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: 9月 2025

星期一, 9月 29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四、不擇手段】

 上回指出,「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。」聽落幾 OK,然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選擇規律同樣不可奢望心想事成。在場景中選擇規律,在畫面中建立規律,是目的;為求目的,不擇手段,前題只是不損人、不損己、不犯法。

吓!漫無邊際,豈不是又要老鼠拉龜,不知從何入手?

放心,正如規律可以整理、建構,即使手段理論上可以無限的多,實際應用起來,卻不難歸納出幾種好使好用的招式。

第一式,最基本,攝影眼。這不是廢話,也不是溫馨題示,而是鄭重題示。習攝好一段日子,還是不懂得運用攝影眼的大有人在。假如閣下屬於這類拍友,請閣下從此刻開始,每次拍攝都謹記運用你的攝影眼。留意這裡所說的攝影眼,絕非只是攝影高手才會擁有的特殊技能,而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觀景技巧。當中的重點:分散注意力,把自己當作是一部相機。

拍攝主體明確的題材,注意力過度集中於主體,是常見的壞習慣。眼中只有主體,既會忽略可以利用的的陪襯,亦會無視具破壞力的干擾。常聽說「當時睇好靚㗎,可惜影出嚟唔係」,這是因為閣下觀看的方法有別於相機,但拍攝結果卻是來自相機,而不是閣下的眼睛。相機的「眼晴」對景物一視同仁,無分主次。這就是建議把自己當作是相機的原因之一。

既說之一,當然不只於此。相機可以拍出不同曝光的結果,可以用上不同的焦距,可以配上不同的濾鏡,等等。這些都是眼晴難以做到,必須加以想像,這多少要靠上經驗。經驗不足,見識不夠,怎辦?這曾經是個難題,現在卻容易得多,乾脆用相機拍出來看看。閣下未必熟習掌握攝影眼,那卻是相機與生俱來的技能。

既明確目的是尋找規律,亦懂得用相機的觀點去觀察,餘下來的不擇手段,相對顯得手板眼見,以下隨便分享幾招常用的吧。

色不是空

這與「攝影眼」關係密切。數碼影像記錄,沒有實物與色光之分。場景中色光構成的形狀,重要性不輸實物;有時可能比實物更重要。

dcf-travel-img-52147
【圖1】背景藍與黑,是絕佳的陪襯。

dcf-travel-img-52148
【圖2】沒有右面大片深沉的倒影,這畫面成就不了均衡。

dcf-travel-img-52149
【圖3】稱為留白也好,負空間也好,總之空白也是顏色,同樣為畫面貢獻作用。

遮醜藏拙

粗暴,但有效。最常用的是以岸邊欄杆作前景,成本效益超高。拍攝時留意遮檔物的顏色。白色百搭,最好用,灰、黑色也不錯。

dcf-travel-img-52150
【圖4】強化亮感

dcf-travel-img-52151
【圖5】營造夢幻

dcf-travel-img-52152
【圖6】掩蓋雜亂。留意朦朧前景隱約帶點棕色,因為選用了棕色的欄杆。

以少勝多 Less is more

不一定要完整攝入主體。只拍局部往往可以達致以下的效果:一、隱惡揚善,直接略去主體缺點,只拍優點;二、框選範圍少了限制,容易規避多餘景物;三、強化視向引導;四、提供想像空間。以下幾幅紅荷,主體或多或少的刻意突破邊框,加上對角線失焦景物的配合,視向引導效果相當明顯。

dcf-travel-img-52153
【圖7】

dcf-travel-img-52154
【圖8】

dcf-travel-img-52155
【圖9】

不擇手段,招式當然不只於此。招式多,亦意味選擇多,用這不用哪,取決於閣下想要拍出甚麼,一般而言,也就關乎閣下的審美觀點與判斷。這可是更大的一個課題,審美所指的美,並不限於視覺美,當中有更豐富的內容與含義,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討論。

dcf-travel-img-52156

 【 全文完 】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日, 9月 07, 2025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三、選擇的選擇】

 上回提到,若然拍攝條件並不理想,要拍出好照片,除了依靠感性直覺之外,還需要理性的選擇、組織、分析,以至判斷。本回集中談談選擇。

選擇,驟聽起來並不複雜,不就是在多於一種選擇的情況下,選出其中一種吧。其實並非如此。以買生果為例,從萌生購買念頭開始,到買到一份四個鴨梨為止,其間可能有一連串不同層次,不同種類的選擇。

一開始,買甚麼生果?未定,睇下先。去邊度睇?街市還是超市。街市?樓下嗰間貴啲的高檔啲,隔離屋邨街市平啲抵食啲。去到屋邨街市,又有幾檔揀。揀咗一檔睇落生果新鮮啲。橙,廿蚊三個;富士蘋果廿蚊四個;同樣四個,鴨梨只需十皮。好!就買鴨梨;又平又爽又清熱。咦?呢檔仲可以俾八達通。

以上過程其實好貼地寫實,絕冇簡單複雜化,只不過平時大家不大在意。

回歸攝影,面對景物,同樣有可能需要作出類似的多層多種選擇。表現線條?表現色彩?強調光感?光照似乎唔夠強勁。特寫,可以嗎?荷花唔夠靚?對焦塊葉,失焦朵花吧。唔係喎,倒影都幾好吖,係咪有少少漣漪好啲? ……

拍攝當下,器材、光線、有風冇風、主角配角 ……,M 種因素,N 種組合,P 種構思,Q 種選擇…。如此情況下,能否作出適當的,以至不落巢臼的選擇,關鍵在於閣下掌握拍攝招式的多寡;招式多,選擇自然更多。

然而選擇並非愈多愈好。選擇太多,會導至選擇困難,選擇不得其法,容易流於亂石投林。荷塘中的景物既多且密也亂,那該如何入手?類似的情況下,小弟取景大都是從尋找規律開始,選擇規律作結。換言之,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

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,以下用幾個亂中求序的例子,說明一下如何尋找,以至營造規律。當中離不開兩個基本方法:一、分區整理;二、尋求統一。

先來【圖1】。荷花並不漂亮,卻非常適用於說明規律如何構成。首先,畫面呈現出明顯的亮度區域;右上暗、中間亮、左下暗。錦上添花,亮度區域劃分與形體分佈大致配合;右上暗區是一堆直斜荷莖,中間亮區是楕圓的浮葉;呈現出統一性。錦上再添花,荷花倒臥的方向,與亮區浮葉的流向吻合,加強了畫面從左上往右下流動的態勢。明暗分區、形狀分佈、流動態勢,畫面中的視覺形體,多方面展現出規律。

dcf-travel-img-52115
【圖1】

看過圖【圖1】,便不難分析【圖2】如何展現規律。貼士:明暗區域、形狀特徵、流動態勢;三者仍是構成畫面規律的要素。

dcf-travel-img-52116
【圖2】

相比前面兩者,【圖3A】形狀上的統一性相對遜色。然而明暗與形體組成的區域,以及斜向流動的態勢同樣有跡可尋 (【圖3B】)。能夠如此絕不出奇,因為這是取景時刻意安排的。縱使我們不能改變場景中被攝物的實際位置,但可以選取適當的取景方法,從而改變它們在畫面中的舖排。

dcf-travel-img-52117
【圖3A】         /         【圖3B】

再看【圖4】。留意的右下方漣漪的存在,完整了一個由左上至右下,以不同形體排列而成的組合;與左下及右上方的形體分佈配合,從而展現出更明顯的規律及態勢。可以告訢大家,這漣漪是拍攝時刻意守候捕捉的,為的就是呈現上述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52118
【圖4】

再來一組【圖5A】與【圖5B】兩圖比較。同一景觀,稍為不同的取景。兩者比較,相信大部份人會選擇【圖5A】。最基本的原因,是【圖5B】看起來比較凌亂。雖然兩者都不難看出區域劃分,然而除此之外,無論物體的形狀、態勢的方向,在統一性方面【圖5A】都比【圖5B】優勝。

dcf-travel-img-52119
【圖5A】

dcf-travel-img-52120
【圖5B】

框選適當的範圍展現規律,是個有趣的技巧。要明白箇中道理,不妨想想超市的貨品陳列。聚焦一件貨品,沒規律可言。擴大範圍,可以框出相同的貨品類別,然而範圍再擴大,框選出非我族類,便有可能削弱統一性,從而破壞規律。








生意淡薄,忽然好學【兼讀荷攝。四、不擇手段】

  上回指出, 「在未有明確演繹方向之前,首先尋找可供選擇的規律。規律,就是選擇中的選擇。」 聽落幾 OK,然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選擇規律同樣不可奢望心想事成。在場景中選擇規律,在畫面中建立規律,是目的;為求目的,不擇手段,前題只是不損人、不損己、不犯法。 吓!漫無邊際,豈不是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