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1月 18, 2022

大澳小品。詩意水鄉

因為一次上中環夜間隨拍,得到幾幅小品習作,拼湊成為拙文《50mm 夜。小品》。隨後又因此文,發展出名為「詩意小品」的理論課。為了不流於「講就天下無敵」,於是又弄出個題為「如詩水鄉」的大澳外影活動。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,不知不覺間,圍着詩意與小品繞了個大圏。

dcf-travel-img-46314

要理解何謂詩意小品,可將它一分為二。先說小品。「品」之大小,主要看篇幅與取材。例如文字作品,洋洋灑灑,長篇大論的肯定不是小品。寥寥數十字,頂多數百字的,才配得上小品稱號。再說取材。場面浩大、博古通今、指點江山的,絕非小品之材。家常小菜、左鄰右里,平凡生活中可以信手拈來的,才合小品之意。

dcf-travel-img-46315

dcf-travel-img-46316

至於詩意,就 ……. 比較含糊了。這倒說中要害,含糊不清正是詩的特質。因為含糊不清,才有想像空間;因為有想像空間,才容易引發共鳴。藝術作品從來都不是以理服人,而是倚靠感染來傳情達意。

dcf-travel-img-46317

dcf-travel-img-46318

然而單靠含糊不足以成就詩意,白紙一張,夠含糊了,卻不着邊際;詩意的含糊,必須有內涵。唐代詩人王昌齡「詩有三境」之說,就為當中的內涵做了個概括劃分,那就是:物境、情境、意境。三境的含義,學術界頗有爭論。我等凡夫俗子,不學無術,只求好使好用,不妨將三境簡單理解為景物描寫、情感抒發與意念表達。三者有機整合,從而逹至借景抒懷、情景交融、「文」以載道之效。

dcf-travel-img-46319

dcf-travel-img-46365

至此,我們距離詩意只有一步之遙。尚欠的,就是美。詩意,必須美。雖然當中這個美字難以定義,但可以肯定,作品不美,就沒有詩意。因為美,受眾才會欣賞,從而在欣賞的過程中,感受蘊藏詩意中的內涵。

dcf-travel-img-46320

dcf-travel-img-46366

dcf-travel-img-46321

dcf-travel-img-46368

詩意與小品說了個梗概,接下來探討如何拍攝。既是詩意攝影小品,順理成章,不妨將攝影與詩的創作來個比較,看看兩者有何異同。

dcf-travel-img-46322

先說同。含糊不清,是詩與照片共通之處。詩的篇幅短小,難以詳盡細緻地描述事情。類似地,單一照片除了那些憑藉光影形色能夠清晰表現的東西之外,其餘的內容表達都只能含糊其辭。你可以清楚拍攝一個蘋果,卻難以拍出味道;你可以凝住一個瞬間,卻難以展示前因後果。

dcf-travel-img-46324

再說異。重要的分別,在於作者的思考如何介入創作過程。書寫是百分百的串流,要表達的內容,先經過作者思考,才化為文字,中途除了取捨之外,還可以扭曲,以至添加。攝影卻沒有這份能耐,作者的思考只能體現為拍攝場景的框選取捨。雖然可以後製 PS,但與文字相比,限制仍然大得多。這也是影像難以表現抽象內容的重要原因。然而將範圍收窄,局限於小品創作,應對這限制卻有靈丹妙藥。這藥,就是意象運用。

dcf-travel-img-46323

意象一詞,驟聽深奧,說白了就只是能夠引發情感與思考的物件。發黃的舊相片,是意象,它令人勾起回憶。荒蕪破敗的村舍,是意象,它教人慨嘆唏噓。由於功效神奇,意象經常出現於不同的藝術媒體。流行曲之中,夏韶聲《空櫈》裡面「給腰背磨殘了的櫈」、陳慧嫻《儍女》的毛衣,以至電影《少林足球》中周星馳的破球鞋,都是意像的好例子。

dcf-travel-img-46325

dcf-travel-img-46326

dcf-travel-img-46370

簡單總結。拍攝詩意小品,其實與寫詩頗為相近,主要困難在於如何透過寫實的影像表現抽象的內容。而其中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,是運用意象。利用人們對某些事物固有的情感與觀念,化物理為心理,從具像引發抽像,從而表現出物外之情、景外之意,達至言盡而意不盡之效果。

dcf-travel-img-46383

假如將一幅詩意攝影小品比作一首詩,那麼,選取的拍攝意象,就是詩的內容。而美感的表現方式,就好比修辭手法,適當運用,把潛藏於意象中的情感與意念優美地呈現,便流露出盎然詩意。


相關文章 -
50mm 夜。小品
再續水鄉情
河北 @ 水鄉大澳
夜靜 @ 水鄉大澳
當漫無目的遇上形形色色 @ 街頭隨拍







1 則留言:

不拘一格攝櫻材

今年春節姍姍來遲,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,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,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。真的是那麼忙嗎?撫心自問,更大的原因還是懶。 去年年初,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。果不然,過年前的一段日子,留意到城門河邊有大量的種植行動。一下子,以逸待勞的思想掩蓋了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