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過後,拍攝春花已不再是預習,而是實習了。既是實習,也就不浪費筆墨花言巧語,直接了當,寫點實實在在的東西。
若問戶外拍攝花卉最重要的技巧是甚麼,小弟會答:取景。尤其在編修軟件功能強大的今天,拍攝過程中的好些失誤,不難修正。例如曝光的偏多偏少,白平衡錯設、些微手震、水平不正等等,都可以輕易解決。而某些傳統畫意效果,諸如重曝、搖鏡,透過 PS,亦不難仿效營造。唯獨是取景技巧,無可替代。不過要搞清楚,這裡所說的取景,並非明確了景物之後的簡單框選,而是由現場觀察、發掘素材、認定對像、構思演繹,以至隨之而來的嘗試拍攝角度、選用鏡頭焦距、明確對焦位置 …… 等等等等,直至按下快門的一連串操作。換言之,指的是整個取景過程。
如此定義取景,雖是實話實說,卻難免嚇親街坊,尤其是初學者。為免流失讀者,小弟在此嘗試繼續深入探討,抽取重中之重。但放心,所謂深入,並非要將取景複雜化,而是來個直搗黃龍的簡化。既然取景過程的終極動作是按下快門,我們不妨由原始影像入手。
原始影像的內容,簡單劃分就只四項:主體、陪襯、前景、背景。因此,所謂取景,亦可視作對此這四大項目作出安排。以下就以近日拍攝的幾幅李花為例,具體說明當中的取景技巧是如何運用。
先說主體。拍攝春花,尤其是像梅、櫻、桃、李這類朵細小,枝幹明顯的,一個非掌重要的概念,是主體並非一朵花,而是一個組合,例如是三數花朵加上枝幹的組合。組合的主體,與單一花朵相比,形態更多變化。這好比拍攝全身人像,因為加上了四肢動作及體態,需要考慮的自然比大頭照來得多。亦因如此,花卉「主體」的首要關注,在於造型;而造型的特徵,亦主導其餘三項的安排。
【圖一】
典型的花枝主體組合,並展現明顯的造型姿態。
【圖二】
雖然對焦近中央位置的幾朵花,但由於枝幹形狀相當明顯,右方的枝幹失焦亦不嚴重,視覺上仍頗具份量,因此應該將之視作主體部份看待。
次說背景。背景的重要性,僅次於主體,甚至不相伯仲,然而卻經常被忽略。處理背景,很多人只是為了突出主體,典型而又極端的例子就是拍攝時在花卉背後掛上單色的布幕,以期取得絕對素淨的背景。其實背景作用有很多方面,背景中呈現的色光形狀,可以引導視線、均衡畫面、營造氣氛、配襯主體。運用背景,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避免喧賓奪主。
【圖三】
取材【圖二】的同一組花枝,但收窄主體範圍,頓時失去明顯形態,顯得平平無奇。然而背景的色彩,以至深淺色彩呈現出若隱若現的形狀,為畫面注入幽深的感覺。
【圖四】
相比【圖三】,這主角形態更不吸引,略呈凌亂。背景除了像【圖三】那樣擁有柔和色彩之外,也有隱約可見的枝葉,以及方向相對統一的線條,與主體的傾斜態勢相配合,展現規律。背景內容相當豐富,卻不喧賓奪主。
再說前景。前景能夠起到的作用,與背景相近。主要分別在於大部份的照片都有背景。除非是極近距離特寫,以至主體佔據整個畫面,否則背景是避無可避,而前景,則往往需要刻意添加。較常見的用途是營造深度,創製裝飾,遮掩瑕疵。
【圖五】
【圖六】
以極近距離的花朵作前景。大幅失焦為畫面添加如紗似霧的感覺。這拍攝手法頗常用,能令不盛放的花朵看似盛放;讓茂盛的花開看來更茂盛。
最後是陪襯。顧名知用,陪襯的主要作用就是陪襯。但除此之外,亦可收調整均衡、添加裝飾、豐富畫面之效。
【圖七】
明眼者不難看出這也是【圖二】同一組花枝的局部。換了角度,改了背景。分拆組合,左前部份是主體,右後部份當陪襯。
【圖八】
倚靠合焦與失焦得出的景深效果,即使相當靠近的兩組,也能營造主次。呈現深度。
將眼前景物所構成的畫面,以主體、陪襯、前景、後景四個部份劃分,加以分析,然後拍攝,驟聽起來相當合理,也不困難,似乎是個可行方法。問題是實際應用起來,除了主體較易明確之外,後三者的分別是相當含糊的。例如處於主體背後的花朵或枝幹,大幅失焦虛朦時,是背景,當失焦程度不高,形狀相當可辨時,又會覺得是陪襯。因此,這種分析方法運用起來,不應過份執着於四者的定義。然而當遇上選擇困難的時候,憑藉多一點的思考分析,往往能夠得出相對合理的拍攝取向。
花卉拍攝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,在於看似無景,其實有景。就看你能否靈活運用主體陪襯、前景背景,將之整理組合,成為視覺上、感覺上,以至意境上「言之有理」的一個畫面。
相關文章 -
只要人誇好梅花,莫留真相在乾坤
春花拍攝預習。洋紫荊
紅梅一樹報春來 ─ 五軸挪移取景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