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8月 22, 2022

渡頭水浸山貝河

 在南生圍拍了兩個多小時的戶外人像,便打算乘搭橫水渡返回市區。

走在通往山貝河渡頭的小路,留意到兩旁出現洼洼水氹,到處碧波盪漾。心中暗忖:何以如此?剛才並沒有下過大雨呀。抬頭張望,驚見前路茫茫。定神細看,原來是山貝河水漲;河水勁漲,基本上把渡頭,連帶通往渡頭的小徑也淹沒了!

對於當地居民而言,這或許是並不罕見的現像,但對於我等偶然到此一遊的,卻絕對可以奇景稱之。連忙拿出早前袋袋平安的相機,粗略衡量一下景觀形勢,便火速換上了24~120mm 半天涯 zoom 鏡。

為甚麼要火速?好趕咩?沒錯,就是趕。因為要趕在渡船從彼岸摇到此岸,自己上船之前,盡可能拍到可以交代這奇景的照片;而且,還要帶點美感;最好,更能表現出一點趣味,幾分神韻 ……。

時間緊迫,閒話少說,拍攝開始。首先來一個渡頭的 wide shot,既可以交代時間地點與事件特徵,亦同時收納藍天白雲、瀲灧波光,明信片般的美麗。

dcf-travel-img-45977

接着來一鏡中等焦距,將渡頭相關的訊息密集交待。當中包括渡頭的各項「使用說明」、在河中徐徐漂移的渡船,以及對岸等待着的乘客。

dcf-travel-img-45978

若然拍攝目的只是報導山貝河渡頭水浸,就憑以上兩幅照片,已基本足夠,何況第一幅還帶着美感。然而為了能拍出視覺以外的感覺,再 zoom 長焦距,以側寫的手法拍了以下兩幅。

dcf-travel-img-45979

dcf-travel-img-45980

這裡的所謂側寫,是兩幅照片都是對焦水中的告示牌,然而要表現的,卻並非牌上書寫的內容。第一幅,失焦之處可見對岸等待的乘客。假如拍攝時對焦此人,那就是具體地表現「等待的乘客」;如今,表現的卻是「等待」。同理,第二幅表現的並非「滿座的渡船」,而是「擺渡」。

正當目光不停四圍掃射,尋找更多可取景物之際,忽然瞥見一名船家從渡頭的小屋裡走出來。連忙變焦構圖,拍下了涉水而行的瞬間。這瞬間雖未至於是決定性,但卻可以為水浸點題,也增添趣味。

dcf-travel-img-45981

匆忙拍過幾幅之後,渡船靠岸,小弟的身份,亦由攝影師回歸乘客,岸上的拍攝告一段落。之不過,攝影人不會輕易放過可能出現的景致,相機仍掛身上。當渡船搖盪到河的中央,下游不遠之處划來一只小艇,也送來了別饒風味的水鄉景致。拍攝時,刻意將渡船的欄框納入作為前景,簡單一招,畫面便平添了深度及畫意,為這簡短的影像記錄,劃上詩意的句號。

dcf-travel-img-45982

文字作品之中,有所謂報告文學。作者在事實基礎之上,運用文藝手法,把某某事情描寫得鮮活感人。同理,用影像描述事情,既可以平舖直敘,亦可以透過攝藝技巧,以加強表現力與感染力。這次短短幾分鐘的拍攝,寥寥數幀的照片,雖則簡陋,卻是應用了報告文學的表現方式。


 

相關文章 -
寨城故事
感嘆魚塘邊上
後夕陽時期 @ 南生圍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