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

星期五, 11月 16, 2012

向左曝?向右曝? # 2

放心向右

以下的照片亮度相當集中,從分佈圖可見,向左或向右均存在着空間。但由於葉子是測光的重點,而且比背景光亮,也沒有其他突出的高光位,因此可以放心增加曝光,直至光位分佈觸及右方的邊沿。根據向右曝光的理論,得出來的影像將可保存最多的影像資訊,達至最大的訊噪比(Signal to Noise Ratio)。


當然,這樣拍出來的葉子會呈現很淺的綠色,必須透過後製調節才可回復原貎。但由於影像資訊豐富、訊噪低,因而可以在後製時對影像的各方面,例如反差、色調等等,作出較大程度的調節。下圖是一個在拍攝時應用了向右曝光的例子。



【待續】

星期四, 11月 15, 2012

向左曝?向右曝? # 1

左右為難

曝光,向來存在着向左及向右兩派不同的意見。問題:到底應該向左曝還是向右曝?答案:隨機應變!

且別柴台,討論分析陸續有來。但在進一步討論之前,必須強調一點:於本文中提及關乎向左向右曝光的處理,只適用於以RAW檔拍攝的影像,以確保質素在一定程度的調整後依然得以保留。以下先看兩個場景示例:

場景一:亮度比遠超於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。在此情況下,一般都會選取最重要的位置作重點測光。


場景二:需要保留的細節分別處於光暗的兩端,為了望能做到光暗兼顧。通常是採取平均測光,按需要保留細節的最光及最暗位測光,再取平均值。


從以上例子可見,對於類似的場景,不論向左還是向右曝光都無用武之地。由此推論,向左或向右曝光都只適用於亮度分佈較集中的場景,切勿濫用。

【待續 】

星期四, 11月 08, 2012

向右曝光

所謂向右曝光,是建議在數碼影像的亮度分佈圖右側不出現「亮度資訊剪裁」的前題下,盡可能提高照片的曝光值,以期記錄最豐富的影像訊息。

向右曝光理論建基於數碼感光元件(CCD或 CMOS)的一個重要特性。根據這特性,數碼影像中光亮部份所記錄的訊息數量,遠高於暗位中的數量。假如將數碼相機的曝光動態範圍從光至暗分成十級,記錄影像時,全數訊息量的一半會用於最光的一級,剩下的一半留給其餘九級;同樣地,次光的一級亦會將餘下的一半的一半,也就是總數的四份一佔用,僅留下總數的其餘四份一給較暗的八級,如此類推。這好比從左至右排列的十個木箱都裝有金幣,當中每兩個相鄰的木箱,右面一個的金幣數量比左面的多一倍,現在讓你隨便取去當中某幾個木箱中的金幣,你會怎樣選?答案當然是選最右方的幾個了!

單從理論而言,向右曝光有絕對的說服力,但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,原因是過度向右,高光位(最亮的部份)將會完全失去層次。試問實際拍攝時,有多少機會可以細意調節,將亮度分佈圖推到僅僅觸及右方邊沿才拍攝呢?此外,由於拍攝對像色彩複雜,即使亮度分佈沒有過度右傾,個別色階卻可能已越過界限,「資訊剪裁」還是無可避免!

星期二, 11月 06, 2012

向左曝光

無論是數碼感光元件或底片,作為影像記錄媒介,都有特定的有效範圍,稱為動態範圍,或寬容度。超越了這個範圍,光的全光,黑的全黑,完全分不出層次。

但對數碼相片而言,在太光與太暗這兩個極端的表現還是不大相同:在光的一端,層次失去驟然而至,一過了臨界點,便細節全無;在暗的一端,則存在着較明顯的漸變階段,層次減少,但又不至於頓然失去。所謂「留得青山在,那怕沒柴燒」,細節一息尚存,還有機會靠後製編修挽救,因此,有人主張寧少勿多的曝光原則,使數碼影像的亮度分佈圖偏向左面。寧左勿右,故此稱為向左曝光。

此外,減少曝光也意味着可以在光圈不變的情況下採用較高速的快門,又或者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採用較小的光圈,兩者均對提高影像清晰度有利無害。

然而,強行將暗位推光,噪訊必然明顯,出來的結果是否可以接受,值得商榷。就以網上圖片庫的影像的要求水平為例,若以原圖大小觀察時噪訊明顯可見,則作品九成不能順利過關。

事實上,攝影圈中亦存在着寧右勿左的見解,主張向右曝光,其目的正是要追求層次豐富、噪訊最低的影像質素。


星期五, 11月 02, 2012

正確曝光

曝光是否正確,存在着兩種截然不同的準則:一、拍出來的影像看起來認為適當;二、拍出的影像記錄能最有效地通過後期編修達至要求的效果。

對用底片拍攝有認識的人而言,以上兩點不難理解。拍正片(幻燈片)要求一步到位,沖印出來的底片就是成品,要見人,所以用準則一;若然用負片拍攝,沖出來的底片須再經一次曬印程序才會展現真面目,負片的作用只是為「第二次曝光」作準備,因而必須盡可能保存影像細節,所以用準則二。

只要稍為「精神分裂」,採取兩種不同的態度對待同一的數碼影像,便可將以上的觀點套用到數碼相片:若然拍出的影像不打算後製編修,甚至棄RAW不用,直出JPEG,即拍即看,應用準則一;若然將拍出的影像當作後製的中介媒體,全不介意表面看似「荒腔走板」,但求實質內存豐富影像訊息,以便編修時進行各種調節,則應當採用準則二進行曝光。

根據準則一,所謂「正確曝光」與「見仁見智」差不多是同義詞;觀者認為正確,便是正確;認為好,便是好;靚,便是覯。

採用準則二,則有較客觀的標準;只要參看影像的亮度分佈圖,曝光正確與否便一目了然。

城荷體統

  六月初的某天,下午一時,驕陽似火。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,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;又濕又熱的氣息,瀰漫四周。一時手癢,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,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,看看能否燒着地上一塊枯葉。然而只試了幾秒鐘便放棄,一來意識到行為有縱火之嫌,二來聚焦點實在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