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月 05, 2021

知竹常樂

 這陣子,攝影發燒友們都迷戀着紅色,忙個不易樂乎。從大棠的楓香,到流水響的落羽松,只要葉子是偏紅的,必被 shoot 中,無一倖免。面對一片紅潮,包拗頸的小弟,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醉人的翠綠。請別誤會,說的不是山西名釀竹葉青,而是一片小小的竹林。

dcf-travel-img-41523

dcf-travel-img-41524

位處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的翠竹園,種植了好幾個品種的竹樹。雖然面積只有大約半個籃球場的大小,然而微風吹過,竹枝輕搖,咿呀作聲,翠葉翻飛,沙沙作響 …… 。一時間,所有曾經唸過與竹林相關的詩句,彷彿全部都飄然而至。

dcf-travel-img-41525

dcf-travel-img-41526

dcf-travel-img-41527

有冇咁誇張呀?請諒,君不知有文人多大話這回事嗎?更何況,執筆的算是個攝影人,PS 修圖,弄虛作假是家常便飯,略為誇大,又有何出奇?然而話得說回來,這一回,小弟又確是實話實說,絕無半點虛言。須知道,與竹林相關的詩詞,小弟曾經讀過而又能背誦的,就只有唐代詩人王維的《竹裏館》。

獨坐幽篁裏,彈琴復長嘯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

時為早上十時許,日光日白,何來明月?既沒彈琴,亦無長嘯;竹樹不過十來堆,人卻有七八個。如此光景,雖算不上熱鬧,但也稱不上獨坐。縱觀全詩,勉強應景的就只有幽篁二字。而當中的幽字,似乎還要用上長焦鏡收窄視角,才容易感受得到。然而,別小覷這看似牽強的兩個字,以至五四中二十,小學時背誦過只有二十字的小詩,卻足以為鏡頭前的景物注入源源不絕的詩意。若問小弟拍攝畫意小品有何心得,就只一句,── 我詩故我在。

dcf-travel-img-41528

dcf-travel-img-41529

dcf-travel-img-41530

dcf-travel-img-41531

畫意二字,可理解為畫面與意境。畫意小品,不能只有畫面而沒有意境。所謂意境,簡而言之就是一種共鳴。一幅作品能否引發觀者共鳴,是意境存在與否的前題。然而所要引發的共鳴並非全無方向,需要的,是一種美的共鳴。至於美為何物,為免將話題扯得太遠,在此暫不討論,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文《從藝術到美學 @ 攝影美學隨筆 (2)》中小弟的膚淺見解,這裡只引用人類共識:詩,就是美。「像詩那樣美」,誰沒聽過?印像中也從未聽過有人提出異議。而中國詩詞,獨步天下,絕對是個美的寶庫,而且藏量無盡。因此,拍攝時若能借用一句半句演繹意境,即使不是立竿見影,水到渠成,至少也能舒解靈感枯竭。

dcf-travel-img-41532
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;拍攝畫意小品,有詩則成。詩詞文句之於拍攝題材,就好比醬油與食材。那怕只是普通不過的麵條,配上好的醬油,就能做出絕佳的豉油王炒麵,勝過幾許山珍海錯。

dcf-travel-img-41533

dcf-travel-img-41534

一片小小竹林,一首五言絕詩,成就一次愜意的拍攝。知竹常樂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
乜嘢話?小弟又寫錯字,兼且曲解意思?唔係掛?


相關文章 -
幽篁夢醉竹影深 ─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
從藝術到美學 @ 攝影美學隨筆 (2)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繁花似咁

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《繁花》爆紅,紅的程度,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。因為那不只是紅,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。文學、歷史、政治、文化、流行音樂,一時間,網上媒體繁花競放,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,沾上光。當中的來龍去脈,前因後果,錯綜複雜,不輸互聯網。坦白說,此中有多少似是而非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