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1月 02, 2022

秋殘印記。亂中求序

碧空如洗,秋日下午的陽光遍灑荷塘,東歪西倒的殘荷糾纏着光影交錯,雜亂加凌亂。

dcf-travel-img-46267

撇除了文人雅士對殘荷的詩意描述,殘荷的特徵,只需殘、亂二字便足以形容。有相關拍攝經驗者都知道,要在一片紛亂之中取景拍攝,殊不容易,能否有好收穫,往往靠點運氣。說起來倒有點像在沙灘拾貝殼,── 你壓根兒不知道會找到些甚麼,直至漂亮的貝殼展現眼前。因此,每次拍攝殘荷,多少抱有佛系心態,收穫強差人意不感失望,偶有所得,便賺得片刻沾沾自喜。

dcf-travel-img-46268

dcf-travel-img-46269

dcf-travel-img-46270

要解決殘荷的亂,常見的招式有好幾個。首先是「避」,於荷塘之中尋覓一片淨水,避開雜亂;這方法直接了當,然而有點「鬼唔知咩」的味道。其次是「散」,儘量利用鏡頭的景深效果,打散背景;這方法多少要依賴鏡頭的威力,因此某些以靚散景著稱的鏡頭特別吃香。第三是「暗」,適當減少曝光,好讓雜亂隱藏於昏暗之中。還有的是「朦」,應用多重曝光技巧,又或者慢速快門,拍出模糊柔化的效果,蒙混過關。而本文的照片,則是運用了兩個較為少用的招式,── 「亮」與「用」。

dcf-travel-img-46271

先說亮。亮與暗是相反的兩個方向,但用於簡化畫面,卻是同樣有效。然而應用於像殘荷這樣的題材,「亮」卻有着特殊的作用。在足夠光亮的情況下,鏡頭的炫光及景深效果,可以營造出階調豐富的單色,甚至帶有仿若水墨筆觸的畫意感覺。

dcf-travel-img-46272

再說用。用,與其說是招式,不如說是心法:當雜亂不能根治,乾脆來個範式轉移,改為加以利用。這好像《水滸傳》中宋徽宗向梁山好漢招安,又或者老師對班中的搗亂頭子委以班長重任。當年玉皇大帝讓孫悟空當弼馬溫,不也是使出「用」的一招嗎?幸好那次卻不管用,否則便沒有《西遊記》後來的精彩。

dcf-travel-img-46273

化亂為用,重點仍是亂中求序。然而就如平時談論構圖,一般人大都只朝形狀方向考慮,一心要在凌亂中尋求可以辨識的形狀。其實,尋找、發現,以至建立畫面中任何性質的統一規律,才是亂中求序的要領。舉凡畫面中的色彩、光影、質感,以致不同位置中相似的圖案、線條,同樣可以呈現規律,同樣有助實現亂中求序。

dcf-travel-img-46274

本文的照片拍攝於不久前的晴天,下午三四點時分。雖說是午後斜陽,但因為秋高氣爽,亮度不輸仲夏,直把荷塘照得亮麗眩目。這時候,逆光方向以手動曝光 (M) 模式拍攝,完全不用理會相機的測光建議,以結果為目標,以機背 LCD 影像及亮度分佈圖作為參考,從而判別所需的曝光增減。再加上適當地選用荷葉遮擋強光,就可同時拍出頗為接近原色的殘荷,以及大幅加曝的亮白背景。而背景中的形體,亦因為明亮而失去色彩與形狀的細節,變得簡約,甚至完全消失,充份展現出「亮」的功效。

dcf-travel-img-46275

dcf-travel-img-46276

那麼「用」呢?用在哪裡?答案是隨處可見。經過亮化處理的畫面,已大致被簡化為清晰的荷葉、單調的色塊、細長的線條,而且色塊與線條都有着明暗不同的階調。如此一來,清晰的荷葉作為主體理所當然,其餘的,大都可以當作配襯裝飾,均衡畫面的素材。因此,文中的照片大都沒有刻意剪裁以取得簡潔的畫面,更不是主體單一的大特寫,而是適量地維持元素多樣,但又力求呈現出主次分明,層次豐富,多而不亂,亂中有序,錯落有致的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46277

這拍攝方法的要訣在於如何處置荷塘強烈的反射光,並加以利用,以配合畫面中主、陪體的造型與分佈。除此之外,其實就只是簡單的取景直拍。無需運用諸如多重曝光之類的複雜技巧,也不需要特別的鏡頭器材 (本文照片全用一支普通的 70~300mm 變焦鏡拍攝),只要稍加練習,收穫幾幅畫意殘荷絕不困難。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春城飛花到人間

  「曾經滄海難為水」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九唔搭八的兩句,其實都與賞花相關,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。 曾幾何時,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,短短一段黃花隧道,導致萬人空巷。然而不知是因為日久失修還是水土不服,總之是好景不常,過去幾年的花開狀況,就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