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月 30, 2021

為有暗香來 ─ 梅花攝影分享

 看見朋友在 Facebook 發佈圖文,上有蕉坑白梅。吓?乜話?冇睇錯掛?定晴再看,標題的確是蕉坑白梅。

西貢蕉坑師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的貝殼館旁邊,有個小梅林,種植了好幾株白梅。記憶中,已經接連多個冬天,白梅都沒有像樣地開過一趟。有次就在梅林旁邊,見到有人指手劃腳,批定幾株白梅今後不會再度盛放。這一趟,難道是上天有靈,知道疫情之下,港人不單只沒法北上拍梅,就連那個本土梅攝重鎮嘉道理農場亦暫停開放,於是大發慈悲,讓這一片沉寂重吐芬芳?

dcf-travel-img-41948
冬梅春夢

半信半疑半驚喜,Whatsapp 發訊求證,回覆果真是蕉坑白梅,只是花況強差人意,花朵開得又高又殘,既小也少。然而這又何妨,須知缺憾美本來就是本地花卉的特色。坐言起行,第二天早上便馬上動身了。

到了蕉坑梅林,只覺朋友的描述稍欠公允。所欠的,是個亂字。高、細、稀、殘、亂,五字形容才算來得貼切。

近日好幾處地點都有梅樹花開。在香港,與其他花卉相比,梅花可說是稀有品種,因此不少拍友都會關心如何拍好梅花。一般答案:拍攝像梅花這樣枝多花小的喬木花卉,當以枝幹造型為重。非一般答案:各處鄉村各處例,各樹梅花各不同。

其實各處不同的又豈止梅花,喬木花卉多是戶外生長,而戶外拍攝,攝影師總是相當被動。天氣、光照,以至現場環境、花開狀況,都難以控制。在此情況之下,一定程度的 be water,見機行事,在所難免。

然而 water 雖是無形,但本質依然實在,須知李少龍說到 be water 之前,還提到「Water can flow, or it can crash」。若非實在,又豈能又 flow 又 crash ?即使沒招式,也存在着諸如腰馬合一之類的基本功吧?這回合,用上的基本功是背景處理。

細稀殘亂的是花朵,還有末端的幼小枝幹,以此入圖,難免紛雜瑣碎。然而梅林之中,以至之外,仍不乏粗枝大葉,適當利用作為背景,就可以為畫面提供相對明顯的線條與色塊,既可以為凌亂的畫面注入規律,亦有助豐富畫面內容。以下選幾幅作為例子。

dcf-travel-img-41932
這堆白梅凌亂不堪,選擇以粗大深色的失焦樹幹作背景,不知不覺間劃分了畫面,注入了規律。

dcf-travel-img-41933
與上圖相反,這單一的梅枝顯得單薄,而且花形普通,欠吸引力。
選取適當角度,引入背後粗枝,以至樹葉作背景。失焦的情況下,背景並不構成干擾,反而豐富了畫面。

dcf-travel-img-41940
這也是單枝,但形態僾美,花朵間距疏落有致,頗具看頭。
為免喧賓奪主,選取背後大幅樹幹作為背景,隱約可見的明暗紋理,就彷如背景音樂。

dcf-travel-img-41928
以當日所見花況而論,這組梅花狀態算是頂級的了。若只是深暗的背景會略嫌單調。
刻意攝入些大幅失焦的明亮枝幹,同樣起到背景音樂的作用。

dcf-travel-img-41939
這組的枝幹形態不俗,只是花朵大都己經凋謝。
引入一堆可以配合形態的失焦花朵,雲霧似的竟能化腐朽為神奇。

dcf-travel-img-41937
這一組幼枝,花朵殘不算殘,好不算好,散散亂亂的。
剛好背後有一粗枝形態頗為吻合,於是拉了過來,放到畫面底下做個底座,以補原本造型的承托不足。

看過以上幾個例子,相信大家都不難看出,本文首尾的插圖《冬梅春夢》和《殘梅春夢》,同樣也是依靠背景搵食的吧。「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。」這下子,算是是弄明白了王安石的《梅花》詩句,── 原來背景深處,就是暗香之源。

dcf-travel-img-41949
殘梅春夢


相關文章 -

冬去春來攝梅時 @ 嘉道理農場/a>
偶拾寒梅記 @ 嘉道理農場
一樹紅梅,百態千姿 @ 嘉道理農場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春城飛花到人間

  「曾經滄海難為水」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九唔搭八的兩句,其實都與賞花相關,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。 曾幾何時,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,短短一段黃花隧道,導致萬人空巷。然而不知是因為日久失修還是水土不服,總之是好景不常,過去幾年的花開狀況,就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