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

星期五, 8月 09, 2019

舞麒麟 @ 長洲太平清醮

 前文《走午朝 @ 長洲太平清醮 》介紹過長洲太平清醮的走午朝醮祭祀儀式,本文轉轉口味,介紹此節日中的另一傳統活動,舞麒麟。

在香港,舞獅舞龍見得多,舞麒麟比較少見,但長洲太平清醮卻是例外。究其原因,首先是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,與陸海豐人藉北帝之神威打醮抗疫相關,廣東人及客家人,都只是後來加入的族群。時至今天,稍加觀察,亦不難發現節日中的各項傳統活動,仍是潮汕文化主導,廣東、客家為輔。而舞麒麟,正是陸海豐人的傳統文化。另一方面,長洲人不舞龍。有說是因為水上人對龍忌諱,但即使無此忌諱,長洲地小街巷窄,客觀條件亦不適宜舞龍。綜合多種原因,麒麟便儼然成為長洲太平清醮中瑞獸表演的主角。會景巡遊之前一日及當日,伴隨麒麟隊伍的鑼鼓嗩吶聲,在長洲的不同地區此起彼落,幾乎可以用不絕於耳來形容。

dcf-travel-img-36237

既然在香港多見醒獅少見麒麟,小弟不妨在此多寫幾句,將兩者稍作比較。年輕的朋友未必知道,現時香港常見的醒獅,與數十年前的有很大分別。簡單而言,香港沿襲嶺南文化,從前看到的多是傳統南獅,着重表現意態神韻。若然覺得意態神韻有點抽像,不妨到 YouTube 搜尋粵語長片《黃飛鴻醒獅獨霸梅花樁》或《黃飛鴻巧奪鯊魚青》,看看當中的醒獅場面,以作參考。至於現時看到的醒獅表演,則多數是南北醒獅互相融合,又稱南獅北舞,外形是傳統南獅,卻滲入了北獅的動作,較為偏重於技藝形式與觀賞性。相比之下,長洲太平清醮中看到的麒麟,明顯保留着更多的傳統特色與宗教元素。這方面,不難從麒麟的開光儀式、造型、鼓樂用具的裝飾、表演者服飾,以至表演內容之中看得出來。除此之外,長洲太平清醮中的麒麟品種亦比醒獅多,這將會在以下的照片略加說明。

麒麟在太平清醮中頻頻亮相,要拍得到並不困難,若能掌握出沒地點,更可事半功倍。關於這方面,筆者之前在本欄發表的拙文《以逸代勞、守株待兔 ─ 長洲太平清醮 2015》有所提及,指出只要留守北帝廟前一帶,便收穫可期。以下的照片,除了部份遊街採青的之外,其餘的都是在此區域拍攝。

當然,拍得到不等於拍得好,拍攝麒麟最好知其脾性。筆者之見,拍麒麟比拍醒獅困難。醒獅有較明顯的定式亮相,而麒麟,則是冇時停,大部份時間都在搖頭擺腦。不過,若然能夠掌握搖擺的節奏,卻可以拍出豐富吸引的動感。

dcf-travel-img-36238

dcf-travel-img-36239

北帝廟旁邊臨時搭建的神壇,是所有進入北帝康樂廣場(北帝廟前的球場空地)的麒麟必然到訪的第一站。牠們會先在一段距離以外作勢準備,然後飛奔衝向神壇,在壇前參拜。

dcf-travel-img-36240

dcf-travel-img-36241

拜過神壇之後,麒麟便會退下石階,繞到旁邊,再沿北帝廟前石階往上衝,到廟前行禮參拜。遇到石階仍有人停留,走在前面開路的便大聲喝令讓路,動作緊湊,氣氛緊張。

dcf-travel-img-36242

dcf-travel-img-36265

廟前的空地較闊落,可以有較多的拍攝角度,然而要拍得到的話,便要把握時機靈活走位了。

dcf-travel-img-36244

dcf-travel-img-36245

以下兩幅照片,可以看到不同形狀的麒麟。上圖是海陸豐麒麟,下圖是客家麒麟。客家麒麟的體形比海陸豐麒麟細少得多。

dcf-travel-img-36266
▲  海陸豐麒麟

dcf-travel-img-36247
▲  客家麒麟

過了北帝廟,麒麟便會繞到北社三里,沿斜路返回北帝康樂廣場,繼續到各神壇前面參拜。廣場上遊人眾多,要拍出較理想的構圖並不容易。在這情況下,小弟會多用低角度拍攝,一來方便避開人群,取得較素淨的背景,二來即使距離較近,亦容易拍到麒麟身體的大部份,不至沒頭沒腳,透視感亦較強。此外,小弟亦喜歡配上明顯的前景,除了老生常談的增加深度及趣味之外,前景亦有助遮掩雜亂的背景。

dcf-travel-img-36248

dcf-travel-img-36249

麒麟出場當然不是只為拜神,表演也是目的之一。各場的表演多數在戲棚內進行,偶然也會在戲棚之外,日夜場兼備。這些表演通常都會有功夫表演伴隨進行。和舞麒麟相似,表演的功夫都比較傳統,與現時常見,像自由體操那樣可以評分比賽的大相逕庭。

dcf-travel-img-36250

dcf-travel-img-36251

dcf-travel-img-36252

說到表演,不得不提以下照片中的金獅,又稱虎獅或陸封獅子,據聞亦屬麒麟的一種,然而觀其舞動方式,似乎更像醒獅。

dcf-travel-img-36267
▲  金獅 (又稱虎獅或陸封獅子)

金獅表演以故事形式進行,一位穿着貎似哪吒模樣,背掛七星寶劍的年幼「舞獅郎」,揮舞着手中的弄獅神器,與金獅玩耍。本來玩得好地地,不知怎的又會被金獅吞吃了。幸得兩位世外高人「大頭和尚」與「米翠娘」出手相助,與金獅鬥法一番之後,使舞獅郎得以逃出獅口,過程緊張、精彩、有趣兼而有之。

dcf-travel-img-36254

dcf-travel-img-36255

dcf-travel-img-36256

dcf-travel-img-36257

dcf-travel-img-36258

除了拜神、表演之外,麒麟和醒獅相似,亦會遊街採青。穿梭於橫街窄巷之中,古老傳統的麒麟造型,與長洲的漁村風味、小鎮風情,襯托起來尤其匹配。

dcf-travel-img-36259

dcf-travel-img-36260

dcf-travel-img-36261

dcf-travel-img-36262

dcf-travel-img-36263

記得最初拍攝舞麒麟時,總會將之與七彩繽紛的醒獅作比較。感覺上,麒麟既傳統,也神秘。後來知道客家麒麟開光,是要待深夜之時,到深山無人之處進行的,更覺神秘得令人畏懼。

dcf-travel-img-36264

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,與各種瑞獸表演緊密結合的宗教儀式,離不開迷信。然而深入一點想,迷信或許正是這等傳統瑞獸的靈魂。一頭不用開光,不貼神符,不拜神明的麒麟,不論舞動得如何好看,恐怕亦只會流於一種以工藝紥作為器材的文娛表演而已。


相關文章 -
走午朝 @ 長洲太平清醮
神壇燭影 ─ 長洲太平清醮 2016
以逸代勞、守株待兔 ─ 長洲太平清醮 2015
長洲太平清醮 2013









星期四, 8月 01, 2019

無添加夜燈人像 @ 南豐紗廠

 食過返尋味,但又不想照辦煮碗。這正是小弟不久之前,領教過南豐紗廠夜拍黑白滋味之後的想法 ( 請參看拙文《 黑白交織 @ 南豐紗廠》)。要得償所願並不困難,之前影黑白,可以改拍彩色;之前拍景物,可以改拍人物。因為夜間南豐紗廠最吸引之處,主要在於光影,而非黑白,亦非人與物。某程度而言,舉凡光影吸引的地方,拍攝人像,精彩亦可預期,問題只在於能否善用光影。於是,立刻 Whatsapp 聯絡模特兒,並附上幾幅南豐光影黑白照作餌,邀請幫忙。

dcf-travel-img-36041

一般而言,夜間拍攝人像,首要考慮的是照明。照明方法不外乎兩大門派,一是打燈佈光,二是利用現場光。兩種方法各有好處,互不排斥,可以同時使用。相比之下,前者麻煩程度較高,需要器材亦多,筆者以懶惰著稱,當然傾向選擇後者,再加上南豐紗廠的現場光魅力非凡,就地取材,當然是不二之選。此外,雖然之前在南豐現場拍攝過好幾遍,得知管理員及商戶基本上 photo-friendly,但始終不是私人影室,以現場光拍攝,對其他遊人的滋擾可以減到最低。

曾看過某些人像攝影師作品,拍攝地點遍及世界各地,然而幅幅大頭兼夾背景鬆朦,完全看不出天南地北,如此一來,倒不如省回旅費留港多拍幾輯。既然南豐紗廠光影精彩,在此拍攝人像,保留現場光影之美當然是重中之重,否則就是浪費。然而現場光源只可選擇,不能控制,怎樣才可以做到人景兼顧呢?答案當然離不開人與景:一、以模特兒的甫士作配合,尤其是面向與光向的配合;二、將模特兒當作是景物,使融入光影之中;這聽起來有點不人道,但卻行之有效。要理解以上兩點其實不難,看個例子就可以了,請參看【圖1】至【圖3】。

dcf-travel-img-36023
【圖1】

dcf-travel-img-36024
【圖2】

dcf-travel-img-36025
【圖3】

先說甫士配合。照片中模特兒所處位置,主要照明位於上方,燈光由上而下,屬頂光,而且光質相對較「硬」,拍攝時若模特兒面孔向下,便會黑口黑面;即使水平橫向,亦容易在臉上留下難看的陰影。這幾幅照片之中,模特兒臉孔稍為向上,便輕易解決了問題。當然,面向需要合理自然的姿勢來配合,不可以硬磞磞的抬起頭算是交差。

至於人物、景物與光影的融合,亦不玄妙,重點是無需計較太多甚麼構圖法則,着眼於光影在畫面上呈現的視覺均衡,以及明暗反差效果。以【圖1】及【圖2】為例,背景樓梯形成的大幅陰影,雖非實物,但在視覺上卻極具份量,與地面受光位置配合成為主導畫面的構圖元素。【圖1】之中,人物、桌椅、前方地面亮光更是儼然合而為一,與背景形成對比。至於【圖3】,桌椅與人物的組合效亦與【圖1】相近;畫面的均衡及其他變化,則藉失焦的背景與前景來構成。

以下再選出幾組拍自不同場景的照片。不難看出,場景雖異,原則不變。

▼ 與【圖1】至【圖3】相同場景,不同拍攝角度與手法。

dcf-travel-img-36026

dcf-travel-img-36027

▼ 以餐廳門口的燈光招牌作照明,配襯附近不同的景物。

dcf-travel-img-36028

dcf-travel-img-36029

dcf-travel-img-36030

dcf-travel-img-36031

▼ 借助行人天橋的發光地版,與玻璃圍欄的反光營造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36032

dcf-travel-img-36033

▼ 打烊的商舖,透明卷閘造就有趣的光影線條。

dcf-travel-img-36034

dcf-travel-img-36035

dcf-travel-img-36036

dcf-travel-img-36037

▼ 明亮雪白的後樓梯,是場地中大量高對比光影的「異類」。

dcf-travel-img-36038

dcf-travel-img-36044

本文模特兒 Jenny Chong。
Facebook : Jenny Chong
Instagram : jennychongcky


相關文章 -
黑白交織 @ 南豐紗廠









星期二, 7月 09, 2019

黑白交織 @ 南豐紗廠

 從荃灣地鐵站A出口步行前往南豐紗廠,先要走過通往愉景新城的一道長長的走廊。這長廊,既熟悉,又陌生。熟悉,是因為十多年前經常走過;陌生,是現在的裝潢比以前華麗得多。

曾經有過好幾年,工作地點在荃灣,從地鐵站步行上班,走的正是這長廊。偶爾自駕上班,亦會把車泊在愉景新城的停車場。還記得那一天,大概是晚上九時許吧,偌大的商場,竟然只有行人三數。匆匆交付停車場費用,走進升降機。門關上了,肯定自己是唯一的乘客,竟然情不自禁地舒一口氣。驅車出了停車場,在紅綠燈前停下,朝旁邊的巴士車廂瞥了一眼,空無一人。那是2003年春天,沙士肆虐的日子。

穿過愉景新城,途經幾道有蓋行人天橋,便走到無遮無掩的街道。天正下着雨,但人懶冇藥醫,不超一百米的距離,除非是滂沱大雨,否則,小弟是不會輕言舉傘的。快步走到南豐紗廠,走進室內,些微濕潤的T裇遇上冷氣,比齋啡還要提神。環顧四周,只見活化了的廠房,與之前網上所見的,或者拍友上載群組的,大相徑庭。連忙退出門外,左右細看,一再確定沒有去錯地點。重新返回室內,圍繞大堂還未走上一圏,主意已經拿定:黑白演繹。因為這燈、這光、這影、這氛圍,都適宜黑白。

dcf-travel-img-35843

dcf-travel-img-35844

dcf-travel-img-35845

去年曾在本欄發表《 是非黑白》一文,粗略介紹過黑白與彩色攝影之分別,然而當中提及的只是拍攝效果。其實要拍好黑白照片,除了要注意拍攝與後製之外,拍攝之前的選材亦相當重要。因為,並非任何場景都適宜以黑白演繹。

dcf-travel-img-35846

dcf-travel-img-35847

▲ 就此個案,彩色明顯比黑白優勝。

要判斷某場景是否適宜以黑白演繹,並不困難。基本原則是善用資源。任何場景,若然撇開複雜的非視覺元素,餘下的視覺資源離不開三項:形狀(包括線條)、色彩、階調。色彩吸引而不用、形狀明顯而不顧、階調豐富而捨棄,都是浪費資源。明顯地,去除了色彩的覊絆,黑白更能使作品聚焦於形狀與階調。因此,舉凡形狀突出、階調豐富的場景,都適宜以黑白演繹;若然當中本來就沒有太多的色彩,那就更加適合不過了。而當晚紗廠中展現的景像,大都屬於此等類型。

dcf-travel-img-35848

dcf-travel-img-35849

或者是受到某些黑白大師影響的緣故,很多人拍攝黑白,都偏向表現強烈的反差。有時反差之強,令人側目,不敢正視。然而筆者之見,除特殊表現需求之外,反差的控制應該因材而異。形狀主導的,不妨調高反差;階調豐富的,則不應盲目追求反差以至失去階調。簡而言之,善用資源的基本原則不變。

dcf-travel-img-35850

dcf-travel-img-35851

▲ 形狀主導

dcf-travel-img-35852

dcf-travel-img-35853

▲ 豐富階調

除視覺元素之外,我們亦可從效果營造方面來衡量是否適宜採用黑白演繹。須知黑白照片雖然欠缺色彩,卻依然可以運用高、低色調來表現氛圍與情感。而當中又以運用低色調表現深沉、憂鬱、神秘等方面別具感染力。這種獨特效果,在一些包含人物、主體、像徵、內容的照片之中,往往更容易展現出來。

dcf-travel-img-35854

dcf-travel-img-35855

dcf-travel-img-35856

dcf-travel-img-35857

 

拍攝後記

這次南豐紗廠的夜攝,說是百分百不似預期絕不誇張。首先,事前完全沒有考慮過以黑白演繹。其次,從沒想過這開幕才半年的藝文地標,入夜後竟然是這樣的冷清:打烊的店舖、半關的卷閘、餐廳中孤單的顧客,以致昏暗無人的平台花園……。有道是相由心生,情景的共鳴,使這輯照片趨於低調。後製時,影像由彩色變為黑白,調子更加深沉,不禁又再度回憶起2003年的春天。

但這明明是2019年的夏天呀!感覺,為何竟是如此蒼涼?!

dcf-travel-img-35858

 


相關文章 -
無添加夜燈人像 @ 南豐紗廠
是非黑白

城荷體統

  六月初的某天,下午一時,驕陽似火。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,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;又濕又熱的氣息,瀰漫四周。一時手癢,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,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,看看能否燒着地上一塊枯葉。然而只試了幾秒鐘便放棄,一來意識到行為有縱火之嫌,二來聚焦點實在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