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光寫影

星期日, 3月 05, 2023

片言花語 @ 草根散記

 得悉香港維園花展即將重新舉辦,友人問:幾時?我答:已開始了!

可不是嗎?君不見近日一眾花攝愛好者,忙個不亦樂乎。對他們而言,本年度的花卉展覽早已開始,而且展出場地不限於維多利亞公園。

dcf-travel-img-46961
白梅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62
紅梅。大帽山郊野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63
紅梅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0
桃花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81
桃花。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

dcf-travel-img-46970
鐘花櫻桃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4
鐘花櫻桃。嘉道理農場

dcf-travel-img-46982
吊鐘。沙田十二笏

dcf-travel-img-46983
吊鐘。沙田十二笏

dcf-travel-img-46964
李花。天水圍龍園

dcf-travel-img-46965
白玉蘭。天水圍龍園

dcf-travel-img-46966
紫玉蘭。沙田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67
紫玉蘭。歌和老街公園

三年的新冠疫情,為這世界帶來了不少改變,「花花世界」也不例外。從前的花展,萬眾期待,當中不乏攝影圏中的一群「花粉」。花展吸引,除了品種繁多之外,大堆頭的所謂花海,更被視為稀有奇珍,不容錯過。然而實話實說,維園花展場地有多大,心中有數;「海」的規模有多大,亦有數得計,但有理冇理,以往所見,就是總能吸引無數鏡頭。之不過,三年疫情過後,這現像是否如前,打個問號。

常言道:曾經滄海難為水。看過了東涌觀景山下盛放的櫻花林,見識過赤臘角小徑的黃花風鈴陣,拍攝過城門河邊持續盛放數星期,耐力非凡的富士櫻,還有城中各大小公園中此起彼落地開放的各種花卉,對「花粉」而言,花展期間那些乾巴巴地困在人群之中的花朵,若說吸引力不打折扣,是有違常理。就說今年花展的主角繡球花吧,眼下所見,幾乎每個公園都大量展示着繡球花。即使規模小得稱不上公園的休憩角落,以至路邊的花甫,都如是,彷彿是要來個先聲奪人。如此操作,到底是為花展造勢,還是倒米,稍後花展開幕,自有分曉。事實上,這個春天,城中各處可見,觀賞性高的花卉,無論在數量、質量,以至品種多樣性,都明顯比三年前優勝。

當然,花展的存在,並非只為照顧攝影愛好者的口味。而即使以攝影的角度而言,雖則日間的花展難以避免人花爭艷,但當中配合舉行的一些攝影活動,既適合大眾口味,亦可說是機會難逢。除此之外,若嫌日間的花展難避紛擾,不妨一試夜間拍攝,或許會令閣下感覺到別有洞天。

夜間花展的主角,與其說是花,不如說是色光燈影。欣賞的重點,亦由花卉轉移到攤位設計。同樣地,拍攝取景,聚焦之處,也與日間大相徑庭。而最最重要的,是入夜之後,遊人漸少,臨近展場關閉,更見疏落。此時此刻,不但取景拍攝變得輕鬆容易,閣下還可以重新感受到花卉應有的清新與優雅。關於花展夜攝,小弟之前亦有在本欄中撰文分享,請參閱本文相關文章連結,在此不贅。

無論如何,正如花卉品種繁多,賞花的觀點角度亦因人而異。但就個人而言,種在盆裡的花,無論打扮得如何漂亮,感覺上總是欠缺一點靈氣。花,始終是生長於自然環境中的好看。

dcf-travel-img-46968
富士櫻。城門河畔

dcf-travel-img-46969
富士櫻。城門河畔

dcf-travel-img-46985
富士櫻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86
富士櫻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87
杜鵑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92
杜鵑。大埔海濱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1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2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3
黃花風鈴。赤臘角

dcf-travel-img-46974
大紅花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5
合歡花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6
黃玫瑰。城門谷公園

dcf-travel-img-46977
紅棉。大埔廣褔邨

dcf-travel-img-46978
紅棉。大埔廣褔邨

 

相關文章 -
春花亂敘
燈影如夢鏡中花 @ 香港花展 2019
燈光色彩萬花筒 ─ 夜攝維園花展 2017
All We Need is Light – 夜攝維園花展 2016

拍在攝影邊上 @ 草根散記
十年攝事幾番新 @ 草根散記
P 圖隨筆 @ 草根散記
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?@ 草根散記
蒙古烤肉 @ 草根散記
意境堆砌 @ 草根散記
攝影。感染。羅大佑 @ 草根散記
構?還是不構? @ 草根散記
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@ 草根散記
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@ 草根散記
進退之間 @ 草根散記
選擇困難 @ 草根散記
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@ 草根散記
構圖八達通 @ 草根散記
草根散記 @ 2020/12


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四, 2月 09, 2023

花攝有李。花攝有理

 春節過後,拍攝春花已不再是預習,而是實習了。既是實習,也就不浪費筆墨花言巧語,直接了當,寫點實實在在的東西。

若問戶外拍攝花卉最重要的技巧是甚麼,小弟會答:取景。尤其在編修軟件功能強大的今天,拍攝過程中的好些失誤,不難修正。例如曝光的偏多偏少,白平衡錯設、些微手震、水平不正等等,都可以輕易解決。而某些傳統畫意效果,諸如重曝、搖鏡,透過 PS,亦不難仿效營造。唯獨是取景技巧,無可替代。不過要搞清楚,這裡所說的取景,並非明確了景物之後的簡單框選,而是由現場觀察、發掘素材、認定對像、構思演繹,以至隨之而來的嘗試拍攝角度、選用鏡頭焦距、明確對焦位置 …… 等等等等,直至按下快門的一連串操作。換言之,指的是整個取景過程。

如此定義取景,雖是實話實說,卻難免嚇親街坊,尤其是初學者。為免流失讀者,小弟在此嘗試繼續深入探討,抽取重中之重。但放心,所謂深入,並非要將取景複雜化,而是來個直搗黃龍的簡化。既然取景過程的終極動作是按下快門,我們不妨由原始影像入手。

原始影像的內容,簡單劃分就只四項:主體、陪襯、前景、背景。因此,所謂取景,亦可視作對此這四大項目作出安排。以下就以近日拍攝的幾幅李花為例,具體說明當中的取景技巧是如何運用。

先說主體。拍攝春花,尤其是像梅、櫻、桃、李這類朵細小,枝幹明顯的,一個非掌重要的概念,是主體並非一朵花,而是一個組合,例如是三數花朵加上枝幹的組合。組合的主體,與單一花朵相比,形態更多變化。這好比拍攝全身人像,因為加上了四肢動作及體態,需要考慮的自然比大頭照來得多。亦因如此,花卉「主體」的首要關注,在於造型;而造型的特徵,亦主導其餘三項的安排。

dcf-travel-img-46800
【圖一】
典型的花枝主體組合,並展現明顯的造型姿態。

dcf-travel-img-46801
【圖二】
雖然對焦近中央位置的幾朵花,但由於枝幹形狀相當明顯,右方的枝幹失焦亦不嚴重,視覺上仍頗具份量,因此應該將之視作主體部份看待。

次說背景。背景的重要性,僅次於主體,甚至不相伯仲,然而卻經常被忽略。處理背景,很多人只是為了突出主體,典型而又極端的例子就是拍攝時在花卉背後掛上單色的布幕,以期取得絕對素淨的背景。其實背景作用有很多方面,背景中呈現的色光形狀,可以引導視線、均衡畫面、營造氣氛、配襯主體。運用背景,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避免喧賓奪主。

dcf-travel-img-46802
【圖三】
取材【圖二】的同一組花枝,但收窄主體範圍,頓時失去明顯形態,顯得平平無奇。然而背景的色彩,以至深淺色彩呈現出若隱若現的形狀,為畫面注入幽深的感覺。

dcf-travel-img-46803
【圖四】
相比【圖三】,這主角形態更不吸引,略呈凌亂。背景除了像【圖三】那樣擁有柔和色彩之外,也有隱約可見的枝葉,以及方向相對統一的線條,與主體的傾斜態勢相配合,展現規律。背景內容相當豐富,卻不喧賓奪主。

再說前景。前景能夠起到的作用,與背景相近。主要分別在於大部份的照片都有背景。除非是極近距離特寫,以至主體佔據整個畫面,否則背景是避無可避,而前景,則往往需要刻意添加。較常見的用途是營造深度,創製裝飾,遮掩瑕疵。

dcf-travel-img-46804
【圖五】

dcf-travel-img-46805
【圖六】
以極近距離的花朵作前景。大幅失焦為畫面添加如紗似霧的感覺。這拍攝手法頗常用,能令不盛放的花朵看似盛放;讓茂盛的花開看來更茂盛。

最後是陪襯。顧名知用,陪襯的主要作用就是陪襯。但除此之外,亦可收調整均衡、添加裝飾、豐富畫面之效。

dcf-travel-img-46806
【圖七】
明眼者不難看出這也是【圖二】同一組花枝的局部。換了角度,改了背景。分拆組合,左前部份是主體,右後部份當陪襯。

dcf-travel-img-46807
【圖八】
倚靠合焦與失焦得出的景深效果,即使相當靠近的兩組,也能營造主次。呈現深度。

將眼前景物所構成的畫面,以主體、陪襯、前景、後景四個部份劃分,加以分析,然後拍攝,驟聽起來相當合理,也不困難,似乎是個可行方法。問題是實際應用起來,除了主體較易明確之外,後三者的分別是相當含糊的。例如處於主體背後的花朵或枝幹,大幅失焦虛朦時,是背景,當失焦程度不高,形狀相當可辨時,又會覺得是陪襯。因此,這種分析方法運用起來,不應過份執着於四者的定義。然而當遇上選擇困難的時候,憑藉多一點的思考分析,往往能夠得出相對合理的拍攝取向。

dcf-travel-img-46808

dcf-travel-img-46809

dcf-travel-img-46810

dcf-travel-img-46811

花卉拍攝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,在於看似無景,其實有景。就看你能否靈活運用主體陪襯、前景背景,將之整理組合,成為視覺上、感覺上,以至意境上「言之有理」的一個畫面。

 

相關文章 -
只要人誇好梅花,莫留真相在乾坤
春花拍攝預習。洋紫荊
紅梅一樹報春來 ─ 五軸挪移取景法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三, 1月 25, 2023

只要人誇好梅花,莫留真相在乾坤

 消息一傳開,相機萬方來。這就是本地攝影生態的寫照。

dcf-travel-img-46681

錦田水尾村,清樂鄧公祠門前的兩株白梅開放,既惹來蜜蜂,亦招倈拍友。面積數十平方米的路旁,攝影師也不少於數十,而梅樹所處位置旁邊橫貫一道雨水溝渠,至使拍攝位置更為有限。人多地少,有數得計,人均可佔面積不足一平方米,置身現場,滿目機光鏡影,腳架縱橫交錯。如此境況,取景拍攝之難,不言而喻。難上加難的,還要忍耐一些瞻前不顧後的微距特寫黨,以及手機近攝黨。難上加難再加難的,是小弟初拍貴景,對架步一無所知,而這亦是相機袋中比慣常拍攝有更多鏡頭的原因。

dcf-travel-img-46682

dcf-travel-img-46683

其實,拍攝花卉,隨機應變是常態,因為花朵的生長本來就富有相當的隨機性,加上戶外光照條件的變化,那怕是拍攝多年的同一株花,起手式,還是離不開繞場觀察。因此,上面說的初拍貴景增添難度,更多的只是為拍得不好舖定後路,實際分别並不太大。

dcf-travel-img-46684

dcf-travel-img-46685

拍攝當日,花朵已略顯凋謝,乾乾縐縐黃黃的掛在枝頭。然而以本地梅花而言,這狀態也是司空見慣。仍用傳統解拆招數,遇上好質素的,可以來個特寫,見到滿枝頽殘的,不妨拉開距離,又或者運用鏡頭景深技巧,含糊其辭,去形取意,化具體為抽像,斷章取義,以偏概全,至使白花變白點,殘枝斷幹化作再鐵劃銀鈎。

dcf-travel-img-46686

dcf-travel-img-46687

除了選取局部,以收隱揚善之效,懂得善用資源亦相當重要。單拍兩株白梅,變化有限,因此,不應將全部注意力放到梅花之上,附近的建築物、樹木,草坪,以至圍在旁邊拍攝的人,在失焦虛朦的情況下,一律均可加以利用;當作背景、當作陪襯,又或者增添色彩,都可以。

dcf-travel-img-46688

簡而言之,這次白梅拍攝的指導思想,就是不擇手段。除了充份利用兩株梅樹本身型態,以及當時花開狀況的的特點之外,也着意引入現場環境原素,以作配襯,增添景觀變化之餘,亦可烘托白梅之美,以至表現景外之意。

dcf-travel-img-46689

只要人誇好梅花,莫留真相在乾坤。畫意攝影,從來都是主觀的表達方式,遠非忠實的客觀記錄。

 

相關文章 -
春花拍攝預習。洋紫荊
紅梅一樹報春來 ─ 五軸挪移取景法






















星期四, 1月 05, 2023

春花拍攝預習。洋紫荊

香港的冬天很短,每年聖誕過後只幾個星期,轉眼間,便似乎感覺得到大地回春,腦海中隱約浮現各式各樣的春花,梅、櫻、桃、李、吊鐘、玉蘭、洋蹄甲、黃花風鈴 ......,等待着爭相競放。

dcf-travel-img-46599

dcf-travel-img-46600

dcf-travel-img-46601

dcf-travel-img-46602

上列的春花,大都屬於喬木花卉,樹形多變,花開燦爛,絕對是畫意演繹的好材料,然而要拍得好,卻有相當難度,當中尤其以取材及造型方面,最考功夫。而令到一眾業餘拍友感到難上加難的,就是實習機會不多。事實上,對於上班族而言,由於不少春花的花期都相當短促,每年的實戰機會,一次起兩次止不足為奇。如此一來,要摸索、掌握、鞏固拍攝技術,以至累積經驗,確不容易。於是乎,平日經常聽到一些高手、前輩建議的「影多啲就掂」,似乎不大生效,流於空談。

dcf-travel-img-46603

dcf-travel-img-46604

dcf-travel-img-46605

dcf-travel-img-46606

然而話雖如此,卻無需過份沮喪,因為攝影技術很大部份都是通用的,要學習、掌握某類題材的拍攝技巧,不必全靠實戰,模擬訓練也行之有效。就如太空人登陸月球,不必,也不可能把訓練搬到月球之上進行吧?以拍攝畫意花卉為例,學習多重曝光技巧,家中窗台隨便放上的一盆花,已足夠讓你練個不亦樂乎。而香港每年深秋至初冬,市花洋紫荊到處盛放,到聖誕節前後,逐漸花落之時,形態更為多樣,仿佛就是上天賜予作為春花拍攝預習的好教材。相比之前列出的幾種春花,洋紫荊因為雜亂,因為枝幹形態不算突出,因為花葉色深,拍攝難度相對更高,這反而使其成為更好的練習素材。掌握好拍攝洋紫荊的技巧,應對其他天生麗質的春花,絕對是 easy 執。

dcf-travel-img-46607

dcf-travel-img-46608

dcf-travel-img-46609

dcf-travel-img-46610

dcf-travel-img-46618

除此之外,由於洋紫荊花期較長,生長變化相對緩慢,加上通街都係,絕對可以於同一時期,同一區域,找到不同形態的洋紫荊作為拍攝對像。這無疑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,讓我們得以認真地拍攝、檢討、修正、琢磨各種技巧,甚至訂立規劃,學習應用不同的器材,嘗試不同的風格,選擇於不同的拍攝條件之下,包括天氣,光照、環境配襯等等,進行全方位的研習。

dcf-travel-img-46612

dcf-travel-img-46613

dcf-travel-img-46614

dcf-travel-img-46615

dcf-travel-img-46616

然而必須留意,模擬練習有別於實戰,拍出來的照片好看與否是一回事,從中總結經驗,掌握通用的技術要領才是最重要。例如了解光線可以如何運用,怎樣的拍攝條件適宜配合哪種的表現手法,以至深入探討後期製作的可能性等等。只有不停留於偶然拍到幾幅靚相便沾沾自喜,模擬練習才會顯得更有意思。

dcf-travel-img-46617

 

相關文章 -
春暖隨風悄悄來 ─ 春花序幕
紅梅一樹報春來 ─ 五軸挪移取景法
幽篁夢醉竹影深 ─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
造假的藝術 ─ 重曝疊景









城荷體統

  六月初的某天,下午一時,驕陽似火。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,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;又濕又熱的氣息,瀰漫四周。一時手癢,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,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,看看能否燒着地上一塊枯葉。然而只試了幾秒鐘便放棄,一來意識到行為有縱火之嫌,二來聚焦點實在太...