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要拍好日落,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:日落拍攝不等於拍攝落日。日落拍攝,是泛指於日落時分的景色拍攝,影像不必以太陽為主角,甚至不一定要有太陽;最重要是拍出日落時分的氣氛。因此,拍攝日落,既可以用長焦鏡,也可以用廣角鏡;重點既可以是落日,也可以是晚霞;無論是花草樹木、還是鳥獸蟲魚,抑或高樓大道,全都可以配合日落主題。
技術
日落拍攝最明顯的特徵是逆光拍攝,因而測光成為了初學拍攝日落的最大難題。難上加難的,是日落的情景變化很多,甚少重複;今天拍不好,明天重拍可能又要以另一種方式處理。然而這又何嘗不是日落拍攝吸引之處?
測光與取景
日落景色雖然千變萬化,但萬變不離其宗,拍攝之道仍是有跡可尋;重點是判斷太陽與其他景物的光差,因為光差的強弱,除了影響到測光方法之外,亦限制了取景演繹的可能性。
1. 差別極大
應該考慮不把太陽直接納入畫面之中,例如利用景物遮檔太陽強光。用這方法處理之後,剩下的強光源就是太陽附近的天空,或者是四周的雲霞,這些都是適當的亮部測光位置。若然光差仍然太大,不宜表達暗部景物的細節,剪影效果當然是不錯的選擇。選擇作為剪影的景物最好是有型有款,輪廓分明,否則只會拍出漆黑一團,沒意思。如果還是想展示一點暗部細節,可再向暗位測光,若亮部與暗部的光差不超過六級,不妨應用平均測光法,以明暗兩區所測得的平均值曝光。
2. 中等光差
在這種情況下,只要避開太陽,向着太陽旁邊的天空測光,便錯不到那裡去。由於光差不多不少,剪影處理或表現暗部的細節都可嘗試;平均測光法同樣可以派上用場。
3. 差別很少
這種情況最易判斷。當你直望向太陽時,完全沒有刺眼的感覺,就表示其亮度與其他景物的差別不太,這時候,即使正對太陽測光也沒有問題了。
逆光效果
逆光拍攝,可以營造出多種的光影效果。除了剪影之外,眩光、輪廓光,以至讓陽光通過半透明的,諸如葉子、帳蓬等景物,又或者化為滲透於芒草叢中的一片金光,都極具戲劇性,總能令觀者眼前一亮。
調節色溫
日落的色溫處理並沒有必須遵循的標準。有人習慣將畫面滲透一片金黃的暖調,但亦有人喜愛用淒冷的暮色對比血紅的殘陽。
對焦位置
不少初學者以為拍落日時應向太陽對焦,其實在大部份的情況下,都是以前景對焦。太陽,在日落景色中可以是主角,但更多時候是大配角。
其他技巧
1. 漸層濾鏡 – 能有效減低日落場景中明亮天空與其他暗部的光差,使曝光容易取得平衡。
2. 留意反光 – 日落時分光照角度偏低,容易做出強烈的反光效果,無論是海上的粼粼波光,還是馬路上的幾灘積水,在構圖方面的影響不容忽視。
3. 長曝效果 – 若然遇到光線柔和的日落,或者於日落後暮色蒼然之際,可適當應用長時間曝光,諸如雲霧化的海浪、線條化的車燈軌跡等效果,均能豐富日落景色的演繹。
星期五, 12月 06, 2013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四點幾。三門仔。兩個鐘
早上見天色不錯,決定下午盡早出發,以便有充裕的時間拍攝。然而經過一輪不知所謂的擾擾攘攘,動身出門已是時候不早,結果四點多鐘才抵達大埔三門仔。 落小巴,走幾步,放眼一望,已禁不住暗罵自己一句:整乜搞到咁晏?太陽快要落山了!再前行,轉個彎,看見大街旁邊影着斜陽的平房村舍,又罵一句。繼...

-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 ─ 2021/01/14 不久之前的《構圖八達通》講座,算得上是個新嘗試。 回顧過去的多次構圖課,是一次比一次的儘量嘗試將道理說得簡明。然而,效果依然強差人意。因此,今次改弦易轍,以導讀為綱,旨在建議大家應循哪個方向尋師問道。當然,過程中亦不忘...
-
數月前發表了拙文一篇《 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 》,提到攝影班中討論時,同學的回應往往出乎意料之外。日前心血來潮,做了個小實驗,將一幅照片,PS 做了兩個不同色光呈現的版本 (見下圖),然後交給同學選出較喜歡的,並附選擇理由。 圖 A 圖 B 答案收集回來,簡單統計,喜歡 A...
-
要選香港境內最宜拍攝的荷花池,筆者會選新田荷塘。 對居於港島或九龍的朋友來說,新田荷塘這名宇,驟聽起來或者覺得在那遙遠的地方,然而實際情況是交通相當方便。乘搭來往上水元朗的17號小巴或76K巴士,中途於石湖圍巴士站下車。下車後,沿新田村路步行約三分鐘 ─ 沒錯,只是三分鐘,路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