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

星期三, 7月 01, 2020

荷塘日當午

 一如前文《 新田荷塘五月天》所料,今年的新田荷塘,萬人空巷。

dcf-travel-img-38821

咁講又似乎誇張咗啲。但即使沒有正式統計,也可以肯定,這個六月到新田拍荷的人數,遠超往年。至少從前鮮見需要勞動警察特意到此派發「牛肉乾」,足見人多車多,違泊嚴重。

dcf-travel-img-38822

dcf-travel-img-38823

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萬千寵愛,新田荷塘既不失禮,亦無怠慢。剛踏入六月初,便在近青山公路一端,為拍友送來一客並蒂蓮。一時間,荷粉奔走相告(當然主要循網上途徑),雖未導至網絡癱瘓,但在若干個早上,新田村路確乎出現偶發性塞車。堵塞的原因,正是太多人與車聚集於並蒂蓮附近。但奇怪,即使如此,仍有不少尋蓮者直行直過,一路走到塘尾問道於人,才恍然大悟,回首返回人多處。

dcf-travel-img-38824

dcf-travel-img-38825

小弟拍攝從來奉行包拗頸原則:別人多拍的,少拍;別人少拍的,多拍。並蒂蓮於筆者而言,並無太大的吸引力。正所謂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,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,荷花是否並蒂,與是否好看沒有必然關係。倒是人一多,熱鬧烘烘的,感覺與荷花的高雅清逸格格不入,即使好花好景就在跟前,也總是看不出半點意趣。事實上,若問小弟拍攝荷花之要訣為何,答案絕非技術,更非器材,也不是晨昏陰晴,而是:心靜。

dcf-travel-img-38826

dcf-travel-img-38827

dcf-travel-img-38830

dcf-travel-img-38831

別以為筆者故弄玄虛講心法,扮高深,之所以認為拍荷需要心靜,皆因靜,是荷塘的主旋律。尤其像新田這類面積相對廣濶,有較多水面空間的河塘,當中的那份寧靜,絕對可以用眼睛看得見。不信的話,不妨試試凝視池塘中的漣漪、細看微風中緩緩翻飛的荷葉,還有怠飛停駐的蜻蜓、水中若隱若現的游魚 ……。一切,都是無聲無息。於是,你會明白,只有心靜,才可以與荷塘共鳴;因為共鳴,拍攝才可以得心應手。

dcf-travel-img-38832

dcf-travel-img-38833

或者正因如此,回顧小弟於新田拍攝的荷塘拙作,當中不少是攝於正午時份。按一般荷攝見解,這時候的光照又強又硬,荷花亦趨乾澀,絕非宜攝時段,更不消說炎夏那火爐似的氣溫迫人而來,實在難頂。然而一大堆不利條件,換來的卻是人跡渺然。偌大的荷塘,連釣魚的人也計算在內,亦不過寥寥三數。這時候,整個荷塘彷彿一下子收歸己有,當中的一景一物,都在掌握之中。這當然又是略為誇張的描述,可是,無人之境足以令人心靜,得以專注,從而引發更多的靈感,更多的發現,卻是筆者屢試不爽的經驗。

dcf-travel-img-38834

dcf-travel-img-38835

咦,如今撰文推介荷塘日當午,難道又不怕招倈遊人,有損寧靜氣氛嗎?

呢層大可放心,黐線的人,始終只是少數。

dcf-travel-img-38836

dcf-travel-img-38837

dcf-travel-img-38838


相關文章 -

路邊拾遺 ─ 莫名其妙的新田荷塘
新田荷花池發現的邂逅
估佢唔到的驚喜 @ 新田荷塘
估佢唔到的考驗 @ 新田荷塘
新田荷塘五月天




星期日, 6月 07, 2020

山村螢舞

 初夏五月的晚上,大埔沙螺洞聚集了兩種生物。其一是螢火蟲;其二,是拍攝螢火蟲的人。

dcf-travel-img-38750

香港雖是現代化都市,卻擁有佔全港土地面積接近40%的郊野公園,螢火蟲並不罕見。只要季節適合,又不介意摸黑到郊外地方,選擇諸如溪流、池塘、濕地之類走一轉,不難遇上;只不過,大都是寥寥可數。若要數場面「墟冚」有睇頭的,則非沙螺洞莫屬。這裡四面環山,擁有大片淡水濕地,是得天獨厚的螢火蟲居所。每年夏天,這裡都上演精彩的山村螢舞,吸引不少好攝之徒。

螢火蟲有很多品種,沙螺洞繁衍的亦不單一,然而稱得上螢舞主角的,當是邊褐端黑螢。這品種獨特之處,在於間歇閃動的螢光,每隔數秒閃動一次,每次維持兩三秒,閃動四至八次不等。這有別於一般螢光蟲的持續發光,只要配合慢快門拍攝,就會得出串串光點的影像,煞是有趣。

驟聽起來頗為吸引,或者足以引發坐言起行的衝動。但對大多數人而言,螢光蟲畢竟是個陌生的拍攝題材,出動之前,不妨稍為惡補一下相關的知識與技術。主要分為兩方面:一、拍攝時機;二、拍攝方法。

所謂拍攝時機,是指既有螢光,又適宜拍攝的時候。夏季是不言而喻,五月及八月是高峰期,中間的日子相對較少。至於拍攝時間,則是入夜之後的個多小時。以香港的五月為例,就大概是晚上七時半到九時左右。至於天氣方面,打風落雨按兵不動是常識。除此之外,環境亮度亦是重要因素,因為螢火蟲的亮光其實相當昏暗。一般建議避開近滿月的日子。然而這並不足夠,實踐證明,沙螺洞雖然偏遠荒蕪,但由於周邊光害嚴重,雲層反射的亮光比滿月更具威力;除了照亮環境之外,黃橙橙的色光亦不易處理。

dcf-travel-img-38761
▲ 太陽雖已下山,天仍光亮,即使螢火蟲已經出現,但難以拍得明顯。

至於拍攝方法,基本上是同一景觀拍攝多幅,然後以軟件進行影像疊合。沒錯,是疊合,並非一 take 過。或者在光害少,螢火蟲數量多的地方,用較長間的單次曝光,也有可能得到頗具看頭的效果,但在沙螺洞,要拍出相當數量的螢光點,影像疊合在所難免。一般需要疊上數十到百多幅不等。只有個多小時的拍攝時間,又要拍到足夠數量的照片,再加上黑暗環境難以重新選景對焦,某程度意味着,一個晚上只能夠拍攝到一兩個場景。因此,拍攝前務必做好準備,拍攝時切記謹慎行事。

dcf-travel-img-38762
▲  用上了較長焦距,但螢光點係然不多,原因是村屋與攝影機之間的距離不夠長,累積螢光點的空間有限。

拍攝設定方面,建議全用手動;白平衡與曝光皆是。白平衡方面,如前所述,雲量多寡會影響到現場光的色溫,因而不能一概而論。而曝光方面,則需要多說幾句。

首先,由於螢光昏暗,建議儘量用上大光圏。至於快門速度與ISO感光度,主要考慮因素是現場環境亮度。而兩者之中,又以快門速度優先。何解?答案:因為螢光點光是固定的;既閃動,又移動。舉例說,以 20 秒快門拍攝,現場一所村屋作背景。快門從打開到關閉,村屋盡用了 20 秒的曝光時間。可是,螢光蟲呢?在這期間,由於間歇閃動,牠可能只有不足五秒的時間留下身影,而且不是估定在同一位置。不能集中於一點為感光元件作出長達 20 秒的貢獻,結果當然是相對暗淡了。因此,若要拍出明亮的螢光點,就應該在足以捕捉一次閃動的前提下,儘量縮短曝光時間。建議數值是 5 至 10 秒,按需增減;環境愈亮,時間愈短。光圏、快門設定有了着落,ISO 設定便順理成章,按照閣下要求拍出的環境亮度而定。

dcf-travel-img-38763
▲ 螢火蟲足夠多的晚上,隨便選景都可以拍出滿意效果;但不多的時候,就要靠氣。這個晚上,螢火蟲活躍時間只有十來分鐘,而且不願飛離左面的草叢,唯有望景輕嘆。

dcf-travel-img-38764
▲ 這天螢火蟲數量尚可,可惜卻遇上天空漸轉多雲。大半個小時拍的百多幅照片,可以清楚看出前後段反差與色溫的分別。遇上這種情況,後製時也要分段處理。

曝光方案解決了,餘下來需要一提的是螢光點分佈、鏡頭焦距與構圖的關係。假如說相片堆疊是累積不同時間的螢光點,那麼,運用較長焦距鏡頭,就是將更多空間距離的螢光點包攬全收。事實上確具如此效果。但要留意,這樣拍出來的螢光點,在畫面中會顯得沒規律地分散,亦會因淺景深而出現較多明顯失焦的光點。反之,運用較短焦距鏡頭,由於螢火蟲飛行的高度大都離地面不過數米,拍出來便看得出較明顯的密集分佈,成為略具形態的螢光帶。不同形態的光點分佈,當然會影響構圖效果。至於如哪一種比較好 …… ,難道君未聽聞「難為構圖定好壞」嗎?!

沙螺洞雖有車路可達,但路窄彎多避車處少,的士大都不願接載前往,自駕者亦務必小心駕駛。其實環保步行亦有益身心,從鳳園蝴蝶保育區後小徑拾級而上,大半小時已可抵達;沿車路前往,則需大概一小時。若認為花兩個小時走上走落,卻只能拍攝個多小時,一兩個場景,似乎並不化算,不妨提早到埗,將午後荒村景觀也一併收納,以作增值。

 

星期二, 5月 26, 2020

新田荷塘五月天

 前年的山竹風暴,令去年的新田荷塘黯然失色,教人擔心這全港稀有,貴乎自然的荷攝天地,從此一沉不起。然而今年的荷季還未到來,拍友已在 Whatsapp 群組中傳來關於新田荷塘的喜訊:經過有關政府部門的適當治理,新田荷塘經已完全康復。這好消息就如當年山竹横掃那樣,把之前的擔憂一掃而空。

dcf-travel-img-38668

dcf-travel-img-38669

據知曾有熱心人士去信有關當局,說是投訴也好,要求也好,總之是表達作出適當處理的期望。且別理會當局的行動,有多少是因此而作出,作為新田荷塘粉絲,也應該在此向發信的熱心市民,以及有關部門表示感謝。

dcf-travel-img-38670

dcf-travel-img-38671

經治理後的荷塘,倒樹枯枝移走了,具侵略性的鳯眼藍清除了,塘邊雜草少了,小道暢通了,環境比過往任何一年都要整潔;某程度而言,隱約滲透着半點的公園 feel。絕妙的是,改變的只是荷塘外圍,這荷塘的最大特色,也就是自然風貎,並沒有因此而褪減分毫。

dcf-travel-img-38672

dcf-travel-img-38673

dcf-travel-img-38674

dcf-travel-img-38675

不知是心理作用使然,還是與水質改善有關,今年新田的初荷,看似比往年的高質;少了蓬頭垢面,多了清新可人。拍攝條件之改善,加上因疫情關係,國內荷塘暫時「謝絕」港人探訪,估計本年度新田荷塘的訪客數量,很可能會創出歷史新高。事實上,剛過去的兩次到訪,聽到類似以下的說話,數量明顯比往年多。

「咦?可以行過對岸喎。」

「先生,點樣可以行過嗰邊?」

「頭先行錯路 ……,第一次嚟咋。」

「……」

說出如此對白的人,無疑是初到貴境,真是教人羡慕。── 羡慕他們對這荷塘的一無所知,可以憑藉純真的直覺取景拍攝。回想自己當日初到新田,不正是無拘無束、現場即興、見好即拍的嗎?然而隨後的幾年,久而久之,拍攝變成有特定目的,追尋某種效果;刻意的多了,隨心的少了。亦因如此,對自己當初的「赤子之心」,難免會有偶發性的懷緬。

dcf-travel-img-38676

dcf-travel-img-38677

dcf-travel-img-38678

不只一次在拙文之中,提及到同樣的題材拍攝多了,觸覺會變得麻木,染上創作障礙症,荷花攝影當然也不例外。筆者雖然深明此理,但仍自覺難以擺脫因循,解開桎梏,經常為缺乏新意而苦惱。面對今年新田荷塘的轉變,回顧當年的拍攝初心,不禁自問:這可會是從新出發、突破創作瓶頸的良好契機?

dcf-travel-img-38679

關於新田荷塘的特色以及前往方法,筆者過去曾撰拙文《路邊拾遺 ─ 莫名其妙的新田荷塘》介紹,在此不贅。


相關文章 -
路邊拾遺 ─ 莫名其妙的新田荷塘
新田荷花池發現的邂逅
估佢唔到的驚喜 @ 新田荷塘
估佢唔到的考驗 @ 新田荷塘







星期五, 5月 08, 2020

冬日南風

那是和 Kam 第一次合作。人未見過,只看過幾幅照片,該如何拍攝,心中沒底,景點選擇當然也沒法定出要求。或者,唯一要求就是百搭。最好天晴天陰天雨都可以、時尚古典兼備、動靜題材皆宜更好 ……。之不過,說到底要尊重人家的意見。

「哪區你會較方便?」

「荃灣。」

「不如就南豐紗廠吧。」

南豐紗廠四個字幾乎是衝口而出。

未曾於日間走訪南豐紗廠,但之前試過晚間在此拍攝人像,表面證供合乎百搭要求。將晚間的印像,加上從網上得來的各種零碎資訊拼湊出模糊的畫面,再利用獨創的 5G納米量子區塊鏈技術光速整合,直覺上認定南豐紗廠是個適合的地方。

日期時間約好,地方也選定了,餘下的準備功夫,接近零。可不是嗎?人與景俱是陌生,與其無中生有地花心思諸多盤算,倒不如隨遇而安。於是,只簡單地與 Kam 交換一下衣着打扮的意見,然後打定主意以佛系心態見機行事。

拍攝之前一日,天文台仍預測當日氣溫會略低,這倒令小弟有過半點擔心,怕會影響拍攝。拿相機的自己肯定沒問題,爬高踎低揀角度,運動量不會少,只怕會熱出一身汗,但人家要在寒風中擺甫士,真個是如魚飲水,冷暖自知。不過話得說回來,那管平時是個怕冷的人,女生在拍靚相時身體往往可以產生寒冷抗體。不相信的,不妨選個寒冷的日子,到婚姻註冊處外面,看看正在拍攝婚紗照的新娘子,以至一眾姐妹。

拍攝當日,風勁日麗,令之前的半點擔心也顯得多餘。見過面,寒喧幾句,便開工。對呀!只是寒喧幾句。據說拍攝人像前,攝影師最好與模特兒飲啖茶食個包,互相了解一下,就拍攝意圖及要求作點較深入的溝通。但當拍攝團隊是業餘草根攝影人加上兼職新人模特兒的情況下,以上看似理所當然的建議,若非空想,便是奢侈品。再不然,就是有人以此為藉口,另有圖謀。

事實證明,只要拍與被拍雙方都有誠意,兼具業餘道德,飲茶食包並非必須。一開始,藉室外照進大堂內的幾抺晨光,先來幾個 warm up shot,之後,拍攝便漸趨流暢。這可要多得 Kam 的聰慧與爽快,有些甫士意圖連我自己也未搞清楚,她只管嘗試照辦,之後,靈感與照片便隨之而來。

dcf-travel-img-38603

當然,人和之外,亦必須多謝天公造美。之前不是提到過風勁日麗嗎?日麗帶來的戲劇性光影效果,略懂攝影的人都不會陌生。而當日風勢間中清勁,卻遠非寒風澟洌,反而隱約帶着幾分南風的暖意。清風秀髪,光影流動、隨意率性,為照片注入了不少活力與生氣。

dcf-travel-img-38604

dcf-travel-img-38605

dcf-travel-img-38606

dcf-travel-img-38607

dcf-travel-img-38608

dcf-travel-img-38609

dcf-travel-img-38610

dcf-travel-img-38611

首次拍攝之暢順,出乎意料之外,該滿意了吧?誰料上帝總愛擲骰子,辰時卯時會送你一個六點,讓你可以得分更多、走得更遠。這回的 bonus 是 Kam 的眼神,偶然之間,不經意地流露一絲半點的憂鬱。這看似與她的年齡不大相稱,卻無疑為更多造型拍攝的可能埋下了伏筆。

dcf-travel-img-38612

人類是天生懂得自尋煩惱的動物;攝影師是人,也不例外。某輯照片拍得不好,為交不出功課而煩;略有收獲之時,又會為不知如何取捨而惱。在此等情況下,善於偷懶,才是生存之道。本文插圖,只簡單配合內文隨選幾幅,其餘的,就以一片置之。

相關文章 -
無添加夜燈人像 @ 南豐紗廠
黑白交織 @ 南豐紗廠








星期一, 3月 30, 2020

春花亂敘

 剛踏出鑽石山站 B 出口,便看見巴士站淡藍色的玻璃頂蓋上,擱着幾片火焰似的橙紅。順勢抬頭一望,木棉樹差不多只剩光秃的枝椏,花開已近尾聲。才不過是三月下旬,與十多年之前的常態相比,足足早了一個多月。

dcf-travel-img-38255

dcf-travel-img-38256

▲ 木棉

近幾年的冬天,一年比一年暖;春花,亦一年比一年開得早。不知是否因為植物不懂按氣溫增減衣物,難以適應急速的氣候轉變,幾個曾經熱門的賞花地點,花開狀況都是強差人意。去年最是令人失望,只需七個字,便足以透徹形容,── 春風無力百花殘!

dcf-travel-img-38257

▲ 簕杜鵑

比木棉更不可思議的,是黃花風鈴。春節之前曾到大澳一遊,見巴士總站旁邊的幾株已經開得燦爛奪目。當時心想:又是一個春花亂放的春天!有鑑於去年的百花凋零,順理成章,對今年的春花不寄厚望。

dcf-travel-img-38258

dcf-travel-img-38259

▲ 黃花風鈴

然而,上天的意旨又豈是凡人可以猜度。相比剛過去的兩年,今年的花況,算是有所交待。奇妙的是,花開彼落此起。同一種花,這區的開過了,又到另一區;不同的花,這種開過,又有另一種,就如滔滔江水,綿綿不絕,讓好攝花卉的拍友忙個不亦樂乎。當中一批退休「上岸」的,更是花開到哪,人必到哪,好不愜意。希望這陣子的繁忙,多少可以彌補今年花展的消聲匿跡吧!

dcf-travel-img-38260

dcf-travel-img-38261

▲ 洋紫荊

筆者算不上愛花之人,更非識花之士,但每年的春花拍攝,亦鮮有缺席。喜歡的原因,並不在於春天的花嬌葉翠,而是伴隨花卉不同生長階段所帶來的種種感覺與意境:從含苞待放、春意盎然,到花團錦簇、爭妍鬥麗,以至花落凋零,令人悵然若失 ……。因此,筆者拍攝春花,多是取其大意而少有精雕細琢。

dcf-travel-img-38262

dcf-travel-img-38274

dcf-travel-img-38273

▲ 紫玉蘭

少有精雕細琢,亦有其他原因。擁有的器材力有不逮固然是其中之一,較重要的,是在香港,若非溫室之中,難覓精品。而以個人喜好而論,則偏愛生長於自然環境中的花卉。總覺得,若沒有天然的光線,缺少了春風霧雨,即使再完美無瑕的花朵,也只不過是堆音符,成不了動人的樂章。亦因如此,小弟喜歡拍攝高大的喬木花卉,花朵堪攝之外,尚有枝幹形態、葉子裝襯,可以為畫面帶來更多的變化,讓演繹有更多的選擇。

dcf-travel-img-38264

▲ 紅花風鈴

dcf-travel-img-38288

▲ 櫻花

有些人拍攝花卉,會有某種形式的執着。例如時間必選早上、花姿必需柔美,甚至光線、手法,都會有「咁樣影先夠靚」的堅持。小弟由於與「花開到哪,人必到哪」的境界尚有相當距離,堅持執着的條件欠奉,拍攝的態度雖未至於佛系,亦流於隨遇而安,隨機應變;有乜,就影乜。所謂適者生存,應對多變的花況景觀,便要多學一兩道板斧。事實上,小弟的板斧來來去去就只幾度,包括:一、寫實直拍,當然間中會加上些前景背景,以作調劑;二、柔焦重曝,柔美夢幻、遮瑕掩缺不二之選;三、疊景重曝,可以無中生有,以假亂真;還有的,是各式難以獨當一面的雕蟲小技。

dcf-travel-img-38265

dcf-travel-img-38266

dcf-travel-img-38267

▲ 李花

至於演繹方面,模仿國畫與偏重色光同樣是小弟杯茶。自我剖析,這種偏愛亦有其現實背景。須知香港地狹人多景雜,難覓乾淨企理的畫面,以天空作背景仿國畫留白,當是捨難取易;以朦朧手法仿傚畫意筆觸,去其細節,亦有利遮醜。而仿國畫之水墨線條,更是自小潛移「墨」化的累積成果;書法學不來,應用到攝影之上,總算不至全然浪費。

dcf-travel-img-38268

dcf-travel-img-38269

▲ 玫瑰

亂敘一輪,不覺字數已是過千。據說現代人有長文恐懼症,見長即 pass,為免讀者缺如,就此擱筆,並亂選本年拍攝的春花拙作,穿插其中,聊作點綴。讀者若有興趣,不妨憑相分析,猜猜照片是用了哪度板斧拍攝。

dcf-travel-img-38270

▲ 杜鵑


城荷體統

  六月初的某天,下午一時,驕陽似火。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,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;又濕又熱的氣息,瀰漫四周。一時手癢,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,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,看看能否燒着地上一塊枯葉。然而只試了幾秒鐘便放棄,一來意識到行為有縱火之嫌,二來聚焦點實在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