於視覺美,當中有更豐富的內容與含義,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討論。

dcf-travel-img-52156

 【 全文完 】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日, 9月 07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三、選擇的選擇】

 上回提到,若然拍攝條件並不理想,要拍出好照片,除了依靠感性直覺之外,還需要理性的選擇、組織、分析,以至判斷。本回集中談談選擇。

選擇,驟聽起來並不複雜,不就是在多於一種選擇的情況下,選出其中一種吧。其實並非如此。以買生果為例,從萌生購買念頭開始,到買到一份四個鴨梨為止,其間可能有一連串不同層次,不同種類的選擇。

一開始,買甚麼生果?未定,睇下先。去邊度睇?街市還是超市。街市?樓下嗰間貴啲的高檔啲,隔離屋邨街市平啲抵食啲。去到屋邨街市,又有幾檔揀。揀咗一檔睇落生果新鮮啲。橙,廿蚊三個;富士蘋果廿蚊四個;同樣四個,鴨梨只需十皮。好!就買鴨梨;又平又爽又清熱。咦?呢檔仲可以俾八達通。

以上過程其實好貼地寫實,絕冇簡單複雜化,只不過平時大家不大在意。

回歸攝影,面對景物,同樣有可能需要作出類似的多層多種選擇。表現線條?表現色彩?強調光感?光照似乎唔夠強勁。特寫,可以嗎?荷花唔夠靚?對焦塊葉,失焦朵花吧。唔係喎,倒影都幾好吖,係咪有少少漣漪好啲? ……

拍攝當下,器材、光線、有風冇風、主角配角 ……,M 種因素,N 種組合,P 種構思,Q 種選擇…。如此情況下,能否作出適當的,以至不落巢臼的選擇,關鍵在於閣下掌握拍攝招式的多寡;招式多,選擇自然更多。

然而選擇並非愈多愈好。選擇太多,會導至選擇困難,選擇不得其法,容易流於亂石投林。荷塘中的景物既多且密也亂,那該如何入手?類似的情況下,小弟取景大都是從尋找規律開始,選擇規律作結。換言之,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

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,以下用幾個亂中求序的例子,說明一下如何尋找,以至營造規律。當中離不開兩個基本方法:一、分區整理;二、尋求統一。

先來【圖1】。荷花並不漂亮,卻非常適用於說明規律如何構成。首先,畫面呈現出明顯的亮度區域;右上暗、中間亮、左下暗。錦上添花,亮度區域劃分與形體分佈大致配合;右上暗區是一堆直斜荷莖,中間亮區是楕圓的浮葉;呈現出統一性。錦上再添花,荷花倒臥的方向,與亮區浮葉的流向吻合,加強了畫面從左上往右下流動的態勢。明暗分區、形狀分佈、流動態勢,畫面中的視覺形體,多方面展現出規律。

dcf-travel-img-52115
【圖1】

看過圖【圖1】,便不難分析【圖2】如何展現規律。貼士:明暗區域、形狀特徵、流動態勢;三者仍是構成畫面規律的要素。

dcf-travel-img-52116
【圖2】

相比前面兩者,【圖3A】形狀上的統一性相對遜色。然而明暗與形體組成的區域,以及斜向流動的態勢同樣有跡可尋 (【圖3B】)。能夠如此絕不出奇,因為這是取景時刻意安排的。縱使我們不能改變場景中被攝物的實際位置,但可以選取適當的取景方法,從而改變它們在畫面中的舖排。

dcf-travel-img-52117
【圖3A】         /         【圖3B】

再看【圖4】。留意的右下方漣漪的存在,完整了一個由左上至右下,以不同形體排列而成的組合;與左下及右上方的形體分佈配合,從而展現出更明顯的規律及態勢。可以告訢大家,這漣漪是拍攝時刻意守候捕捉的,為的就是呈現上述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52118
【圖4】

再來一組【圖5A】與【圖5B】兩圖比較。同一景觀,稍為不同的取景。兩者比較,相信大部份人會選擇【圖5A】。最基本的原因,是【圖5B】看起來比較凌亂。雖然兩者都不難看出區域劃分,然而除此之外,無論物體的形狀、態勢的方向,在統一性方面【圖5A】都比【圖5B】優勝。

dcf-travel-img-52119
【圖5A】

dcf-travel-img-52120
【圖5B】

框選適當的範圍展現規律,是個有趣的技巧。要明白箇中道理,不妨想想超市的貨品陳列。聚焦一件貨品,沒規律可言。擴大範圍,可以框出相同的貨品類別,然而範圍再擴大,框選出非我族類,便有可能削弱統一性,從而破壞規律。








星期五, 8月 29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二、平亂有道】

 前回提及,康樂公園的荷塘相當細小。然而別小覷規模丁點,荷攝常遇的不利因素卻是一應俱全。何謂不利因素?各花入各眼,各人心目中的不利因素未必相同,對小弟而言,主要歸類為二:一、雜亂;二、不配。雜亂不用多解釋,係人都明。至於不配,是指畫面中出現的元素,彼此格格不入。雜亂與不配,有着某種的相互關係。舉例說,平靜的水面,一片荷葉伴着一朵荷花,畫面簡潔,亂不到那裡去。但若然不知何故,隨水飄來一個膠水樽,便頓然顯得不配;不配,可以在視覺上,也可以是非視覺。從以上例子可見,不亂不一定配;但反過來,多種不配同框,就一定亂。

dcf-travel-img-52094

上圖可見,荷塘面積雖小,種植品種卻多,而且大都嬌小玲瓏;大範圍觀看,景物紛陳,難覓規律。此外,淺水透出的花盆邊沿,用作在池塘中劃出種植範圍的欄框,在視覺及非視覺上,同樣添加了相當程度的不配。亦因如此,過去多年,這荷塘都只被列作副選,算不上小弟杯茶。奈何天公弄人,因為要上 ERB 課,個多月來焗住少飲茶,多飲㗎啡。然而話得說回來,只要放棄成見,誠心接受,其實咖啡也不錯。

拍攝雜亂景觀,應對之道,一般建議用減法。真係得?一定得。只要減去的足夠多,餘下的足夠少,必然不亂。問題是,減後不亂的畫面,是否仍保留足夠的意義。

攝影是選擇的藝術,而不是篩選的藝術。兩者分別在哪?在於篩選必然是愈篩愈少,而選擇,則是可加可減。搖搖板兩端坐上幾位小朋友,失衡了,不一定要把重的一端某個小朋友拉下來。將兩端輕重磅的小朋友置換一下,又或者在輕的一端加上一個,同樣有可能解決問題。懂得這樣想,拍攝從此不一樣。

正因為康樂公園荷塘的景觀夠亂,令這次 ERB 兼讀荷影的習題更富挑戰性,迫使小弟套用多種選擇方法。當中有簡單,有複雜,有巧妙,也有粗暴,招式層出不窮。重點招式稍後會分別介紹,本回先來個熱身,以附圖例子簡單說明一下平亂的原則、方法,以至判別標準。【圖 1】是未經處理的場景。夠亂吧?讓我們從中框選出較為可取、有潛質的區域。

dcf-travel-img-52095
【圖 1】一片凌亂

由於拍攝的是夏荷,主角明確,選擇其實不多。【圖 2】及【圖 3】展示一個可行的框選;將畫面大致整理出 A、B、C 幾個區域,從而減少亂象。

dcf-travel-img-52100
【圖 2】劃分區域,建立規律。
(右下角的 D,是順道運用了前景遮擋)

dcf-travel-img-52101
【圖 3】分區整理後的畫面

還可以更簡潔嗎?當然可以,只要再 zoom 近,聚焦於荷花附近就可以。然而如此處理有意思嗎?美嗎?平亂原則:減法應用,需與美感及內容表達取得均衡。

再檢視分區整理後的畫面,看看是否可以通過質量控制。以小弟的判別標準裁定:No!原因是不配。荷花左面的小片橙色荷葉,無論在位置、大小、形態方面,都未能與主角荷花作出配合,看起來既是格格不入,亦感主次不分。不信?請看【圖 4】;將橙色小葉 P 走,明顯順眼得多了。

dcf-travel-img-52102
【圖 4】

有趣的是,只要小橙葉略識台舉,懂得趨炎附勢,或可免去被 P 走的下場。且看【圖 5】,在此情況下,荷花橙葉合而成為一組主體,之前的主次不分、格格不入,轉眼不復存在。

dcf-travel-img-52103
【圖 5】

選擇、組織、分析、判斷。於密集凌亂的荷塘拍攝,除了憑藉閣下的感性天賦之外,更需要掌握理性的平亂思維。以上 P 圖只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執行,下回分享更多小弟臨場平亂的心得。







星期五, 8月 08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一、地點 & 器材】

 既曰兼讀,荷塘選擇不論好醜,只求就手。粉嶺康樂公園本來就是個小型公園;公園細,荷塘更細,康樂味濃,每天早上拍攝時段,都有幾位年長女士在亭中邊閒談邊晨運 (唔想用大媽一詞,感覺略帶貶意)。「面面髪梳,梳髪面麗,度度麗面面麗麗 ...... 」,晨運配樂天天不變,「樂」此不疲。

dcf-travel-img-52070

選用器材方面,基本原則首先是簡便,其次是全能。須知這回兼讀拍攝將會持續近兩個月,期間荷塘狀態的變化多端,可以預期。選定一個相對簡便全能的配套,可以大大減少器材選擇的煩惱。根據以往經驗,這池塘種植的荷花品種偏向嬌小玲瓏,因此一開始時,相機選用 Nikon D7100,取其 APS-C 片幅提供 crop factor 着數。然而用了不過兩天,便覺得近岸邊的拍起來太近太大頭,因而隨後的日子改用全片幅的 D750。

至於鏡頭,全程只用一個騰龍70-300mm f/4-5.6 SP Di VC USD,這是個曾經頗受草根青睞的 zoom 鏡型號,數年前已經停產。小弟用的一支,鏡齡亦超過十年,眼利的朋友可以從附圖中看出鏡身橡皮圏已鬆弛變形。然而實踐證明,用此鏡頭配搭 DIY 五毛濾鏡,靈活性之高,堪稱天下無敵,草根神器。可以拍出酷似折返鏡頭的散景效果之餘,還可變焦,又可以自動對焦,更可以享用鏡身防震。不過需要一提,變焦與自動對焦功能都只是有限度使用,當焦距小於 200mm,五毛硬幣產生的暗影轉趨明顯,自動對焦亦開始失靈。但即使如此,綜合方便程度與影像效果而言,仍遠高於其他組合,非常切合簡便全能的基本原則。

dcf-travel-img-52069

既然有明顯副作用,為何仍要配搭 DIY 五毛濾鏡呢?有此一問者,相信是未領略過折返鏡頭獨特散景的滋味,在此補充一下。

折返鏡頭拍出的散景,最明顯的特點是失焦的光點呈現出所謂甜甜圏,即中空圓圈的形狀,因而又稱波波鏡。不嚴謹估計,大部份選用折反鏡頭的人,都是衝着波波而來。但個人認為,用波波鏡拍荷,或者其他花卉,以至不同類型的畫意小品,其最大優點不在於波波,而在於失焦線條自帶畫意筆觸,呈現出一種不確定、不實在,甚至有些微神經質的凌亂美。

dcf-travel-img-52063

dcf-travel-img-52064

▲  失焦光點呈現「甜甜圏」效果

dcf-travel-img-52061

dcf-travel-img-52062

▲  失焦的線條及色斑,自帶畫意筆觸感覺。

dcf-travel-img-52065

dcf-travel-img-52066

▲  甜甜圏與晝意筆觸,同樣富有裝飾性。

dcf-travel-img-52067

dcf-travel-img-52068

▲  應用裝飾總要適可而止,以上兩幅分別在線條及波波的呈現,都略顯過猶不及。

dcf-travel-img-52071

dcf-travel-img-52072

▲  以添加美感而言,如此波波效果,與其說是幫到忙,不如說是幫倒忙。

然而話得說回來,特徵效果不就等於美。刻意追求波波效果,以至把畫面弄得亂七八糟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事實上,小弟在拍攝過程中,會視乎拍攝效果而將五毛濾鏡裝裝拆拆。裝拆濾鏡總比更換鏡頭容易,這亦是五毛濾鏡相比折反鏡頭另一優勝之處。至於拍攝效果的比較,則屬見仁見智。










星期一, 7月 28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序】

 北上成風,本地掏空。自從 COVID 疫情過後,不同行業的生態都有明顯變化,小弟的理論網課首當其衝,遭遇斷崖式下滑。有見生意淡薄,又不懂賭搏,而屋企附近就有間 IVDC,於是的起心肝扮好學,揀了個 ERB (Employees Retraining Board 僱員再培訓局) 再培訓班,諗住買大開大,近近地可以步行到隔籬屋邨上課增值。

殊不知買大開細,上課地點竟然彈咗去粉嶺。不忿之餘,忽然想起粉嶺康樂公園有個小型荷塘,又正值仲夏荷季,於是就帶埋部相機返學,打算早上課前、中午 lunch time 順道影返幾張平衡一下心理。又殊不知,原來上課地點與康樂公園都有相當距離,步行時間十分鐘有多,午飯時間只得一小時,仲要留返時間去麥記填肚,以至開頭的幾日,早午 session 加埋,都只能拍上大半小時,其快餐感覺,比食麥記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幸而人類是有學習能力的,上課不過數天,已掌握最短步行路線,懂得利用遲到早退空間,再加上狠心減少睡眠時間,每天拍攝時間得以延長至略多於一小時。如是者,緊貼 ERB 正課時間表,定時定刻自行加班,風雨不改,儼然成為小弟自製的 ERB 兼讀荷攝課程。

dcf-travel-img-52019

時光飛逝,話咁快 ERB 課程結業,唔使一早起身有少少失落。然而正課上完,兼讀未了,一隅小型荷塘,頂多半個籃球場大小,有甚麼因素可以支撐影足廿日有多?可否從習作中找到甚麼啟發?拍攝過程可否總結出甚麼經驗?一堆問題,有待探討。

探討行動開始,首先執返晒之前在 facebook 發佈啲習作出嚟。吓!豆丁大小的荷塘,竟然也有二百三十幾幅?堪稱買細開大。隨後再篩走次選,餘下一百五十幅自認合格、較有討論價值的,用作分析、分類、整理、思考、批判、檢討、作文 ……

AI 當道的今天,雖說有圖未必有真相,但作為預告也好,hard sell 也好,先按拍攝時序抽出百五幅中的一頭一尾兩中間,稍稍展示這次兼讀荷攝課程的演繹跨度。

dcf-travel-img-52020
# 001

dcf-travel-img-52021
# 075

dcf-travel-img-52022
# 076

dcf-travel-img-52023
# 150













星期三, 7月 16, 2025

新田舊塘。綠葉紅荷

 曾幾荷時,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,喜歡那份自然質樸。但自從幾年前池塘經歷颱風山竹一役,以及旁邊加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之後,新田夏荷的狀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。本以為這裡的荷花從此一蹶不振,沒料到今年夏天,竟然來個東山再起。

dcf-travel-img-51994

早在六月中旬,已留意到網友在 facebook 發放新田荷花的照片,見那花朵光鮮飽滿,半信半疑,便有意前往一探究竟。但由於較早前扮好學,報讀了一個 ERB 僱員再培訓課程,以至拍攝安排需要大幅調整,直至本月初,才有機會抽空到訪。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;去年沒到過新田,闊別兩年,再次踏足新田村路,放眼一望,仿如隔世。眼前的新田荷塘,與過去的堪稱兩樣。

dcf-travel-img-51995

dcf-travel-img-51996

dcf-travel-img-51997

dcf-travel-img-51998

dcf-travel-img-51999

dcf-travel-img-52000

回顧過去多年的夏天,這裡的荷花無論如何盛放,池塘中間依然騰出一片不小的空間,留住一泓綠水,讓漣漪得以輕泛,給荷塘注入生氣。但今次所見,荷花竟是密密麻麻的差不多佈滿了整個池塘。幸而上帝關上一道門,定會打開一扇窗,池塘雖然沒有開闊的空間,卻換來了近年少見的葉翠花美。

dcf-travel-img-52001

dcf-travel-img-52002

不久前在本欄發表的《天賜塱原。早餐 A》,提及夏荷有觀賞期超長的獨特優勢,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不同拍攝時機。然而當時沒有道出當中一個重點,是要荷塘足夠大,荷花數量足夠多,觀賞期才得以持久。道理簡單,若然荷塘細小,只得荷花三數,基本上只能充撐兩三個花開週期,之後便無以為計。但像新田這樣的略具規模,花開花落前仆後繼,觀賞期便有可能橫跨整個夏天。

dcf-travel-img-52006

dcf-travel-img-52007

dcf-travel-img-52008

到訪當日,已是過了「盛塘」時期,花開雖然不俗,數量卻未算虛冚。然而那又何妨? 周敦頤在《愛蓮說》中以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」形容荷花,對拍攝者而言,若非航拍,又或者池塘區域有着某些景物襯托可供帶景拍攝,否則的話,偌大的新田荷塘,遠離岸邊生長的荷花,大概就是可遠觀而難以攝玩焉,實際適宜拍攝的對像,主要仍是近岸生長的荷花。因此,池塘中花開總數並不重要,關鍵在於近岸處能選上拍攝的有多少。一般而言,只要合格選上的有幾株數朵,即使只在塘邊徘徊往返,思前攝後,隨便消磨兩個多小時,輕而易舉。更何況,多角度 see 圍拍攝,正是小弟多年養成的習慣,只要某個拍攝對像被選上,換角度、換焦距、換背景 ……,一連串打上十個八個 shot,不足為奇。

dcf-travel-img-52003

dcf-travel-img-52004

dcf-travel-img-52005

總覺得小品式拍攝特別適合小弟這類懶人。拿着相機往下一蹲,身子朝前一探,咫尺千里,取景框中又是另一番景像。碰上運氣好,更是左右逢源,要埋怨的只是選擇太多。話得說回來,一個拍攝對像也嘗試用上多種拍攝方法、手法,為求取得較佳角度而不惜放下身段,蹲、跪、攀、探 ......,毫不吝嗇體力,能說小弟是懶嗎?

dcf-travel-img-52009









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四、不擇手段】

  上回指出, 「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。」 聽落幾 OK,然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選擇規律同樣不可奢望心想事成。在場景中選擇規律,在畫面中建立規律,是目的;為求目的,不擇手段,前題只是不損人、不損己、不犯法。 吓!漫無邊際,豈不是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