曝光是否正確,存在着兩種截然不同的準則:一、拍出來的影像看起來認為適當;二、拍出的影像記錄能最有效地通過後期編修達至要求的效果。
對用底片拍攝有認識的人而言,以上兩點不難理解。拍正片(幻燈片)要求一步到位,沖印出來的底片就是成品,要見人,所以用準則一;若然用負片拍攝,沖出來的底片須再經一次曬印程序才會展現真面目,負片的作用只是為「第二次曝光」作準備,因而必須盡可能保存影像細節,所以用準則二。
只要稍為「精神分裂」,採取兩種不同的態度對待同一的數碼影像,便可將以上的觀點套用到數碼相片:若然拍出的影像不打算後製編修,甚至棄RAW不用,直出JPEG,即拍即看,應用準則一;若然將拍出的影像當作後製的中介媒體,全不介意表面看似「荒腔走板」,但求實質內存豐富影像訊息,以便編修時進行各種調節,則應當採用準則二進行曝光。
根據準則一,所謂「正確曝光」與「見仁見智」差不多是同義詞;觀者認為正確,便是正確;認為好,便是好;靚,便是覯。
採用準則二,則有較客觀的標準;只要參看影像的亮度分佈圖,曝光正確與否便一目了然。
星期五, 11月 02, 2012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相由心生 @ 草根散記
「一個人走在夜晚十點的 Mongkok City 「等著影像就像流星一樣的來臨 ...... 」 對華語流行音樂稍有認識的,不難看出以上兩句是改自台灣組合優客李林的經典名作《認錯》。「無啦啦」修改兩句歌詞,並非無聊手痕,這其實是某日在旺角街頭夜拍,半自然半刻意地即時「老作」的...

-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 ─ 2021/01/14 不久之前的《構圖八達通》講座,算得上是個新嘗試。 回顧過去的多次構圖課,是一次比一次的儘量嘗試將道理說得簡明。然而,效果依然強差人意。因此,今次改弦易轍,以導讀為綱,旨在建議大家應循哪個方向尋師問道。當然,過程中亦不忘...
-
到過新田拍攝荷花的,都知道要走到荷花較多的彼岸,就要沿新田村路走到塘尾,然後轉入一段塘邊小徑。泥徑兩旁雜草叢生,樹木東歪西斜,不單只沒甚麼景色可言,還夾雜着淤泥死水散發的氣味。因此,每次途經都是怱怱而過,心中只想着前面不遠處的荷花。直至有一次,發現原來可以用另一種目光來欣賞 …...
-
數月前發表了拙文一篇《 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 》,提到攝影班中討論時,同學的回應往往出乎意料之外。日前心血來潮,做了個小實驗,將一幅照片,PS 做了兩個不同色光呈現的版本 (見下圖),然後交給同學選出較喜歡的,並附選擇理由。 圖 A 圖 B 答案收集回來,簡單統計,喜歡 A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