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7月 31, 2014

慎勿輕信拍攝參數

關於攝影的書藉大都附有大量的圖片,當中—尤其是以攝影教學為主題的—很多時都在照片旁邊列出簡單的拍攝參數,主要是光圏值、快門值、感光度和鏡頭焦距。對於這等資料,筆者向來的取態都是只作參考。然而最近在圖書館借閱一書之後,深感有必要加上一句:慎勿輕信!

閒話少講,實例說明;以下都是從該書(姑諱其名)抽取的圖例。

【例一】

光圏:f8;快門:1/600s;ISO:100;焦距:12mm
光圏:f/8;快門:1/600s;ISO:100;焦距:12mm
光圏:f/22;快門:1/600s;ISO:100;焦距:12mm

 該書以這兩圖用作說明採用不同光圏值曝光得出的分別。第一幅圖相信是用來表示正常曝光,但其展示的「光圏:f/8;快門:1/600s;ISO:100」參數值與一般採用的有相當差距。以該場景而言,人物手擎雨傘,亦不覺有強列陰影,可以估計,當時即使有陽光,亦不猛烈。根據陽光16法則,以ISO100拍攝,烈日下用光圏f/16,快門1/100s;如改用光圏f/8,對應是1/400s。既然場景中陽光並不猛烈,使用的快門應比1/400s慢,而不應該是現時顯示的1/600s。

再看第二幅圖,據說是用了光圏f/22,也就是曝光比圖一減少三級。有經驗的拍友都可以指出,若按拍攝圖一所採用的曝光值減少三級,不可能拍出圖二的亮度;要知道,一般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才不過是10EV左右,減少三級EV,足以使一個本來曝光正常的影像變得近乎漆黑一片!

仔細比較兩圖人物的動作位置,有充份理由相信,兩者皆是同一照片;所謂曝光效果的差異,其實是PS後製的結果。—— 曝光參數,只是虛構出來的數值。

除了曝光參數,以12mm超廣角鏡焦距,亦不會拍出如此的透視效果,除非相片經過大幅剪裁;若照片已是大幅剪裁,列出焦距參數就沒有多大意義了。


【例二】

光圏:f/5.6;快門:1/10s;ISO:100;焦距:82mm

 與前例剛好相反,若以常理推斷,這圖的曝光值是不應該如展示的低。看,藍天白雲,反差強烈,草堆陰影輪廓清晰,從投影的狀況不難看出日照角度並不太低,,距離太陽下山,應該還有一段時間。這時的陽光,不可能是微弱了吧?快門1/10s?大概是用上了大幅減光的濾鏡,例如偏光鏡、ND鏡吧?但這裡並沒有註明。


【例三】

光圏:f/2.8;快門:1/200s;ISO:200;焦距:21mm

仍用例二的思路作判斷,拍攝此圖時的陽光亦會是相當強烈,如此曝光參數當然令人搲頭不已。初學者若看不出怪在哪裡,給你們一組參考數字,請自行換算:烈日下拍攝,ISO200,光圏f/2.8,正常情況下(例如沒加濾鏡、相機沒壞)採用快門大約是1/4000至1/8000秒。

順便一提,此圖所述的焦距21mm,也難免使人有點懷疑。


【例四】
光圏:f/5.6;快門:1/6s;ISO:100;焦距:95mm

如此場景,如此的ISO與光圏設定,不可能要用上1/6s這麼慢的快門。即使撇開曝光參數的超越常規,1/6s竟然能凝住這跑步動作,恐怕也要改寫某些物理定律了!


【例五】

光圏:f/2.8;快門:1/12s;ISO:200;焦距:400mm

 與前例相似,如此光照場景,如此ISO光圏,快門用上1/12s也是慢得出奇;即使是用上腳架避免震動,也該考慮風帆及人物的移動吧?


【例六】

光圏:f/5.6;快門:1/3s;ISO:200;焦距:100mm
光圏:f/5.6;快門:62/100s;ISO:200;焦距:120mm

 日光日白,中等光圏、ISO200;1/3s?0.62s?難以置信。


【例七】

光圏:f/8;快門:1/2500s;ISO:100;焦距:29mm

 這例子的參數最接近一般經驗,只要把2500s刪去一個零就差不多了!


【例八】

光圏:f/2;快門:1/3200s;ISO:400;焦距:21mm

 以這樣的曝光參數拍攝,大致得出照片展示的效果並非沒有可能。只不過,以f/2大光圏來演繹要求景深足夠的風景照,似乎是另僻蹊徑。


【例九】

光圏:f/8;快門:1/80s;ISO:100;焦距:82mm
光圏:f/22;快門:1/2s;ISO:100;焦距:35mm

最後的這個例子,以一組兩幅的照片來展示不同快門速度拍攝的效果差異。而正是這組照片,使筆者留意到書中列舉的拍攝參數疑點重重。

先不看參數,只看影像。若以同一相機,以不同的曝光設定,分別拍攝運動員的兩次跳躍,背景人物及上方的彩旗絕對不會絲毫無改。若以兩部相機同時拍攝,即使是用上了某種設備控制同步拍攝,但由於鏡頭位置的差距,拍攝角度也不可能如此的分毫不差。

再看攝影參數,問題更多。首先,第一幅照片用f/8,1/80s,第二幅以f/22拍攝,若要保持相同曝光值,為何對應快門不是1/10s?其次,兩幅照片是在相同場景及極其相似的光照條件下拍攝,為何第一幅不用曝光補償,第二幅要減1EV?再者,採用相機型號相同,但鏡頭焦距分別是82mm和35mm,為何完全看不出透視效果的分別?

假如讀者心水清的話,更可能會留意到第二幅照片的模糊程度並不合理。目前世界跳高記綠是2.45米,一個靜止的物體從這高度墜落地面,只需 0.71秒。也就是說,1/2秒的快門速度,足以拍下任何一位跳高選手從橫杆高度落到軟墊的整個過程,而不是現時看到的,只在橫杆附近幌動的模糊身影。

x              x               x               x               x

看過以上的例子,相信各位讀者都會同意「慎勿輕信」的觀點。事實上,無論這是編印過程中的手民之誤,還是編著者貪圖方便,以軟件模擬實拍然後杜撰參數,正如本網誌另文《演繹光》所指出,於圖書中所見影像,往往已因各種原因偏離原始版本,隨便將拍攝參數與顯示結果劃上等號,怠矣!不經思考而輕信所列出的拍攝參數者,殆而已矣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