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4月 14, 2023

50mm 夜。人物

 限定的焦距,無盡的故事。只等待人物的出現 ......

去年十月,辦了一次上中環夜間街頭隨拍活動。隨後將部份習作分為小品與人物兩輯。小品的一輯,配上文字,成為《50mm 夜。小品》拙文一篇。餘下人物的一輯,卻是唔覺唔覺束之高閣,直至近日為了覓色街頭人像場景,因利乘便,拍了些街頭習作,才醒起下集尚未完成。

dcf-travel-img-47275

dcf-travel-img-47276

dcf-travel-img-47277

看過舞台劇的,大概都知道有這樣的一種表現手法:先在燈光全暗的舞台不同位置,安排幾個或幾組的演員,當 spotlight 聚焦於舞台某個位置,那位置的演員就在燈光中演戲,其餘的只默默地躲藏於黑暗之中。舞台只有一個,全憑燈光劃分區域,展現時空,呈現內容。如此手法,名副其實是戲劇性光影的表現。

dcf-travel-img-47278

dcf-travel-img-47279

其實,在街頭夜景之中,只要善於觀察,懂得選擇,要找到類似的戲劇性光影並不太難。這可要多得偉大的物理定律「平方反比原理」。── What ???

dcf-travel-img-47280

dcf-travel-img-47281

dcf-travel-img-47282

所謂平方反比原理,是指光照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不扮高深,說白了就只是基本常識:光源照近不照遠,距離越遠越暗淡。如此一來,晚間的街道由於光源零散分佈,就是那樣的明一片暗一片。再加上人造光源的色彩豐富,以及常見於街頭的各類建築材質造成的反射與折射,結果就是一派明暗交錯、光影交織、色彩交雜,虛實交纏,極富戲劇性的光影景觀。

dcf-travel-img-47283

dcf-travel-img-47284

dcf-travel-img-47285

dcf-travel-img-47286

而在此等情況下拍攝人物,更會因為不同特徵的角色介入,帶出不同的故事。這好比同樣的一個舞台,出場的角色是男還是女,是老還是幼,以至透過服飾化妝塑造出來的是忠還是奸,便訴說出不同的劇情,不一樣的故事。

dcf-travel-img-47287

dcf-travel-img-47288

相對而言,夜間拍攝人物,除了比拍攝小品靜物更具故事性之外,亦稍為困難。主要難度在於把握時機。實景之中,燈光不像舞台那樣的可以隨意控制,人物的存在也並非演員那樣的按劇本編排。當看似適當的人物出現,便要即時因應當時的燈光場景,想像出要表達的內容,以及設計出可行的拍攝方案。然而方案還方案,拍攝過程中通常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,隨機應變絕對少不了。簡單舉例:拍攝一個迎面而來,走過路燈底下的行人。有過拍攝行人經驗的都會知道,步行的動作要捕捉準確,姿態才會好看,才能表現動感。而在夜景中,除了要捕捉步行姿態,還要兼顧光影變化。當人物還是遠離路燈時,只是模糊地藏在昏暗之中;走近路燈時,容貎身體受光最清楚;走到路燈之下,則是百分百的頂光;走過路燈之後,又變成了背光的剪影。到底哪個時機才是最佳,最合乎要求?當下確定並不容易。而現實中的情況,往往更為複雜。街上不一定只有單一行人,車輛駛過時亦會提供意料不到的亮光。那瞬間的變化,是好?是壞?成敗取決於閣下如何當機立斷,適時按下快門。

dcf-travel-img-47289

dcf-travel-img-47290

亦因為把握瞬間是如此的重要,晚間街拍人物,很多時都會有一種相當奇妙的感覺。處身於漆黑的街頭,欣賞着如詩的光影,一切悄然寂靜。偶然間,人物出現,即使那只是與夜靜極度協調的踽踽獨行,拿着相機的自己,卻即時換上另一種節奏,秒速選定表逹意圖及拍攝方案,三扒兩撥的搞好相機設定,屏息以待時機的到來。那狀態,以外弛內張來形容,絕不為過。

相關文章 -
50mm 夜。小品
太平山街@實景與回憶
色光燈影裡的夜中環
上中環夜攝啟示錄
50mm 的寨城光影
當漫無目的遇上形形色色 @ 街頭隨拍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龍鼓灘 60 minutes +

認真查閱過潮汐漲退時間,肯定那幾天的黃昏,潮水退得足夠低,是大半年以來最適合拍攝的時機,還遇上了近幾個星期少見的晴天,該出動了吧? 以上的全是廢話,其實拍攝日期早就約好了。潮退、晴天,都只是湊巧遇上幸運而已。巴士在夏日的陽光中搖搖晃晃,在屯門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……。過了不久,怎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